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泉酒文化的源头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8-27

1

历史上,能上《水经注》的,非名山,即名水。酃湖不大,却赫然于《水经注》上,散发着悠悠的文墨之香,缭绕装书里。郦道元在文中以生花妙笔写道:“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有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谓之酃酒。”酃酒,又名醽醁。据史书记载,此酒之色,犹如碧玉,温润之极;此酒之味,以大文人张载之言,“备味滋和”——也就说,其味醇厚,入嘴甘甜。

饮此酒,当三几个文人,踏青原野,端坐草地,看山花如星,听鸟鸣如露,心情舒畅之中,一杯一杯复一杯,以至于“日薄西隅”,大家才唱着歌,袍袖飞扬,回归家里。

这种生活,真有一种归园田居的样子。

这种悠闲写意的饮法,不是我想象出来的,它见诸张载的《酃酒赋》。

2

酃酒,即醽醁,是一种酒中珍品,现已失传。它犹如音乐中的《广陵散》,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淹没在历史的深巷里了。但是,从古诗词中,我们仍能约略知道它的样子,能闻到它的醇香,能想象出它的味道。

唐朝魏征能治国,更善酿酒。他能酿制醽醁,李世民饮后,赞赏不已,赠诗曰:“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瓒。千日醉不醒,一年味不败。”也就是说,魏征酿造的酒,色如兰草,清新醉眼;酒质清亮,滋味隽永;酒入瓮中,长存不败。

古人谈到醽醁,用诗作比道:“诗思杂离情,宛如中醽醁。”醽醁醉人,犹如唐诗宋词,让人不觉陶然。更有人说:“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游苏堤,饮醽醁,是文人内心一个美好的奢望,也是一个美好的梦。

从记载上看,此酒色如绿荷在水,亮如草尖之露,净如春雨映柳,将碧色与清亮二合为一,是一种草木清华之韵,一种青花瓷映碧琉璃之色。

酿造此酒之水,其清,其净,也一定在泉水中首屈一指吧。

酃湖之水,其源头乃衡南境内之清泉。

清泉,因为其有名,因此,曾受乾隆赐封。也因为这样,清朝专门设置一县,名为清泉县,后归属衡南县。有书记载:“清泉山位于泉溪镇内,清泉山上有一清泉,冬夏不竭,泉味甘美,为酃湖水之源,酿出古代之醽绿美酒。”这里的醽绿美酒,就是历史上响当当的醽醁酒。

对于清泉,《衡南县志》记载更为明了:“山下有清泉……水明如镜,以清泉水酿造的醽醁酒,色醇味美,曾为进贡佳品。”

“水明如镜”四字,写出了清泉水纯净的质地,透明的色泽,干净明亮的颜色。以至于诗人歌咏道:“清泉山下出泉清,万顷酃湖逗一泓。醽醁见珍张载赋,原耒缩酒贡南荆。”诗歌指出,酃湖出自清泉,清亮甘醇,色泽无双,成为贡酒。

一眼小小的清泉,在中国文化史上——尤其酒文化中,竟十里飘香,蛙声一片。

4

清泉的泉眼,在一片沼泽中。泉眼处,草色纷披,青碧一色,遮住泉眼。人,也很难走近。四边的草色一碧之下,全是水,可见此水很是丰沛,不愧为酃湖之源,也不愧为醽醁的源头。

沼泽边,有两溪,潺潺源源,如两条散碎的银子,日里夜里,映着日光映着月光,一路流淌下去,一直流淌到酃湖。

水很亮,如恋人的眸光。

水很柔,如恋人的细语。

水很净,如恋人纯洁的感情。

人站在水边,水光映着眼,也映着心,一片洁净。这水,此时仿佛不是流淌在尘世里,不是流淌在深山里,而是流淌在酒文化的深处,带着一缕酒香,带着一缕翰墨清韵,一路流向唐诗宋词,流向线装书。溪流中,有小鱼几尾,仿佛透明的一样,身上洒着墨色的斑点,游来游去。大概感觉到有人在看着它们吧,受了惊,一甩尾,逗出几颗水珠,溅人一脸。而它们则钻入浮萍里躲了起来。

此时,站在溪水边,我也仿佛化为了一尾鱼儿,也仿佛游入了这水中。一时,人成为清亮的了;心成为清亮的了;灵魂,也变得一片清亮。

一条酒文化里的名水,它的源头,就应该这样——清心明目。

共 14 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清泉,酒文化的源头》中国的酒文化,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征服于世界。酿酒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这篇散文,作者以凝练极具诗意的文笔,引经据典,从历史记载的角度,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源头之一,一条酒文化里的明水——清泉酿酒的历史来由,叙述井然,描写生动,极富诗情画意,令人不由清心明目,唇齿生香,回味无穷。好文,问好作者,感谢精彩呈现,佳作共赏。【山水神韵:孤漠一尘】

1楼文友: 18:45:19 拜读老师佳作,受益多多,问好!期待新的精彩! 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世间花开花落。

乳腺癌术后饮食禁忌有哪些

儿童湿疹预防护理

成年人缺钙会怎么样

缺钙会不会造成关节响
治疗便秘用什么中药
青岛双鲸药业悦而维生素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