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青梅煮雨时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17

阴阳天已持续好多天了。因无心收起遮阳篷,屋内光线更显阴晦、黯淡。

一个人死了,就不会回来了。她默默离世已三十多年。读她遗存的自传手稿,我感觉是在霉雨中经受一颗青梅的颤栗。尽管我看不见她的面容,但通过她的语气可以想象她仰看雨天的样子。她太静谧了,静得有点让人无法承受。但那是一颗青梅的静。如果她不静下来,能够苟延残喘地写下这些手稿吗?我青睐小人物的私人记忆,除了它会提供大而无当的历史叙述所欠缺的细节与氛围,更因为历史本身的延续是混沌的、犬牙交错的。而所谓“大史”(姑且如此称之)则相反,在话语权力面前它不过一羊羔而已。克罗齐说过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些充斥在各种媒体中的伪历史叙述,早已令我厌倦不堪。譬如抗战史,我以为可能是被遮蔽得最厉害的一段史实。

葛冰如(1897—1984)名世洁,笔名凌寒,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个民间弱女子。她生于清末乱世之怀宁,一生历经战乱,抚孤事母,备极艰辛。身后留下几部手稿:《西行记》、《东归记》、《冰如手稿》以及《凌寒阁吟草》。她去世那年我刚到安庆,与她擦身而过;即便她活得再久一点,我也不可能见到她。因为历经几个年代的变迁与沉埋,她几乎已不为世人所知。但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她的名字在皖省教育界还是相当响亮的。“我虽是个体质衰弱而身世伶仃的女子,却具有倔强的个性。十岁时便做了无父的孤女。在十几年前,又尝到了哭姑离鸾殇子的悲哀。但我绝不消沉,振起精神,在生存竞争的战场上,匹马单枪的驰骋十六年——服务教育界忽忽十六年,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这段历史指的是,她十岁那年冬天,父亲患肺病,竟吐血而亡。之后她随母亲寄居潜山县叔父家,直到她考取江苏女子师范学校(系公费派遣)。在求学期间,她结识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正在江苏陆军大学参谋班深造的丁子腾,第二年他俩完婚。婚后不久,丁子腾即被任命为苏常镇署参谋,两年后他们有了儿子,然而一年后儿子患急症夭折。这只是厄运的开始。第四年丈夫暴病而亡,丈夫哥哥也同年病故。她迭遭打击,不得不返回安庆,任教于皖省第一女师附小。不久,她将亡夫之兄的儿子丁甲接到身边抚养,改名“恨非”;接着又将无父的娘家侄儿、寡嫂及老母亲接到身边,一大家人全靠她一人支撑。

她的回忆录《西行记》从日寇压境、安庆即将沦陷开始——那也是初夏之日。其时,南京被攻陷后,日军舰队溯江而上,六月十二日已占领贵池。与此同时,国军放弃徐州,向武汉方向撤退,桐城迅即被日军占领。在水陆空三面攻击下,安庆已无险可守,无处可守。这个拿教鞭的弱女子毅然决定从军, 担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秘书,兼妇女抗敌救亡工作团团长。作为亲历者和追述者,七十多年前全城逃难的悲惨场景历历在目,我看到她的整个面部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因为兵荒马乱,因为更弱者需要扶持,她不得不坚强不得不耀亮,因而显得更凄美、更柔弱。她是少数飞越泥沼、霉雨并让后来者听到悲鸣的哀鸿之一。

“炮声震了一天一夜,由远渐近,谍报上说敌人已溯江而上,现在新河口和我军相持了一夜,该地离城只有三十华里。”“天刚发白,大雨往下倒,阶下的水,一刻便积了一尺多深,雨向下降,水向上涨,我们整好了行李,等候命令。已坐了一夜,……我们出西门,翻过丁家山转公路,再到集贤关会齐,……才出城便看见江上的黑烟迷成一片,分不出水和船。炮声、雨声、哭声惊天动地。对面说话都听不见,市民们扶着老的,牵着小的,背着包袱哭啼,拼命的向前挤,人比路宽,浩浩荡荡都向丁家山那条路上涌来。我们也加入人的波涛里,一会儿被涌着前进几步,一会儿又倒退回来。地面上像浇了油似的,一不小心便滑倒。人与人相距的密度若突然一松,后边的人猛不防一滑倒便是一大串。军人和难民们同在泥水里挣扎着、互相抱怨着、踩着、碰着、骂着、呻吟着,闹得昏天黑地。我也跌了两跤,额头上都是泥糊着,帽子已跌得不知去向了。好容易才挤到集贤关,找着了总司令部,坐下来休息。抬起手来看表上的时间,手颈上却光光的,表不知在什么时候搞掉了。听旁边的人说已经三点多钟,二十五里路走了六个小时。”

扑面而来的是潮湿的现场气息和浓烈的方言语感,其间充斥着那个如磐年代的雨水,弥漫不尽的滴滴嗒嗒,仿佛混杂而慌乱的脚步声,踩溅的泥水声,暗黑中的低泣声,它们透出一阵阵凄冷和哀伤,一瞬间在纸页间浸渍、洇漫。我感觉那是一颗青梅在叙述——让绵密的霉雨变成梅雨的叙述,正在成为一个年代的秘密和阅读者的秘密。窗外传来一对新人结婚的鞭炮声,射向天空的礼花在白天是看不见的,只剩下一声比一声尖厉的哨音持续升上去,然后炸开。这是一个太平安逸的年代。它因过度奢华而认不得自己。当然,它更不认得一颗青梅叙述的年代。甚至,它不知道将皖江的雨季是写成“霉雨”呢,还是写成“梅雨”。

“夜过半才到源潭铺。雨又大,路又黑,夜又深。找不着民房休息,就在车站的屋檐下靠着墙壁坐下来。檐浅了,雨点子时时淋到头上、脸上,满身又被污泥包着。夜深,气候转变,个个都嚷冷,大家坐拢些,彼此互相偎依,好保持体面。我因太倦了,居然朦朦睡去。睡得正酣,忽然惊醒,满耳人声。原来是赵参谋赶来了,又催大家动身。……一路上伤兵、难民络绎不绝的,枪炮声、血腥气一阵阵的向耳朵里钻,向鼻孔里扑。我没有怕的感觉,只是周身血管里的血在加速度的奔腾着,忘却了自己。”

“到潜山的汽车站预备寻一所清静的房子安顿我们一班人,谁知副官处、经理处早已捷足先得了,只剩车站办公室的一个角落是空的,不得已就坐下来。行李是湿漉漉的,人是水淋淋的,疲极了,便横七竖八的睡下,任凭蚊子围攻。我所择的地点是附近,丁铃铃的闹了一通宵。轰隆隆的炮声比昨夜更密、更近。”

“天可煞作怪,似乎是故意为难,鸡叫了四次还不见亮,这时睡在地上的人,也陆续醒来,都嚷饿了,因为昨天只吃了一顿粥。看看天亮了,屋子里也渐渐看得清晰了,只见他们睡的地面上有条条的湿印子,再看他们每人浑身是泥包住,只有一双眼睛里没有泥,但转动也不十分灵活,是疲倦的,是忧怯的,是滞涩的。”

我听见了一九三八年潜山汽车站的铃声。但是我的无法打通它。许多年过去了,我终于听见最暗处传来一声叹息。落花般的叹息飘零在泥沼里,之后陷入死一般的静寂,但都被我听见了。她向我笑了。她想用一笑来化解不尽的凄伤、阴郁,但她失败了。因为她的笑容刚绽开,便凋谢了。眼泪从眼角慢慢渗出来,那是持续下在她心里的另一种雨。这时,我的突然响了。是潜山一个学生打来的。她说她找到一份导游工作,月薪数千元。我为她感到高兴。但她不以为然。她说她一直向往发达的滨海城市。我说你在潜山好好干几年,准备好足够的雨披,不要太性急。她在那头不再吱声。她也许在责怪我不懂得如今的年轻人?她突然笑起来。

“晨餐后,由副官处派一辆车来给我们坐,大家高兴从此不用再拖泥带水的跑了,懊悔昨晚不曾把衣烘干。我上了车,很安心的靠着车围板想睡一觉。谁知这些苦是命中注定的,车驶行不一会,机器坏了,修理许久才勉强能开动。偏偏雨越下越大,路上的泥水越走越深,车子倾侧,陷在深泥里,不能转动。车上的人都下来帮着推挽,忙了很久,始终不得起来。司机下来一检查,轮胎坏了,没法修理,大家只有望望车子叹口气,一同开步走。雨把眼睛淋得睁不开,地上的泥又滑又深,走一步要顿几顿,天色黑了才到太湖。在城外买点面饼吃了又走,眼睛涩得像沙腻着,头昏昏沉沉,像喝醉着的人,两双脚不受意识的支配,本能的向前移动,但一遇到不平的地面,身体失了支持的重心便跌倒。跌醒了走不多一会子,又模模糊糊的了。”

在雨水浇淋的泥泞道上,她非常自然地说到几个国军军官:“吴处长鸿勋、郑参谋筱秋、孙参谋贤辅、军需王荫乔和几个副官到底是久经训练的人,在大雨深泥中奔走了一夜还是精神奕奕,我暗自惭愧,怕人笑女子无用,仍振起精神,一同向前走,鞋子已被泥陷掉了,拿草把袜子扎着走,却不怎么滑,只是肚子饿得很没有力气走路。勉强的支持到下午,才买到饭,没有菜,也吃了两大碗,并且很快吃饱又走,在蒙蒙细雨里一点也不觉得热,挨晚才到宿松。”

“原来计划是在宿松休息一天,等到了汽车站,听说敌人已陷潜山,吴处长又招呼大家要连夜赶到湖北黄梅。有几个团员走疲乏了,不愿再走,说有熟人在这儿的三临中,几个人找他们去了,便退出了这个军人团体。”

查了相关史料,与葛冰如叙述的这段史实相佐证的是:六月十三日,日军坂井支队从合肥南下,经舒城占领桐城;十五日沿合安公路进抵高河埠,又兵分两路,向潜山城东北余家井及东南的怀宁公岭、小市方向推进,意欲围攻潜山。正是开向余家井的这支日军在横山岭(又名棋盘岭),遭到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一三三师一个团顽强阻击。该团在高枧口至黄鹤塘之间拉开十五华里战线,并紧急疏散当地居民。这个团在三架敌机轰炸下坚守了四个小时,日军一个机械化师久攻不下,伤亡数百。不料,另一路日军从后方包抄而来,我军腹背受敌,弹尽粮绝,乃至短兵相接,该团两千余壮士全部牺牲,横山岭失守,日军随后占领潜山县城。是年秋季,逃难百姓在日军退守安庆后陆续返回家园,只见战场尸骨遍野,血迹斑斑。百姓无不黯然泣下,收殓烈士遗体,葬于天柱山前,皖河两岸,百姓们作道场三昼夜,纸钱焚化数日不尽……

她突然哽咽了,说不下去了。过多的雨水、枯叶和烂泥的气息,从另一个世界飘溢而出。老天一直在下雨,仿佛屋顶破了个一大窟窿。那么多的雨何以下不完?麻雀从遮阳篷上飞走了,喇叭声也没了。整个城市充斥着阴阳天那种奇怪的静寂。她为什么不再说话?我在一张老照片上,看到她端坐厢房内低眉抚琴的样子,柔弱,灵慧,孤单。此刻她也许想弹一曲《忆故人》、《梅花三弄》,抑或《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只是她再也找不到那把遗留在人间的七弦古琴了。

“我们正要出发,忽然听见有嘤嘤啜啜的声音。我向发声的方向看去,一个年纪约莫十五六岁的女孩坐在墙脚下哭。我走到她身边问她是哪里人,哭什么。她不答应,却哭得更悲切。过了好一会,才抽咽的说:是安庆人,在龙门口小学读书,家里开柴行,没有父亲。母亲听了旁人的话,把她许给川军队里一个司机生,敌人到安庆城外的时候,司机生突然跑去叫她马上跟着走,她舍不得母亲,要求带着一起逃。司机生不准,硬带着她一个人来到这里。现在那司机生又跟另一个女的去了,女孩子说着又哭起来。我听了心里像有块大石头塞着,问她宿松可有熟人,她说有一个远房的舅舅在店里做伙计,恐怕现在也走了。她听说我原住在安庆,要跟我一路走,不愿再见那司机的面。我虽怜悯她,但没有力量来救助她,只有送她几枚法币,劝她寻舅父去。我握着歉歉的心情别了她,不知道她以后究竟怎样了?乱世的人真的不如太平时候的狗,尤其是无识无知的弱女子更可怜!”

一个弱女子偶遇另一个更弱的女子。一颗青梅触碰另一颗青梅。在下得连水滴也霉变的雨季,她们都是同一颗……她的手在纸上颤栗,因此影响到每个字彳亍行走的姿势。当孤琴与独瑟相逢,相抚,相怜,弹出的皆是战乱之哀音,沦落之凄声。于是连绵雨声围拢而来,浸透纸背。在我眼里,每一滴雨都恍如一个微孔。透过它,你可以透见被掩埋的一段真史和私史。但,一颗青梅能对抗一季霉雨吗?据知情人透露,“丈夫殁后,追求她的人极多,其中不乏名流高官:四川大军阀杨森,就曾委托葛先生的要好和亲属撮合说媒,要娶她为妻,被她严词拒绝。葛先生特立独行,藐视权贵,为了躲避杨森纠缠,她只得潜回家乡任教。”事实上,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妻妾成群,号称“十二金钗”。其中有几个竟是其父主动将闺女送上杨家,以攀附豪门权贵;也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小妾,因红杏出墙惨遭杨森秘密诱杀。由此可见,杨森并非“娶她为妻”,而是“娶她为妾”。这对知识女性葛冰如来说,不啻于奇耻大辱!葛冰如一生未再嫁,毕生执教鞭,一支粉笔写春秋。然而,她又确乎是多才多艺的。一九二九年在中华民国第一届美展上,据称她的一件山水小品售出三十元的价格,其时顾青瑶两幅山水仅以十四元价成交,吴青霞《芦雁图》也只售出三十元的价格。她的诗词集《凌寒阁吟草》获得桐城派宿将姚永朴称赞:“清辞澹似秋江水,健笔奇如夏岭云。”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她的才情不可能完全展现。

谁能料想人生一世将遭逢怎样的时代,怎样的霉雨?也许,只要握一颗青梅,便不枉对自己了。

她的晚年是相当黯然的。尽管桃李满天下,可谁又识得那内心深处的青梅?据亲近者回忆,在她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春风入怀,未熏先醉;奇花吐舌,无语亦香。”她第一次流亡发生在抗战时期。第二次流亡发生在脆薄的纸上!在民间遭瓦解、个人被芟除的年代,她在昏暗狭小的书房撰写个人回忆录,既是自我慰藉,更是有所期待。那是一颗青梅慢慢黄了,因为没有足够的阳光,它必须在连绵檐雨下独自陈述——也许能将绵密不尽的霉雨煮成一坛梅酒呢。这手稿自它成形那天起,就孤零零的一个,那么弱小而又无辜。也许它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是最不起眼的一颗梅子的力量。当然,更准确地说,它便是那把遗弃在角落里的旧琴。在它里面,你能听到江花,哀鸿,梅雨嘀嗒,断弦的力度,以及亡灵的舞蹈——正所谓予人青梅,魂有余香。

共 526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叨作者的光,有幸认识了一位传奇的女子——葛冰如。名世洁,笔名凌寒。不见其人,但闻其名,即可揣测到此女情操之高洁。作者有言:“一个人死了,就不会回来了。”几多惋惜!生命之珍贵,正在于其不能重来。每一个人,无论是贵如公卿,还是贱如草芥,在这个终极意义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能够有特权购得一张回程票。葛冰如,一生坎坷历尽,身世凄惨,却好比一株傲霜的寒梅,凌寒独立。从以教师之职奉养夫家、娘家亲人所组成的一大家子,到日寇入侵时毅然从军,传奇般的生活,见证了了她女性的良善以及冰玉一般的操守。 史,在权的面前,的确如作者所言,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古代尚有董狐的如椽史笔留下“赵盾弑君”之语。虽有诛心之嫌,却也见其不畏权臣的凛凛风骨。而今眼下,董狐安在哉?!更何况,“大历史”向来是没有小人物的驻足之处的。殊不知,像作者所关注的这位小人物,自有其可圈可点、挣扎不屈的人生种种。所幸,她留下了回忆录,让后人有缘通过文字认出了那个游离在“大历史”之外的她。本文作者俨然听见了葛冰如在文字之外的叹息,那是一种惺惺相惜。可说是同情之人。想冰如在九泉之下,定会欣欣然于身后知音吧?最喜作者这两段话:“当孤琴与独瑟相逢,相抚,相怜,弹出的皆是战乱之哀音,沦落之凄声。于是连绵雨声围拢而来,浸透纸背。”、“谁能料想人生一世将遭逢怎样的时代,怎样的霉雨?也许,只要握一颗青梅,便不枉对自己了。” 读者诸君,敢问:您握有一颗青梅了么?我自己尚且懵懂,还说不好究竟握没有握到,真真惭愧煞!感谢作者,让我见识了这位奇女子!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玉心】【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50618】

1楼文友:201 - 22:42:57 眼里读着作者这篇文章,思绪早已飘飞到那个兵荒马乱、硝烟四起的年代。葛冰如,遭逢如此乱世,却是有一种不服输的骨气!不由不感叹:这个女子不一般!这个女子,对得起自己这一生了!感谢作者此稿流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楼文友:201 - 08:22:5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楼文友:201 - 19:24:56 欣赏佳作,非常不错,献上我最真诚的祝福,祝你一生快乐,幸福永恒!多多交流!

4楼文友:201 - 08: 7: 1 一楼所发评论把 赐稿 打成 此稿 ,严厉批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心衰的原因和诱因

慢性心衰患者常用药物

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小孩发烧吃什么好
乳腺癌的症状有那些
地图舌不能吃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