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11
摘要: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作家张宏志出版了他的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血色黎明》,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10年之后,出版社又再版此书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再版的《血色黎明》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对人性的挖掘更为深刻,对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更为细致,对人物灵魂的剖析更加贴近当时的生活实际。它和我读过的很多其他战争题材的小说不同,它没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铺张,没有更多战略决策运筹。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对战争环境下人性的深刻剖析和灵魂细致的披露。这在反映抗战文学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一个范例。 硝烟弥漫中的爱情罗曼史
——读张宏志再版长篇小说《血色黎明》
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作家张宏志出版了他的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血色黎明》,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10年之后,出版社又再版此书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再版的《血色黎明》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对人性的挖掘更为深刻,对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更为细致,对人物灵魂的剖析更加贴近当时的生活实际。它和我读过的很多其他战争题材的小说不同,它没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铺张,没有更多战略决策运筹。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对战争环境下人性的深刻剖析和灵魂细致的披露。这在反映抗战文学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一个范例。
自古以来,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爱情就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但是战争时代青年人的爱情与和平年代是绝然不同的,它不可能是花前月下的浪漫,不可能是卿卿我我的缠绵。它是特殊年代中、特殊环境下的爱情。张宏志说他的《血色黎明》是一部“弥漫硝烟、浸润血泪的的独特的爱情罗曼史”。他把这部“浪漫史”写得活灵活现,把各种思想、意志、观念、理性的碰撞,把不同类型青年爱恨与情仇交织在一起的内心活动写得入木三分。人们都喜欢说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在战争年代,民族危亡之际,又有多少有情人能够成为眷属?作者在《血色黎明》中重点描写了五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力图把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战争和不同类型的恋情用经纬连接起来,编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爱情画卷,以揭示残酷的罪恶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人性造成的扭曲。这一画卷与普通的浪漫故事迥然不同,它浸透了血与泪,满布着曲折与凄惨。它是从人性、道义和战争三方面透视人生的三维图画。
初恋本来是甜蜜的,但是它却能酿成了一杯杯苦酒。这些恋情既有抗战中英雄恋人坚贞不屈的“血色浪漫”,又有在生与死的关头因人性嬗变而结束的”畸形爱情“;既有在民族危亡之际满怀民族道义的热血青年恋人的“缠绵悱恻“,又有为民族大义而舍弃亲情的”曲折爱情“。作者还描写了侵华日军中有正义感青年男女的”悲剧爱情“,以揭示战争使得一些人的人性扭曲,不仅为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了灾难,同时也给他们本国的人民带来不幸。作者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爱情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对当时年轻人的爱情的描写十分细腻。有的是慷慨悲壮,有的是哀婉凄恻;有的是荡气回肠,有的是悲欢离合。但是由于罪恶的日本侵华战争,使得本来应该是美好的甜蜜爱情染上了”血色“,有的人满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倒在血泊中,有的人在退缩中失去了宝贵的爱情。
扬剑和李启明的爱情是刻骨铭心、忠贞不渝、志同道合的爱情。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用鸳鸯笺书写两地书,用感人肺腑的语言倾诉着对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化爱情为力量,相互鼓励坚持斗争,迎接胜利的曙光。张宏志描写这两个人的爱情篇幅最多,他把李启明对爱情的坚贞,把扬剑的侠骨柔情勾画的淋漓尽致。女县委书记扬剑在接受任务时那种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信心坚定的形象,给读者的感觉她是一条钢铁铸成的“女汉子”。但作者笔锋一转,当她见到深恋着的爱人时,“一头扑进李启明的怀里,像个孩子似的‘哇’地哭起来”,前后情节的对比,让读者感到她的性格判若两人,俨然变成了多愁善感的柔弱女子。由于罪恶的战争他们最终阴阳两隔,使读者感到难以释怀的遗憾。但这正如裴多菲的诗句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人性是人在某一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性格。它是受所处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逐渐改变的。脍炙人口的《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说法,就阐释了人性嬗变的原因和过程。每个社会人都有理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在某一特殊的环境或条件下,有的人会失去理性,兽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换了一个环境,理性也有可能会重新萌发。
吴雨花和王鹏的爱情,本来是纯真的爱情。王鹏曾经是一名勇敢睿智的抗日区长,也正是他的勇敢、智慧和机智使吴雨花在内心产生了对他深深的爱慕,王鹏也深爱着这个美丽纯真的姑娘。有人说,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罪恶和善良只有一线之隔。的确如此。王鹏在一次行动中被俘受到严刑拷打,在生死关头没有挺过去,一念之差做了叛徒,出卖同志和战友,成了民族的败类。对于这个人物,作者没有流于俗套,没有刻意追求“高大完美”和“纯粹罪恶”的形象,而是让人物把爱情、恩仇和道义作一权衡,经过心灵的挣扎才做出最后选择。笔下的王鹏内心是矛盾的,复杂的。他在生与死之间踌躇,在爱与恨之间踌躇,最后求生的欲望占据主导,人性出现了嬗变。王鹏叛变之后,虽然成为不为人齿的汉奸,但是他在看到吴大妈和吴雨花被俘即将被折磨而死时,心情极度复杂。也许是爱情的力量使得他最后”良心发现“,冒着危险救出了吴雨花。在滏阳县城解放后逃跑的时候,叛徒王鹏恰巧遇到了昔日恋人吴雨花。吴雨花对旧情仍有隐隐约约的眷恋,一度产生放他一马的念头,可就在王鹏转身要走的一瞬间,吴雨花的民族大义战胜了对旧情的留恋,刹那间又改变了主意,用一颗子弹亲手结束了叛徒王鹏的生命。这一结局阐明了人性的道理:必须在理性和道义与私欲和死亡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是对人性做出检验的时候。
扬帆和郑吟雪是大学的同学,家庭背景也是”门当户对“,一个郎才,一个女貌,如果没有日本的侵华战争,他们一定会结婚生子,成为一对人人羡慕的好夫妻。扬帆曾经是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在一次侵华日军的大扫荡中,他带领的队伍几乎全军覆没,组织上认为他已经牺牲,所以让他的姐姐扬剑接任县委书记,继续组织对日斗争。然而扬帆因偶然的机会逃了出来。他来到天津,找到他昔日的初恋情人。郑吟雪收留了他。扬帆和郑吟雪的思想本来就不同。扬帆是抗日救国的激进分子,郑吟雪虽然不反对扬帆的行动,但向往的却是富家 稳定舒适的生活。重温早已终止的恋情的扬帆,心情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他躺在舒适的雕花床上,盖着滑溜溜的绸缎被,梦到的却是露宿在野外,穿梭在青纱帐中,他仍然忘不掉自己经历过的残酷斗争。郑吟雪实在是太爱扬帆了,不允许他离开自己回到那血雨腥风的斗争中。
扬帆和扬剑不一样,他性格中的坚强与软弱在斗争着,此起彼伏。这种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使扬帆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为抗日尽到一份力量,又能和深深爱恋的女人在一起。在征得了郑吟雪的支持后,他们瞒着吟雪的父亲购买了大量冀南看展根据地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巧妙地用匿名方式送到了滏阳县大队。看来扬帆要在这“第三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了,可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打破了他们平静地的生活。就在他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一天,郑吟雪被驻天津的日本司令强奸,她投河自尽了。此时的扬帆梦醒过来,他变成了一头发疯的野牛,给吟雪年迈的父亲留下一个纸条,失踪了。他改名换姓回到冀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重新参军,勇敢地参加了解放滏阳县城的战斗。作者用这样的结局阐释了一个道理:国破就是家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吴大雨和刘绮云爱情则是另一种类型。他们的爱情和亲情纠缠在一起,仇恨和道义此起彼伏,使得这对恋人的爱情故事更为曲折。刘绮云是伪警备大队长刘一维的女儿,但她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抗日同父亲分道扬镳,离家出走参加了八路军。她与滏阳县游击大队长吴大雨一见钟情,朝夕相处,相互的爱慕和共同的志向把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正在他们的初恋进行的如漆似胶的时候,刘绮云的父亲刘一维在县大队劫狱营救专员李启明的行动中,故意设下圈套,不仅使行动失败,而且导致很多勇敢的游击队战士的牺牲。为了除掉这个十恶不赦的汉奸走狗,吴大雨主动请缨亲手杀掉了刘一维这个汉奸。
刘绮云革命意志是坚定的,知道她父亲死有余辜,但多年的父女亲情,使她实在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是她挚爱着的男人亲手杀掉了她的亲生父亲。他们的恋情陷入了危机之中。最后县委书记扬剑以委婉的方式向刘绮云阐明了初恋的真谛:初恋只有两个字“甜蜜”,但“它总是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甚至九曲十八弯......””苦也甜蜜,忧也甜蜜,悲也甜蜜,而且是升华了的甜蜜......”他们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终成眷属,这也是小说中五对恋人结局最为完美的一对。。
小林一男在日本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恋人千鹤,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他不情愿地被应征入伍,来到侵华的战场。他怀中揣着临行前千鹤送给她的照片,在思念千鹤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他痛恨战争,痛恨杀戮,所以在侵华日军中与其他日本兵格格不入。有一次他在松本小队长的逼迫下去寻找花姑娘,挑开了柴火垛,里面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他一下子惊呆了,这不正是自己的千鹤吗?她们俩长得一模一样。于是在没有别人看到的情况下,他偷偷把秸秆盖上,谎称没有发现任何花姑娘。由此他把这位姑娘当成了千鹤的化身,开始神情恍惚。回到驻地后他很难平静下来,终于在夜深人静之时,又一次来到这个村子寻找他的“千鹤”,寻求对恋人的四年的寄托。
松本为报复八路军而大开杀戒,并强迫没有杀过人的小林一男去杀人。小林在杀死两个老人之后,又高高举起军刀亲手杀死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千鹤的“化身”千荷姑娘。当看到自己亲手杀死千荷时候,身子向后“砰”地一声倒下,昏厥过去。从此小林神经错乱了。
日本兵在据点和日本来华的慰安妇一起庆祝樱花节。正在众人狂欢的时候,小林把煤油浇在身上并点燃,冲向狂欢的院子,口里喊着:“千鹤,是我杀了你呀!我有罪......”结果小林被松本一枪打死,而当时在慰安妇当中正好就有小林一男的千鹤。千鹤是被骗来到侵华前线做慰安妇的。在小林的尸体旁,千鹤发现了她亲手交给小林的自己的照片,这使她痛不欲生,对战争的仇恨是的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帮助了八路军杀死了松本,避免了重大损失。这种爱情结局是多么残忍!战争使人失去了理性,战争使人变成了魔鬼;战争又使人变得清醒,战争又使人认清了邪恶和正义。
“文学作品是依靠文字来反映社会生活、诠释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体验、喟叹和期盼的。”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把所有人的人性看透,完整准确地揭示出来,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文学家都试图比较深刻一点地琢磨与探究这个问题,用各自的方式阐释作家本人对人性的理解与看法。张宏志在《血色黎明》中就是用文学的手法,阐释了自己对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性的理解与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有人认为对人性多样化的描写,会使得作品主要人物的正面面形象和反面形象都不够突出。我认为这不尽然。因为正是作者对战争年代形形 人的灵魂和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才使得读者感到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厚度。
共 4 0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带来了一部抗战体裁的小说,它抛却了刀光剑影,带来了战争岁月人性的深刻剖析和灵魂披露。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个战争环境下的爱情,因为残酷的环境接受人性的考验。正如本文所述作者用文学的手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诠释了战争岁月人性的本质,让人物更加立体,人性更加多样化,这时文学的魅力。欣赏细腻的解读,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创作让我们眼前一亮,非常期待。佳作欣赏。【:琴声悠扬】
1楼文友: 15:00:41 欣赏一篇别有风味的作品赏析,期待看到原作对战争岁月人性的剖析。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乌鲁木齐治疗牛皮癣医院上海徐浦中医医院在线咨询
四川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 [情感日志]水庆霞谈水妈妈:我带队员的时间比她父母亲都长 唐佳丽就跟了我12年
- [情感日志]准备和公婆一起长住,买四室大房子,160㎡,光想就激动了!
- [情感日志]本月有趣 +1!中底「带闪电」的三叶草三方联名曝光!
- [情感日志]泽璟制药:盐酸杰克替尼片获取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情感日志]重磅!墨尔本顶级私校酝酿新校,学费低很多!华人妈亲述4岁琪一波三折入学过程
- [情感日志]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IT业最高者
- [情感日志]在一起贵了你就会发现 他不仅会骂你 烦你 还会盖起被子继续睡 不管你哭成什么样都不会哄你 只会觉得你
- [情感日志]在《单纯的世界》中,相较于孙少安,李向前或是润叶最合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