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母亲的烟酒日子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01

下乡回到老家的时候,忙完公事,我赶紧回一趟家里。

低矮逼仄的土房子里,老母亲跟同村年过八旬的老嫂子阿莎正在吞云吐雾地聊着,两个都已鬓毛花白的老人手里各自夹着香烟,一句长一句短地唠叨,一起打发苍老的时光。二嫂在一旁给两位老人端茶倒水。我赶紧掏出香烟,给两位老人敬烟。看到我回家来,母亲满脸的皱纹立刻就变成了绽放的菊花。我忙问母亲近来身体怎样,饭量怎样,等等。二嫂在一旁插话了,说是香烟少抽一点精神就好一点,劝她戒烟可是偏不听,还说“老二能戒烟我就戒烟”,她老人家与自己的儿子较上劲了,你说能不被气死不?!

老二指的是我二哥,也已年过五十,干的是农活,抽烟解乏是必须的。母亲奔八旬了,自小受姥姥两尺多长的黄铜烟斗熏染,烟龄六十年,烟雾缭绕中排遣苦日子留下的嗜好,怎能说戒就戒!母亲去年来常犯头痛,眩晕,自己说是小时候被姥姥的铜烟斗敲破脑袋积下的老疾,一犯病就要挂瓶输液,隔一阶段就要反复一次。看着母亲犯病时病怏怏有气无力的难受模样,二嫂也很难受,就劝母亲戒烟,母亲却充耳不闻。

很小的时候我就记住母亲抽烟的样子了。抽烟时,云雾吞吐之际特有的陶醉和沉思状态,让瘦弱的母亲增添了一丝硬气。那时抽的烟叶是自己种的晒烟,味道辛辣。我们乡下家家户户都有种晒烟,收烟叶时用一把轻巧的小弯刀割,统一收割挑回家放在土埕上,一片片烟叶由竹架子夹住在太阳下暴晒,晒前要先用一种锯齿状铁片刮一刮烟梗,让烟梗的汁液流出来,这样烟梗与烟叶才能同时晒干,刮烟梗时汁液粘在手上,黏乎乎黑乎乎的。晒干后的烟叶大部分给供销社收购,精挑一些自己留着,藏在低矮农舍的阁楼上。父亲隔一段时间就会取下一把烟叶,精心切成烟丝,用白色薄膜袋压实装好放在菜橱顶上,每天要出工劳作时,就取下一撮装进更小的薄膜袋,塞在屁股后面的裤袋里,干活歇息时掏出来吸。每次切烟时,小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老刀牌卷烟纸卷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喇叭状,往往没吸上几口就呛得眼泪直流,就把未吸完的一大坨烟扔掉。大人们却不在意小孩子这样的浪费,反正是自家生产的土烟,他们看着小孩子的狼狈相哈哈大笑,一边很享受地吸着他们的“喇叭牌”。像我母亲和老嫂子阿莎这辈子的农村妇女,普遍育有五六个孩子,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养这么一大帮孩子,其中辛苦可想而知,许多妇女因此像男人一样年轻时就抽上了烟。

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乡下的人们十分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简单的快乐。

母亲也能够像男人一样叼着烟干活,粘在唇边的烟蒂随着干活的节奏而晃荡,父亲看了觉得很不顺眼。但是农村妇女抽烟不在少数,父亲奈何不得,就常常责骂母亲干活拖拉不利索,两人就偶尔会吵嘴。夜里睡觉,母亲上床后却不立即躺下,而是习惯地坐在床头,卷上纸烟,凑着煤油灯点燃吸着,十分陶醉入睡前那一阵子轻松的感觉。我们兄妹几个一起挤睡在大床上,常常是在浓浓的卷烟味里入睡,久而不觉其辛辣。有时半夜醒来,看见母亲还在吸烟,烟头一闪一闪的亮着,我就问,怎么还没睡,母亲有时就会恼声恼气地摔下一句话:“想要快活就会有那么快活吗,活儿刚刚做完呢”。

真不明白那时候的农村怎么会有忙不完的农活,20岁到60岁之间的祖辈父辈们和大哥大姐们整天被绑在农田,可是大家还是吃不饱,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却总看不到有什么剩谷子剩麦子,因此,一年到头大家就都很慌乱,农闲时也不敢偷懒贪玩,要在自留地或者山地种些别的农作物添补口粮。

公家小队田里生产的是水稻,夏秋两熟,春季再收一季小麦。除了水稻和小麦,田野再生产不出别的什么。自留地里,地瓜、粟米、花生三大样,是闽南农村上世纪中期饥饿年代的坚强补给。这些作物种在山上,离家较远,要想种活它们并且有所收成,父亲、母亲常常天不亮就要起床,父亲先喝下一碗蒜头盐水,就趁着黎明的曙光去挑茅厕的粪水到山上去,浇地瓜、粟米和花生;母亲则是抓紧生火做饭,烧火的木头是松树的,耐烧。母亲把米和水放好了,盖上锅盖,就快步跑到屋后的菜园子摘菜、浇菜,或者是到房前紧邻的水田割田坎草喂牛,回来时已是一身汗水,而早饭大体上是快要熟了。偶尔碰上柴火烧得过快,或是中间熄火了,饭未熟,就很焦急,因为小队出工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父亲是个急性子,从山上回来要是吃不上早饭会很生气,但是因为大家都忙的缘故,不便发作,于是就窝在心里。而能够让父亲高兴的就是,当他从山上回来时,早饭已经熟了,而且桌上还有一大碗焖着鸡蛋的早饭热腾腾地等着他。

在做早饭的同时,有时还要扫地、洗衣服、擦桌椅,孩子们起床了要催他们刷牙洗脸读书,假如是夏天割水稻的日子,还要抽空把镰刀磨好,如果是冬翻田地就要提前浸泡锄头,碰上初一十五还要给灶君爷烧香敬茶,琐细不尽。农村妇女清晨的时光大都是这样零零碎碎的,甚至顾不上打理自己的头发,于是,饭里、菜里经常出现母亲的长长的发丝,听说有一次父亲又在菜里夹出了头发丝,不高兴的念叨了一句,积怒已久的母亲一转身把整盘的青菜倒给了猪吃,这唯有的一次心酸往事,成了俩老如今的老年岁月里的趣味话题。

记得读小学时课文中有一句“天刚露出鱼肚白”,老师解释说是天刚亮时天空的色彩,表达一种美好的感觉,可是母亲的黎明时刻一点也美好不起来,鱼肚白一样的太阳光对母亲只有简单现实的照明作用,没有任何比喻象征等复杂的引申意义,不会从阳光里看到灿烂的前程呀美好的希望呀什么的,甚至对于太阳的每天升起毫无感觉,就像自己每天天亮就要起床做饭一样,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为了不至于把自己的清晨弄得过于忙乱,母亲只得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举着大木棒子捶洗衣服,准备好第二天上工的农具,择好洗好早饭时要煮的青菜,缝补大人小孩衣裳的破洞。在我们年小的时候,我们不会体会母亲的辛苦,每当大人把煤油灯点上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就拿出书本,开始在木桌子上做作业或是大声朗读,有时母亲会叫我们移一下屁股,留下足够大的缝隙,好让煤油灯的光亮照射到母亲忙碌的空间。过一会儿,我们做完作业,在煤油前灯玩手影游戏,用小手叠老鹰、兔子、手枪等形状,投影在土墙上。这时候母亲就会大声叫到,“不读书了就来帮忙”!最忙碌的夜晚应该是秋天的地瓜收成的季节。我们山里人习惯于把所有山地里的地瓜藤先收割回家,堆放在天井,夜间集中剁碎后堆在房屋一角发酵,作为猪食。地瓜藤叶子经过一段时间发酵霉烂,会发出一股子臭碱味,喂猪时用木勺一挖,如挖烂泥,我们看着恶心,却是猪的美食。地瓜藤处理完后,各个山头的地瓜陆续挖回来了,没有缺口的完好的地瓜先捡拾出来放进木仓,撒上草木灰,储藏。余下的就是看着比较不成形的、或者是有锄头伤口的,就切成地瓜片,晒地瓜干。切地瓜的夜晚,基本上是全家总动员,兄弟们跟前各自摆放一个箩筐,箩筐上面横放一块木板,木板上面是式样不同的刀,有尖头的,有齐头的。剁地瓜藤和切地瓜片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活,我们兄弟几个很小、很早就参与其中,帮助减轻父亲母亲的劳动压力,劳动报酬就是任务完成后吃上一碗炒地瓜。母亲会把地瓜切成细丝,如豆芽状,等猪油热锅后,用葱苗炝香,硬硬的地瓜丝炒熟变软了之后再撒上一把碎葱苗或者蒜苗,喷香无比。

等到终于可以上床歇息了,母亲总还要掀开蚊帐检查一下是否有蚊子入侵。乡下的蚊子太多,都削尖了脑袋往蚊帐里钻,尤其山沟沟的花蚊子个头可大,被叮着会肿起一大块。母亲每夜举着棕树叶子做成的拂尘状驱蚊拍噼里啪啦的驱赶,再迅速放下蚊帐,可总会有一两只顽固的家伙赖在蚊帐里不走,母亲就取来备用的煤油灯的玻璃灯罩,玻璃罩内壁涂上一圈煤油,细的一头用纸堵上,大头去罩蚊子,罩着了,就用煤油灯烧,蚊子吸足了我们兄弟的血液,肚子鼓鼓的,灯芯火一烧,身体炸裂,哔啵作响,空气中迅速飘起一股烤肉味,那一刻,母亲脸上早早出现的眼角纹,就化 意的菊花绽放,与她口中吐出的烟雾一道,静悄悄地绽放在无梦的黑夜里。

二、酒粥

母亲不仅抽烟,而且喝酒,年近八旬的老人家了,这样的嗜好从年轻时起养成至今有五六十年了,比一些人的一辈子还长,因此想改是改不了的。

抽烟喝酒的习惯没有给母亲树立起女汉子的形象,老母亲一辈子都是绝对的小女人,抽烟喝酒只是一种生活需要,与她的形象无关。老人家喝酒只喝家酿米酒,也不多喝,就小半碗,在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一日三餐的喝一点。更多的时候,母亲不是单纯的喝米酒,而是把米酒加进稀饭里,半碗稀饭加进半碗米酒,叫“酒粥”。如果是纯酿酒没有浸过糯米,不甜,就要加上一小汤匙的红糖才好吃。

这个吃法很普遍,在家乡自古有之,母亲也是从年轻时就喜欢上了。老家是在很山很山的一个山坳里,冬天很冷,农村的土房子根本没有挡风御寒的功能,除非窝在房间里不出来。喝酒是一种从里到外的御寒方式,喝下一碗酒可以少穿一件衣裳。在以前生活艰苦的年代,许多农村人的一天是从“吃酒粥”开始,而不是吃早茶,爱喝本地米酒的习惯由此慢慢养成。天刚亮,稀饭熟了,菜还没煮,男人要趁太阳升上山头之前干一点自家菜地的活,在冬天就只能吃酒粥,稀饭是热的,米酒是冷的,加在一块就中和了,匆匆吃完赶紧地“干早活”。从菜地回来,再吃真正的早餐,然后踏着小队上工的哨子声出门干公家活。我们兄弟几个也在很小的时候就享受过“酒粥”,因为米酒是糯米做的,甜甜的,加在稀饭里,像现在的甜品,很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后,母亲经常会让我们兄弟几个先吃一碗加红糖的酒粥暖暖身子。到了一瓮酒见底时,酒中全是酒糟,我们常把稠稠的酒糟浇在大碗地瓜上,把地瓜夹碎搅拌成糊状吃,本来单吃地瓜太干,常会噎着,跟酒糟混合吃就不会噎着了。这或许就是我们山里人比城里人酒量好的根底所在。

这几年母亲的饭量锐减,牙齿掉得差不多了,面对桌上日渐丰盛的肉菜,她无动于衷,唯独吃“酒粥”坚持不懈,一碗酒粥吃完,母亲心满意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母亲不屑于理睬;外面的世界变化大,但是母亲以不变应万变。母亲的这个坚持,令我们这些多少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儿女们有些意外。吃得这么简单,母亲营养不良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让母亲答应补上一口假牙以便于嚼动肉类食品,我们兄弟都做了劝说,但是,母亲不听。她跟所有农村老人一样,迷信“老人要有老相”,即老人相貌要有缺陷,最好是掉牙、眼花、耳聋等三种有其一,只有这样才是真有福气的老人,她说,如果七老八十的老人家身体太完好,耳不聋、眼不花、牙口完好的话,据说会对子孙后代的运途不利。

会喝点酒关键缘于自己会酿酒。老家村子里的女人都会酿酒,初来乍到的新媳妇手生,但是跟母亲学过几次就会了。只是想酿一锅好酒却不容易,除了经验熟稔之外,有许多凭运气的成分。秋天的水稻收归入仓之后,乡村农闲时节到来,浓郁的酒香就开始在村子里飘荡。新米焖成硬硬的米饭,摊开在大号簸箕上晾干,称作“酒饭”。制作酒饭的米可有讲究,不是一般的食用大米,而是用自家的土磨盘磨出的糙米,这种糙米饭在锅里酿酒阶段不容易烂,酿造的酒水才会清而不浊。按照乡村的风俗,此时最忌讳孕妇前来串门,碰上了要赶忙用一种称作“含羞草”的枝叶扫一扫灶头、门楣,叫“去晦气”,否则酿的酒会变酸。尤其怕碰上那种未婚先孕、怀上了却未显山露水的,酿酒人不知情,结果没有采取措施,一锅酒就可能变成了醋,当然,这只是农村人的说法。

酿酒之时,大锅里倒进前一天就备好的“酒饭”,加满水,详细搁置好粗大的酿酒桶,木制的酿酒桶上半层再加上冷却水,灶膛里架上大块硬柴,耐烧,省心,这些都做好了,就可以静等出酒了。大约10多分钟,锅里热气蒸腾,酒就从铅质圆筒形导酒管流出来,母亲嗅一下瓮口涌起的酒香就可以判断酒质的优劣。手气好的话,出酒如涌泉,流进酒瓮,叮咚悦耳,轻轻的回响是母亲和农妇们最好的家庭音乐。过一会儿,酿酒桶上层的冷却水变热至微烫,就要把它放干再换添冷水,一锅酒一般换三遍水,酒味变淡就清空另起一锅。放出来的热水也不是白白放掉,而是用来洗大件的被单或者棉袄什么的,有的还擦洗桌椅,因此,酿酒时节,也是每个家庭大清洗的时节,主妇们忙前忙后,因为心中装着酿酒成功的喜悦,竟不觉得累。这时的不速之客通常是小孩子,农村的小孩子玩耍都是成群结队的,这家逛完逛那家,要是刚好碰上哪家酿酒,主妇通常都会舀上一大碗,让大家轮流品尝,或者用小茶杯让大家每人喝一杯。小孩子本来就在玩耍时跑的小脸通红,再喝一口热腾腾的纯酿酒,更是红透耳根。

酿酒要变成清甜的传统米酒,还得有一道工序,就是浸泡蒸熟的糯米,糯米在酒瓮中浸泡三两天后捞出,再把盛酒的酒瓮集中到农舍后沟,摆成一排,用谷糠慢火烘热到沸点,再封好瓮口,此时大功告成。等到整瓮酒冷却下来,搬进里屋或房间角落,慢慢享用。酿酒全程工序不少,急不得,快不得,只能慢工出细活,也许母亲真的很适合做一个专职酿酒工,因为父亲对母亲干活拖拉不利索的风格多有怨言,唯独酿酒除外。母亲酿的酒,大部分还是父亲给喝了,母亲其实喝得少。

母亲已经多年没有亲自摆弄酒桶了,但是她的媳妇们和女儿都会给她供酒,各种样式的塑料桶、可乐瓶装着,散放在厅堂和房间角落,沾满灰尘。有一次回家与兄弟们一起喝酒,喝的是啤酒,母亲也来了兴致,拎起墙角旮旯一只塑料瓶装的半瓶米酒,我看了嫌脏。“甁脏,酒甜”,母亲不以为然地用抹布擦了擦瓶身,倒出黄澄澄的酒,“别以为你那酒瓶好看,酒不好喝”。看着酒 人,我也喝了一碗母亲倒出的米酒,一碗下肚,顿时感觉一股清凉之火在我的腹部流窜,那是母亲所熟悉而不自觉的液态的火,不一会儿已窜遍全身。母亲喝的这种传统的家乡米酒,外地人常常被它的甜味迷倒,不自觉的就醉个一塌糊涂,而我知道,那个甜,是一种甜甜的火,它点亮着母亲的生命之光,是母亲那样的农妇们所制造的充满柔性的火。

那次喝酒之后,再回到老家时,我再不敢小瞧了墙角旮旯那些看着脏不拉几的饮料瓶子,那里隐藏着的是城里人不屑、不解但却是母亲所喜爱的饮食风景。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女性,她的这份坚守,是对农村饮食文化的坚守、对城市饮食文化的拒绝吗?!

共 560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母亲的烟酒日子,还真是烟和酒构成的:烟是土烟,“烟叶是自己种的晒烟,味道辛辣……也能够像男人一样叼着烟干活,粘在唇边的烟蒂随着干活的节奏而晃荡。”酒是酒粥“米酒加进稀饭里,半碗稀饭加进半碗米酒。”就是这两样东西,伴随了作者母亲的一生。尽管“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女性,她的这份坚守,是对农村饮食文化的坚守、对城市饮食文化的拒绝吗?! ”作者写法缜密,笔法老道,从烟酒进而到人,情感浓厚,收放自如,描绘了一个母亲的形像,显示了作者较深的文学造诣和娴熟的写作技法。。:老树老树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08:21 欢迎作者第一次来巢中投稿。用你的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勤劳而执著的普通农村妇女的形像。望你常来。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1楼文友: 06:17:1 多谢老树,您辛苦!

2楼文友: 20:49:05 作者笔下的母亲平凡而真诚。

回复2楼文友: 06:18:15 谢谢您的到来和留评。

楼文友: 1 :44:01 多可爱的母亲有着自己生活情趣,为儿女和家庭付出一切,累并快乐着,祝福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 楼文友: 06:19:18 第一次来,不熟,以后会努力!

4楼文友: 14:27: 7 感谢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公众账号 quezhichaorongshuxia 后在可 查看历史消息 中查看,您也可以将此文转发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品读。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5楼文友: 04:54:06 新雀之巢,风景这边独好。

藉慰心灵,擦亮心窗。

倾心于审美和静观的写作,聚焦于心灵与情感的缠绵。

或许文学的光亮并不耀眼,但 即使灯光如豆,也能照亮人心的隙罅,照亮思想的表情。

精神的欢愉,会使灵魂有光,会使天地温暖,会使生命芬芳。

让我们心相抵,手相携,一起在蓝天中飞翔。

祝贺,您的精品美文已由新雀之巢文学社团悦赏典藏。

感谢您赐稿新雀之巢,祝写作快乐,诸事吉祥! 鸟总是与梦想有关,因为它们在碧蓝高远的天空中飞翔;鸟总会被人们与天堂、神灵联系起来,因为它们有凌风的翅膀,是天空的灵魂。

男性晚上夜尿多

男性晚上夜尿多怎么治

夜尿增多怎么调理

小程序开发搜索功能
云南道地药材灯盏花好用吗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有什么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