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老人家走过了无怨无悔的革命一生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9

【正向】老人家走过了无怨无悔的革命一生 ——《大漠深处有这样一个全军独一无二的军邮局》作者驾鹤仙游

摘要:如今我已经八十五岁了,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往事,经常在我眼前浮现。我怀念那些战友们!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平凡,但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无愧于自己的理想!

突接到老战友短信:我的老母亲昨天早晨6: 6去世了。

依照她一切后事从简的遗嘱,只搞一个小型的家人告别仪式,然后择日在八宝山墓地与我父亲合葬。

老人走得平静,没遭什么罪。

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大漠深处有这样一个全军独一无二的军邮局】

一九五八年我爱人田园(原二十基地副政委)随着志愿军二十兵团从朝鲜战场秘密转移到大漠深处,参加了基地的组建工作。

那时基地属于国家核心机密单位,其性质、任务、驻地等情况都是绝密,不许向任何无关人员泄露,包括父母和妻子,所以我一直以为他们的部队是在兰州市执行任务。

直到一九六零年我在北京也接到一纸调令,任命我为基地刚成立的军邮局首任政治协理员。

经过四天五夜的火车颠簸,来到神秘的东风场区后,我才知道那里开创的事业是多么的伟大,同时也体验到了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我们的军邮局至今仍是军内在编的全军独一无二的军邮局。

新组建时业务干部都是由前志愿军军邮局调来的,负责外线和投递的战士来自基地通信团,职员和职工都是基地各级军官的爱人,她们来自全国各地,经过集中培训才能上岗。

大家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齐心协力担负起全基地各个点号数万名官兵的通信、邮电、邮政任务。

经过紧张的筹备,我们的军邮局就像鸿雁一样从荒漠中起飞了。

干打垒的汽车库曾是我们的工作场所(同时还兼战士和单身干部的宿舍),夏天热得似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吃饭的食堂是用戈壁滩特有的红柳枝围搭起来的,开饭时多数人都是蹲站在露天用餐。

有时一阵狂风吹过,碗里的饭菜顿时就蒙上一层沙子,令人难以嚼咽。

那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非常珍惜每一粒粮食,经常连沙带饭一起吞下,因此不少人患了胃炎和胃溃疡。

后来粮食越来越紧张,女同胞们就主动自觉地只吃半饱饭或用水充饥,把自己每月仅有的二十斤定量粮食省下一些,支援给工作强度大的战士们吃。

那时基地绝对保密,无关人员一概不许进场,家里老人也无法来队,更谈不上雇请保姆。

女同志生孩子,产假56天一过就得上班。当时基地条件差,没有托儿所和幼儿园。

邮局里的女同志都比较年轻,孩子小,困难大,有的爱人在小点号工作,只能周末回来,还有的爱人虽然在机关工作,但也要经常出差下部队。所以孩子的养育问题就成了最让人牵挂的难题。

大点的孩子锁在屋里,小点的只能绑在床上或儿童车上。

工间操一到,年轻的妈妈们就争分夺秒地跑回家,给孩子喂奶换尿布。赶上忙的时候别说工间操回不去,就连下班都不能按时回家。

因为我们必须做到:发完最后一封电报,办完最后一笔汇款,领取完最后一件包裹。

有一次一位同志因加班处理业务,工间操没顾上回家,中午下班后一进家门,看见绑在小床上的女儿浑身上下都是大便,手上脸上甚至嘴里都抹上了大便,孩子脸上挂满泪珠,已经哭哑了嗓子。

母亲的心都要碎了,赶紧流着眼泪给女儿又洗又涮,忙碌了一个中午,自己还没顾上吃口饭,上班的时间就又到了。

但大家无论在家里遇到多大困难,只要一回到工作岗位,就马上调整好心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因为她们懂得自己的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直接与钱、物、电报、文字打交道的,必须认真严谨,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

最令人难忘的是,有一年刘培彦和战凤芝的孩子都因高烧不退相继住进医院,同时住院的还有其他单位的几个孩子,症状相似,都是持续高烧。

当时基地医院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又远离内地无法会诊和转院。

医院使用了各种药物治疗,又是打针又是输液,还是不能控制病情。

刘培彦两岁的独子病情最重,小脸烧得通红,满嘴都是大泡,已经进入了昏迷状态。

经医院多次抢救无效,在一个凌晨告别了父母离开了人间。

悲痛欲绝的母亲含着热泪,为自己的儿子细细地擦呀洗呀,她实在不愿相信几天前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就这样匆匆地永远离去了。

她最后一次为儿子换好衣服,把儿子紧紧抱在怀里。

当她看到其他家长一双双期待的目光,看到其他几个幼小的生命正在垂危中挣扎时,她想到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呵,绝不能让病魔再夺走别人的宝贝。

为了查清病因挽救其他类似病人,她毅然同意医院提出解剖研究的要求,献出了爱子的遗体。

战凤芝的孩子得救了,其他孩子也得救了,母亲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刘培彦却忍着悲痛默默地工作着,这是一位多么伟大高尚的母亲啊!

每到节假日,分散在各个点号上的干部、战士们都会来到“十号”,我们的军邮局里就会排起长队,有的发挂号信,有的发电报,有的寄包裹,有的汇款,还有的订报纸或买杂志。特别是每月发了津贴后,许多人都要往家里寄钱。

小点号的同志不能都来,就派代表一个人替十个八个人寄钱,可想而知,我们的工作量有多大。有时下班时间到了,排队的人还很多,想到他们都是从小点号来的,进趟“城”不容易,大家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什么时候处理完所有的业务,什么时候才能关门。

加班加点成了同志们自觉的行动。

投递班经常遇到“查无此人”的信件和包裹单,本来最省事的处理方法就是贴张条子退回原址。

可他们却不怕麻烦,在人海茫茫的军营里,在散落方圆几百公里的各小点号中,千方百计地寻找蛛丝马迹,把一封封“死信”救活,送到收件人的手中,为他们送去亲人的问候。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一封多次被各单位退回的“死信”经过反复试投,终于在信箱代号相仿的一个小点号里找到了一线希望,投递班的小白和小李接受了发送此信的任务。他们俩开着邮政车先送完几个团站的邮件后,直奔那个十分边远的小点号。

戈壁滩的天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狂风大作,刮得昏天黑地,四处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能见度接近于“0”,已经无

法辨别方向,汽车只好暂时“趴窝”。

小白和小李缩在又热又闷的邮车里,汗流浃背地苦苦等了数小时,风才渐渐的小了。

打开车门一看,车轮已被沙土埋没了一半,根本开不动了。没办法,他俩只好下车连挖带刨,汗水沾上沙子像浆糊一样糊了一脸,迷得睁不开眼。

戈壁滩的流沙挖了这边那边又流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刨开车轮旁的沙子,继续向小点号开去。

当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那个只有三位战士执守的属于铁管处的一个小点号。

收件人是个参军不久的山东新兵,分到这个小点快三个月了,他给家里写过好几封信,可是一封回信也没收到,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每天都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家信的到来。

当他撕开那封“走”了将近一个月并贴满“查无此人”条子的家信时,高大的山东汉子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原来他家只有一个不识字的老妈妈,托人写信还把地址写错了,信中告知一切平安,小伙子终于可以放心了。他情不自禁地给两位奔波了一天的疲惫的投递员战友敬了一个端正的军礼,小白和小李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基地远离社会与世隔绝,生活十分单调和枯燥。但大家能够以苦为荣,并能苦中求乐。

我们军邮局经常组织别开生面的“同乐晚会”,那可是个人人都能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晚会上有的独唱、有的拉二胡、还有的说相声,唱电影插曲,有的同志不会唱歌跳舞就讲个故事或笑话,赵汝湘副局长每次都要来段京戏。这些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节目,深受欢迎。

整个晚会欢声笑语,不仅驱散了工作的疲劳,而且增进了官兵的团结。我们还编排了一些以反映军邮局工作生活为主题的快板、话剧、舞蹈等精彩节目,多次参加直属机关文艺汇演,均获得好评和奖励。

刘敬之等人编排的《军邮之歌》还代表直属机关参加了基地的文艺汇演。

还有那些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更是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年局里为了增强体质提高素质,组织了一次去北山的野营拉练。

出发时,鲜艳的团旗高举在队列的最前头,随后便是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招展。同志们情绪激昂迈着整齐的步伐,迎着朝霞高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精神饱满地踏上征途。

在一马平川地戈壁滩上,大家不怕风吹不怕日晒,一路欢笑一路高歌。中午时分到达北山脚下,野餐后稍作休整,一场争夺山头的竞赛就开始了。

分两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爬的最快,一个人上去还不算,必须全组所有的人都上去才算优胜。随着一声哨响,两队人马冲上山坡,腿脚利索的小伙子举着红旗爬在最前头,其他人争先恐后地紧紧跟上。

一组有个体质稍弱的女同志爬不动了,组长就派两个男同志掺扶着她往上爬。二组有个人摔倒了,手上蹭破一块皮,其他同志就掏出手绢给他包扎好了继续爬。先登上山顶的人们挥舞着拳头大声给自己组的人“鼓劲”,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所有的人一个不落地全都爬上了北山。

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大家跳呀笑呀别提多高兴了。

宣传干事赶紧按下照相机的快门,保留下这美好的时光。

至今我的影集里还保存着这几张珍贵的照片。

一九六四年,我从军邮局调到基地后勤机关。我真舍不得离开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舍不得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志们。

如今我已经八十五岁了,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往事,经常在我眼前浮现。

我怀念那些战友们!

们虽然默默无闻,

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平凡,

但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无愧于自己的理想!(《大漠铸忠魂》阎庆玲)

【85岁的作者阎庆玲为东风大漠第一代创业人】

本文作者生于1929年11月

1945年1月参军,在山东滨海军区卫生学校学习。

1947年,在辽东军区第五医院任护士、护士长。

1954年,转业到天津大学校长办公室任秘书。

1960年,调到国防科工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任基地军邮局首任政治协理员。

1966年恢复军籍,任20基地后勤部干部科长。

1980年,随爱人调到22基地,任司令部直政处主任。

198 年,北京某部干休所离休干部。

老人离休后,一直担任干休所党委委员,老干部支部书记,某部第6届党代会代表,政治部先进离休老干部。

2011年老人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次报病危抢救,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坚持写回忆录。

2014年10月10日晨6分 6分,老人家走过无怨无悔的革命一生,终年85岁。

共 9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天动的 老东风 回忆录。五十多年的风雨同舟,不容忘怀的为明天辉煌而忘我打拼的岁月: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事迹,那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容......可敬的阎庆玲老人,以85岁的高龄,一边同病魔抗争,一边回忆着在她看来比她更不易的“东风”战友们,虽然躺在病床上,饱受病痛折磨,可她眼前却是“大漠深处,那独一无二的军邮局”。那“飞沙走石的露天餐”,那尚且无法自理,只得长期绑在床上和儿童车上的幼子们;那痛失爱子,却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悲痛,争分夺秒地去抢救其它父母的宝贝们的年轻妈妈,最后还深明大义地献出爱子的遗体;那“漂泊”了多少个日夜,终于欣慰地捧在手心,令山东大汉热泪盈眶的家信;还有那别开生面的“同乐晚会”,那其乐融融,精神抖擞的“野营拉练”......太多,都太多了呵!这些平凡的英雄们,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为了伟大的理想没有怨恨,没有逃避,有的只是无条件的理解,支持与热爱!老人家一生的热爱与怀念均落在了无怨无悔的革命岁月深处。上苍让她在尘世的“东风之旅”在2014年10月10日晨6时 6分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一篇华章,为她通往天国的路上撒满了鲜花百合。祝老人家一路走好!本文语句朴实,情融于景,阐述清明,是一篇具有难得的革命教育意义的佳作,在此拜读欣赏了。倾情!【:夏以沫】

1楼文友: 11:01:51 感谢武战老前辈赐稿【正向】,问好祝福!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2楼文友: 11:11: 4 拜读之后,内心仍久久难以平静。

我们都是普通人,谁不想生活得安逸一些,滋润一些?血浓于水,谁又不心疼自己的心肝宝贝?日常的工作中,谁不曾想过让自己轻松一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顶天立地,无私奉献的 东风人 却活出了超然世俗的境界!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鼓舞着他们?我想唯一能说出的,只有 热爱 两字。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楼文友: 11:15:48 再次问好老前辈!祝冬日安康,佳作连连!在【正向】创作愉快!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4楼文友: 11:2 :56 感谢以沫动情倾情点赞!

大漠铸忠魂!

上苍让老人的尘世 东风之旅 在2014年10月10日晨6时 6分划上完美的句号。

老人走得平静,没遭什么罪。

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5楼文友: 11:25:06 经过四天五夜的火车颠簸,来到神秘的东风场区后,我才知道那里开创的事业是多么的伟大,同时也体验到了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我们的军邮局至今仍是军内在编的全军独一无二的军邮局。谢谢以沫。

6楼文友: 11:26:55 如今我已经八十五岁了,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往事,经常在我眼前浮现。

我怀念那些战友们!

们虽然默默无闻,

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平凡,

但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无愧于自己的理想!

大漠铸忠魂!

谢谢以沫老师!

7楼文友: 12:02: 0 武战老前辈,您真真过奖了。晚辈以沫不才,没什么经验,也是初次您的作品,内心很是忐忑,紧张之余肯定会有不妥不当之处,还望您多多包涵!不过,我真是过于专注您笔下描述的情景了,那些可敬可爱的 老东风 们,那些几个小时,几个小时都绑在床上车上,没吃没喝,甚至满身都是大便的乖乖宝贝们,心酸呐!--我也是做母亲的人了,换成是我,我......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8楼文友: 1 :12:18 谢谢善良善心的以沫老师!

初创时的大漠东风,真的很艰苦。

初创时的大漠东风人,真的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可能是现在一些后人难以理解的...

现在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啊!

明天再发几篇。

微信微店

小程序怎么样

小程序怎么做

女性阴部潮湿的原因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灯盏花
肠胃消化不良屁多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