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爷爷为铲除汉奸装疯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20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爷爷为铲除汉奸装疯,后来的日子为保护“亲人”又装魔,于是上演了一曲曲令人揪心的悲歌和壮歌。 弥留之际,爷爷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这当儿,爷爷就躺在我家老宅的东屋炕上。
对这样的“结局”,爷爷不知会怎么想?我们实在琢磨不透。当年他用十块“袁大头”现大洋买下这座宅子是出“战斗”需要——这种格局的房子,我们杨县人称“垫箔房子”,通俗说,就是二层房。那个年代,爷爷在“箔”的西山墙开了个暗门,夜里他就睡在“箔”上,听到有人敲大门,就从暗门钻出去,跳到邻居的窑顶上观望,弄清实情再决定去留。奶奶在世的时候,对我说过,“要不是这箔,你爷爷十条命也没啦。”她指了指砖墙上的几个坑又说,“这些都是枪子儿打得。”近几年,邻居都翻盖新房,甚至有盖二层三层“洋楼”的,我家的老宅夹在中间,像叫花子一样恓惶,但爷爷就是不允许动一砖一瓦。
客厅和小院里,嘤嘤嗡嗡,麋集着十几号神情凝重的男男女女。每当爷爷陷入昏迷,大家伙儿就慌手慌脚地往爷爷屋里挤。爷爷的床两旁站着我父亲和我“山里奶奶”。他们己守候爷爷七天七夜了。见人们涌进来,父亲一边用毛巾给爷爷揩汗,一边撇着嘴说,慌什么,啥事也没。我父亲知道爷爷的心思,他断定,他在等一个人,那人不露面他是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的。
这个人就是我姑姑。
提起姑姑,父亲就会拉脸子。按说父亲绝不是小肚鸡肠,事事计较的人,却唯独在这个“节”上迈不过去。
客观地说,这账应该算在我爷爷头上。
那年知青上山下乡插队,父亲跟师傅学修半导体收音机刚入了门,“老地下党”爷爷不容儿子争辩,就将儿子送到他表嫂,也就是我“山里奶奶”的那个大山皱折里的山庄卧铺。三年后,因抢救集体的羊被狼挖了一爪子的父亲,获得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但爷爷一柺杖戳透了公社书记办公室的门,硬将推荐表上的名字改成了我姑姑。后来,我姑姑毕业后从“县广播站”编辑干起,凭笔杆子熬到了县组织部的副部长;而我父亲却成了一名县洗煤厂的修理工,若干年后两万元买断了工龄,去给一家民营焦化厂安装、维修管道。
我和“山里奶奶”见爷爷昏迷就一叠连声地呼喊。我们担心爷爷咽了那口游丝般的气息。“山里奶奶”与我“共谋”着一件“大事”。听医生说“回养着去吧”,我就把“山里奶奶”唤到了我们家。我的“打算”我不敢给父亲讲,我怕他瞪着眼睛说“人家是谁,咱是谁”,我只能求助于“山里奶奶”。我自小就跟随爷爷跑几十里路给“山里奶奶”送粮站、食品公司供应的米、油(仅限三五斤米,一瓶油)、肥肉膘子什么的。“山里奶奶”一个人住在半山腰的土窑洞里。窑顶上长着一丛一丛的酸枣、荆条之类的灌木,院子下头是一面土坡,坡上随处可见馒头似的坟茔。她酿的酸菜香而脆,黄澄澄的,可以存放到入夏。她喂着五六只鸡,下的蛋舍不得吃,给我们攒着。每次去,她都要把积攒的山核桃、软枣、干蕨菜、干蘑菇给我们塞一提兜儿。我选择“山里奶奶”对她讲我的事,还有一层原因。我听我妈背后嘀咕过,爷爷的“疯”劲上来,砸过县“革委会”的牌子,在万人批斗会上突然跳上主席台,抢过话筒高嚷,“我的入党介绍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恩维尔霍查派遣我传达指示,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宜将剩勇追穷寇,马上去解放台湾……”硬是把会场“砸”了——唯独对“山里奶奶”敬重顺从,背地里开口一个嫂子,闭口一个嫂子地叫。有一回,爷爷领着我去“山里奶奶”家。那时,人们都在背后对我爷爷指指点点,说我爷爷是“魔子”。记得爷爷胸前佩戴着二三十枚领袖像章、抗日英雄纪念章、特殊功绩纪念章,右手拿着莲花落竹板,左手握着口琴,遇到聚集的人群,就停下来就表演一番,内容有抗日歌谣也有样板戏,时空穿越,唱词交错,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抗日歌谣现在我还有印象的有《抗战人儿美名传》、《鬼子汉奸齐完蛋》、《专打日本鬼子兵》;表演时,爷爷要求我与他互动。五六岁的我哪记得住那些词儿?爷爷教我,说他一跺脚,我就跟上他重复念下一句,并与他做一样的动作。比如,他念“捉特务,杀汉奸”,跺脚,在他念过一遍“鬼子汉奸齐完蛋”,念第二遍时我就与他合念,同时摊开双手,表示鬼子完蛋了,我们的表演也结束啦……我们一路表演着,来到“山里奶奶 的村庄。路过学校,我们听见闹轰轰的。挤进人群,我们看见“山里奶奶”脖子上挂着牌子正弯腰站在土台子上。好像早有准备似的,我爷爷“嚯”地从怀里拨出自制的木头手枪,大喊“我是李向阳”,跳上台子拉着“山里奶奶”在村民的惊愕中飞离会场……难怪我奶奶过世后,我妈曾撮合爷爷与“山里奶奶”“一搭里过”。只因爷爷怒斥“胡说八道”才作罢。“山里奶奶”对我的事很上心,“那个手续在身上带着吗?”见爷爷清醒过来,她就悄悄问我。我说在我口袋里。“山里奶奶”低头想了片刻,说:“干脆把手续给了我吧。”于是,我就把手续给了她。她小心翼翼地装入她的内口袋,用枯瘦的手压了压,又回头嘱咐我,“到时候别慌里慌张地忘了提念我。”
我当然忘不了。
这事关我的“远大前程”呀!
师范毕业后我当了一名初中教师。当初报这个志愿时,我父母说“教师工作稳定,不用到外边跑跑颠颠”。——小儿麻痹造成的“一点儿五条腿”当然不便“跑跑颠颠”。不成想,“一点儿五条腿”站在讲坛上却成了学生的漫画素材。更要命的是,“一点儿五”成了我五十八封情书以“吹灯”告终的深层原因。苦闷中,我开始在文学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慰藉,并在县报和县文联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一天,县党史办的张春喜主任到学校来找我,说县上要编写“抗日战争史”,缺笔杆子,请我写一篇我爷爷的“英雄事迹”,“题目我想好了,就叫虎穴锄奸。”张主任说着还意味深长地使劲捏了一下我的手,“要高度重视,机不再来!”临出大门,他又神秘兮兮压低声音补充,“文联的李瑞华,有印象吧?美女加才女,向我打听你呢!”
我自小就缠着爷爷,给我讲他当地下工作者的故事,但他讲得我一点也搞不懂,他一会说斯大林找他谈话,一会又说共产国际代表李德赠给他一把德国造盒子枪……后来直到我姑姑做为“活学活用积极分子”到我们学校来“讲用”,重点讲爷爷的“英雄事迹”鞭策她不断进步,我才把爷爷的“事迹”理出头绪来。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日军盘踞杨县县城七年后的1944年11月17日。上午时分,杨县县城南关的街道上,一名日伪警备队的队员,正警觉而张扬地迈步向前。他是杨县三区武工队队员苗海生。当时日军统治下的杨县,一片腥风血雨,刀光剑影。苗海生只身闯入虎穴,是要配合武工队队长林全信,执行一项特殊而又凶险的任务。
这一天,是杨县城南关逢集的日子。自日军占领县城后,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就有三道封闭,允许通行的只有一道东门,而且还有日伪军重兵把守。乡下人没有良民证进不了城。早饭时分,太阳朗照,南关街上,肩挑背驮的庄稼人熙来攘往。苗海生在街上大摇大摆走着;但他心里也有几份忐忑。虽然他身穿日伪警备队的军装,口袋里装有地下党组织为他准备好的通行证,还有地下党组织派人暗中掩护着,但他唯恐有一丁点儿闪失,影响整体部署。他盘算着进城门可能遇到的种种麻烦。当他刚刚跨上城墙根的马路,就见迎面来了一伙日伪警察。走在前头的人,头顶鳖盖帽子,戴幅墨镜,腰插盒子枪;身后的人,个个荷枪实弹,殿后还有车马随行。苗海生远看那“头儿”模样似乎有点面熟,走到跟前一打量,原来是他高小的同学。苗海生灵机一动,疾步上前,走到他的身边,呼唤他的名字。听到唤声,那警察头子猛地把眼镜一推,一脸惊诧:他早就听说苗海生参加了八路军,如今怎么又成了日本警备队的人马?不等他反应过来,苗海生就说:“今天我的运气真好!”那头子吱唔着,苗海生又说:“我父亲病危,今天要进城买药,正好碰到老同学,还不算运气好么?”于是,苗海生便和这位日伪警官边谈笑边向东门走去。苗海生回头瞥见林全信队长也和一个特务模样的人相伴从身后走来。快到城门口,苗海生发现门口除一个日本兵和一名伪警察站岗外,不知为什么门旁警察值班室门口,比往日增加了两个警察和一名警备队人员。他的神情顿时紧张起来。
苗海生后来才晓得,坐在警察值班室门口的三个人,都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这是城工委书记朱青岭——也就是我爷爷——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特意安排的。穿警服的是伪警察所书记官王庆魁、班长卢连管。穿军装的是警备队上士文书王一民。那天(11月17日)早晨,我爷爷交给王一民的任务是:如果有一高一矮(高个圆脸,矮个长脸)两名穿伪警备队服装的年轻人遇门口日本兵盘查,就出面向日本兵解释,证明这两个人是伪警备队的侦查员。王一民按规定时间到了东门,他看到原赵城一高同学王庆魁已在警察值班室门口坐着,便闲谈起来。聊天的三人,眼睛都盯着进城的人。不一会儿,他们看到从城外进来两个人,一前一后,不紧不慢,身穿警备队军服,带着墨镜,一副威风凛凛的派头,与我爷爷交待的特征完全相符。看到两人顺利通过了日伪岗哨,便各自走了——单线联系的他们三个人,始终不晓得完成的是同一个任务。
林全信和苗海生顺利通过了东门岗哨,我爷爷早已提着菜蓝子在东街口等候。早几年,我爷爷己是全城人公认的魔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东穿单衫夏着棉袄,胡言乱语,人们时常见他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这天,按照城工委研究确定的路线和接头暗号,爷爷绕道把林、苗二人领到城内东街闫家巷地下党员刘杵儿家里。
林、苗二人到了刘杵儿家,被安顿住下。林全信向苗海生讲了他进城的经过:“咱们分手后,我在磨头火车站,抓到一个日伪新民会的人,秘密审讯后,才知道是个日伪特工人员。我说,你能不能带我进城?那人哀求说,只要你不伤害我,怎么都行。我又说,过岗进城,我不说话,你如有半点不老实,头一颗子弹送你见阎王!那人哀求说,我们一路同行,站岗的、放哨的,熟人很多,我有我的办法,你只管跟着我走就是了。”就这样,林全信由那个新民会的特务一路护送到了东门。
这次,林全信、苗海生冒险进城,是受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分区、太岳二地委和杨县县委的指派,来刺杀叛徒张文斌的。
张文斌,原名张文贞,字文斌,杨县上峪村人。早年在太原求学时入党,后由延安返回杨县,从事乡村教学。19 7年9月——12月,任中共杨县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能说会道,双手能写梅花字,生的白白净净,文文雅雅,素有“才子”之称;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颇有绅士派头;这个期间,他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解决了不少“咬手”的难题。也就是这当儿,他与我爷爷过从甚密。不料,19 8年2月日军占领杨县城后不久,在日本宪兵队队长三白“假枪毙实招抚”的恩威兼施下,张文斌竟叛变为铁杆汉奸,担任了日伪杨县合作社社长;我爷爷曾以至交厚友的身份规劝他悬崖勒马,他非但不听,还多次刺探我爷爷是否是地下党;他向日寇献计,成立了反共的“反官僚主义组织”,两次带领日军,袭扰抗日根据地,抓捕抗日干部学生;他利用同学同事关系,接近地下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刺探我党地下工作情报,多次向日本特务头子告密,搜捕我方人员,给我党的地下工作,造成极大威胁。
1944年,世界反法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的失败已成定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受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4年9月,张文斌预感到日军末日到了,他想找条退路,通过阎锡山敌工团的郑怀玉,又依附闫锡山,投靠了蒋介石。
张文斌叛党投敌,有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的的根源,也有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时代的背景。1942年,日本侵略军为“完成大东亚兵站基地,建立华北参战体制”,在华北地区实施“肃政建设”计划,推广“治安强化”运动,集重兵对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残酷“扫荡”、“蚕食”进攻,实行抢光、杀光、烧光三光政策;修筑大量的碉堡、封锁沟,隔绝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使抗日根据地处于严重的困难。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有少数民族败类,背叛革命,投靠日寇,当时在杨县除张文斌外还有一区区长李成元、二区区中队长陈风藻。
李成元、陈风藻、张文斌三个叛徒投敌后,被日本驻晋南的高特平井、三白视为“珍宝”和“掌上明珠”。在这三个叛徒的运筹策划下,平井和三白坐镇杨县县城,采取密捕、密放、软化、争取、公开奔袭、释放派遣等手段,搞垮了我一支100多人的武装队伍,破坏了我若干地下党组织。杨县的敌我斗争形势急转直下。中共杨县县委根据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分区和太岳二地委关于除奸的指示,先采用“引蛇出洞”“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派李海亭、郑端趁李成元回家之际,将其击毙;原赵城游击队连长陈风藻叛变投敌后,充当日伪特务副队长。徐升芳同志利用个人与陈风藻的关系,曾多次捎信教育其悔改,但陈风藻执迷不悟。县公安局根据内线情报,陈风藻准备拉我方的一位同志下水,派他的密友晋大朝充当媒介人物。晋是名赫一时的日伪明姜村村长,日寇“朋田”大队长的忠实走狗,自称是日、阎、共三方的红人,实际是个标准的亲日派人物。晋大朝觉得这是自己报效日寇、讨好陈风藻的大好时机,于是从中拉线,充当红娘。我方以其所拉同志的名义,约陈风藻到指定的地点接头淡判。陈风藻担心出城有风险,日伪高特便派重兵护送到明姜据点。晋大朝陪伴陈风藻到达其家中后,被我方事先设伏的县公安局局长刘骞一枪击毙。接着又将晋大朝带到广胜寺北面的耙子里村,用发布文告的形式,宜传我党立功受奖政策。具体说法是:在诱杀陈风藻事件上,晋大朝立了大功,杨县抗日政府委任晋大朝为杨县抗日政府第二区区长。日本人得知后,抄了晋大朝的家。晋大朝连气带吓,不久便一命呜呼。 共 1220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爷爷在抗战时期九死一生,为了战争的胜利,装疯卖傻,精心安排,除灭汉奸,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解放后,在那些年代,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同志和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家属,爷爷继续发魔怔,保护他们不再受到伤害。在弥留之际,爷爷终于说出了姑姑的身份,也懂得了他的良苦用心。可是,“我”去姑姑家拜访时,“山里奶奶”一句话让大家思绪翻飞。小说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塑造成功,把一个不畏生死大公无私的老地下党员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一篇正能量作品。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8 10004】
1 楼 文友: 2017-08-26 22:58:50 问好老师,小说结尾既是结局,又是读者思考的开端,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祝老师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 2017-08- 1 12:14:20 恭喜老师美文加精,期待更多精彩!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楼 文友: 2017-08- 1 16:24:17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你佳作不断!
4 楼 文友: 2017-08- 1 22:45: 9 贺喜友友小说精品!期待更多佳作!
5 楼 文友: 2017-09-01 1 :05:50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问好学习:邻居都翻盖新房,甚至有盖二层三层 洋楼 的,我家的老宅夹在中间,像叫花子一样恓惶,但爷爷就是不允许动一砖一瓦。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6 楼 文友: 2017-09-04 00:11:10 老师的文章文笔厚道,主题内蕴深厚,欣赏学习!
7 楼 文友: 2017-11-01 1 :56:41 历史的迷雾就在于人性的干预。由于秘密工作单线联系,地方组织锄奸也会出偏差,山西的一个为八路军做秘密工作的县参议,就是这样被杀害的。 来到江山园地,流连忘返——目不暇给的欣赏和学习。思想的交流通过文字载体会更加深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是我的希望。宝宝脾虚吃什么哪里可以买希爱力安庆治疗白癜风费用
这当儿,爷爷就躺在我家老宅的东屋炕上。
对这样的“结局”,爷爷不知会怎么想?我们实在琢磨不透。当年他用十块“袁大头”现大洋买下这座宅子是出“战斗”需要——这种格局的房子,我们杨县人称“垫箔房子”,通俗说,就是二层房。那个年代,爷爷在“箔”的西山墙开了个暗门,夜里他就睡在“箔”上,听到有人敲大门,就从暗门钻出去,跳到邻居的窑顶上观望,弄清实情再决定去留。奶奶在世的时候,对我说过,“要不是这箔,你爷爷十条命也没啦。”她指了指砖墙上的几个坑又说,“这些都是枪子儿打得。”近几年,邻居都翻盖新房,甚至有盖二层三层“洋楼”的,我家的老宅夹在中间,像叫花子一样恓惶,但爷爷就是不允许动一砖一瓦。
客厅和小院里,嘤嘤嗡嗡,麋集着十几号神情凝重的男男女女。每当爷爷陷入昏迷,大家伙儿就慌手慌脚地往爷爷屋里挤。爷爷的床两旁站着我父亲和我“山里奶奶”。他们己守候爷爷七天七夜了。见人们涌进来,父亲一边用毛巾给爷爷揩汗,一边撇着嘴说,慌什么,啥事也没。我父亲知道爷爷的心思,他断定,他在等一个人,那人不露面他是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的。
这个人就是我姑姑。
提起姑姑,父亲就会拉脸子。按说父亲绝不是小肚鸡肠,事事计较的人,却唯独在这个“节”上迈不过去。
客观地说,这账应该算在我爷爷头上。
那年知青上山下乡插队,父亲跟师傅学修半导体收音机刚入了门,“老地下党”爷爷不容儿子争辩,就将儿子送到他表嫂,也就是我“山里奶奶”的那个大山皱折里的山庄卧铺。三年后,因抢救集体的羊被狼挖了一爪子的父亲,获得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但爷爷一柺杖戳透了公社书记办公室的门,硬将推荐表上的名字改成了我姑姑。后来,我姑姑毕业后从“县广播站”编辑干起,凭笔杆子熬到了县组织部的副部长;而我父亲却成了一名县洗煤厂的修理工,若干年后两万元买断了工龄,去给一家民营焦化厂安装、维修管道。
我和“山里奶奶”见爷爷昏迷就一叠连声地呼喊。我们担心爷爷咽了那口游丝般的气息。“山里奶奶”与我“共谋”着一件“大事”。听医生说“回养着去吧”,我就把“山里奶奶”唤到了我们家。我的“打算”我不敢给父亲讲,我怕他瞪着眼睛说“人家是谁,咱是谁”,我只能求助于“山里奶奶”。我自小就跟随爷爷跑几十里路给“山里奶奶”送粮站、食品公司供应的米、油(仅限三五斤米,一瓶油)、肥肉膘子什么的。“山里奶奶”一个人住在半山腰的土窑洞里。窑顶上长着一丛一丛的酸枣、荆条之类的灌木,院子下头是一面土坡,坡上随处可见馒头似的坟茔。她酿的酸菜香而脆,黄澄澄的,可以存放到入夏。她喂着五六只鸡,下的蛋舍不得吃,给我们攒着。每次去,她都要把积攒的山核桃、软枣、干蕨菜、干蘑菇给我们塞一提兜儿。我选择“山里奶奶”对她讲我的事,还有一层原因。我听我妈背后嘀咕过,爷爷的“疯”劲上来,砸过县“革委会”的牌子,在万人批斗会上突然跳上主席台,抢过话筒高嚷,“我的入党介绍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恩维尔霍查派遣我传达指示,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宜将剩勇追穷寇,马上去解放台湾……”硬是把会场“砸”了——唯独对“山里奶奶”敬重顺从,背地里开口一个嫂子,闭口一个嫂子地叫。有一回,爷爷领着我去“山里奶奶”家。那时,人们都在背后对我爷爷指指点点,说我爷爷是“魔子”。记得爷爷胸前佩戴着二三十枚领袖像章、抗日英雄纪念章、特殊功绩纪念章,右手拿着莲花落竹板,左手握着口琴,遇到聚集的人群,就停下来就表演一番,内容有抗日歌谣也有样板戏,时空穿越,唱词交错,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抗日歌谣现在我还有印象的有《抗战人儿美名传》、《鬼子汉奸齐完蛋》、《专打日本鬼子兵》;表演时,爷爷要求我与他互动。五六岁的我哪记得住那些词儿?爷爷教我,说他一跺脚,我就跟上他重复念下一句,并与他做一样的动作。比如,他念“捉特务,杀汉奸”,跺脚,在他念过一遍“鬼子汉奸齐完蛋”,念第二遍时我就与他合念,同时摊开双手,表示鬼子完蛋了,我们的表演也结束啦……我们一路表演着,来到“山里奶奶 的村庄。路过学校,我们听见闹轰轰的。挤进人群,我们看见“山里奶奶”脖子上挂着牌子正弯腰站在土台子上。好像早有准备似的,我爷爷“嚯”地从怀里拨出自制的木头手枪,大喊“我是李向阳”,跳上台子拉着“山里奶奶”在村民的惊愕中飞离会场……难怪我奶奶过世后,我妈曾撮合爷爷与“山里奶奶”“一搭里过”。只因爷爷怒斥“胡说八道”才作罢。“山里奶奶”对我的事很上心,“那个手续在身上带着吗?”见爷爷清醒过来,她就悄悄问我。我说在我口袋里。“山里奶奶”低头想了片刻,说:“干脆把手续给了我吧。”于是,我就把手续给了她。她小心翼翼地装入她的内口袋,用枯瘦的手压了压,又回头嘱咐我,“到时候别慌里慌张地忘了提念我。”
我当然忘不了。
这事关我的“远大前程”呀!
师范毕业后我当了一名初中教师。当初报这个志愿时,我父母说“教师工作稳定,不用到外边跑跑颠颠”。——小儿麻痹造成的“一点儿五条腿”当然不便“跑跑颠颠”。不成想,“一点儿五条腿”站在讲坛上却成了学生的漫画素材。更要命的是,“一点儿五”成了我五十八封情书以“吹灯”告终的深层原因。苦闷中,我开始在文学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慰藉,并在县报和县文联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一天,县党史办的张春喜主任到学校来找我,说县上要编写“抗日战争史”,缺笔杆子,请我写一篇我爷爷的“英雄事迹”,“题目我想好了,就叫虎穴锄奸。”张主任说着还意味深长地使劲捏了一下我的手,“要高度重视,机不再来!”临出大门,他又神秘兮兮压低声音补充,“文联的李瑞华,有印象吧?美女加才女,向我打听你呢!”
我自小就缠着爷爷,给我讲他当地下工作者的故事,但他讲得我一点也搞不懂,他一会说斯大林找他谈话,一会又说共产国际代表李德赠给他一把德国造盒子枪……后来直到我姑姑做为“活学活用积极分子”到我们学校来“讲用”,重点讲爷爷的“英雄事迹”鞭策她不断进步,我才把爷爷的“事迹”理出头绪来。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就是日军盘踞杨县县城七年后的1944年11月17日。上午时分,杨县县城南关的街道上,一名日伪警备队的队员,正警觉而张扬地迈步向前。他是杨县三区武工队队员苗海生。当时日军统治下的杨县,一片腥风血雨,刀光剑影。苗海生只身闯入虎穴,是要配合武工队队长林全信,执行一项特殊而又凶险的任务。
这一天,是杨县城南关逢集的日子。自日军占领县城后,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就有三道封闭,允许通行的只有一道东门,而且还有日伪军重兵把守。乡下人没有良民证进不了城。早饭时分,太阳朗照,南关街上,肩挑背驮的庄稼人熙来攘往。苗海生在街上大摇大摆走着;但他心里也有几份忐忑。虽然他身穿日伪警备队的军装,口袋里装有地下党组织为他准备好的通行证,还有地下党组织派人暗中掩护着,但他唯恐有一丁点儿闪失,影响整体部署。他盘算着进城门可能遇到的种种麻烦。当他刚刚跨上城墙根的马路,就见迎面来了一伙日伪警察。走在前头的人,头顶鳖盖帽子,戴幅墨镜,腰插盒子枪;身后的人,个个荷枪实弹,殿后还有车马随行。苗海生远看那“头儿”模样似乎有点面熟,走到跟前一打量,原来是他高小的同学。苗海生灵机一动,疾步上前,走到他的身边,呼唤他的名字。听到唤声,那警察头子猛地把眼镜一推,一脸惊诧:他早就听说苗海生参加了八路军,如今怎么又成了日本警备队的人马?不等他反应过来,苗海生就说:“今天我的运气真好!”那头子吱唔着,苗海生又说:“我父亲病危,今天要进城买药,正好碰到老同学,还不算运气好么?”于是,苗海生便和这位日伪警官边谈笑边向东门走去。苗海生回头瞥见林全信队长也和一个特务模样的人相伴从身后走来。快到城门口,苗海生发现门口除一个日本兵和一名伪警察站岗外,不知为什么门旁警察值班室门口,比往日增加了两个警察和一名警备队人员。他的神情顿时紧张起来。
苗海生后来才晓得,坐在警察值班室门口的三个人,都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这是城工委书记朱青岭——也就是我爷爷——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特意安排的。穿警服的是伪警察所书记官王庆魁、班长卢连管。穿军装的是警备队上士文书王一民。那天(11月17日)早晨,我爷爷交给王一民的任务是:如果有一高一矮(高个圆脸,矮个长脸)两名穿伪警备队服装的年轻人遇门口日本兵盘查,就出面向日本兵解释,证明这两个人是伪警备队的侦查员。王一民按规定时间到了东门,他看到原赵城一高同学王庆魁已在警察值班室门口坐着,便闲谈起来。聊天的三人,眼睛都盯着进城的人。不一会儿,他们看到从城外进来两个人,一前一后,不紧不慢,身穿警备队军服,带着墨镜,一副威风凛凛的派头,与我爷爷交待的特征完全相符。看到两人顺利通过了日伪岗哨,便各自走了——单线联系的他们三个人,始终不晓得完成的是同一个任务。
林全信和苗海生顺利通过了东门岗哨,我爷爷早已提着菜蓝子在东街口等候。早几年,我爷爷己是全城人公认的魔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东穿单衫夏着棉袄,胡言乱语,人们时常见他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这天,按照城工委研究确定的路线和接头暗号,爷爷绕道把林、苗二人领到城内东街闫家巷地下党员刘杵儿家里。
林、苗二人到了刘杵儿家,被安顿住下。林全信向苗海生讲了他进城的经过:“咱们分手后,我在磨头火车站,抓到一个日伪新民会的人,秘密审讯后,才知道是个日伪特工人员。我说,你能不能带我进城?那人哀求说,只要你不伤害我,怎么都行。我又说,过岗进城,我不说话,你如有半点不老实,头一颗子弹送你见阎王!那人哀求说,我们一路同行,站岗的、放哨的,熟人很多,我有我的办法,你只管跟着我走就是了。”就这样,林全信由那个新民会的特务一路护送到了东门。
这次,林全信、苗海生冒险进城,是受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分区、太岳二地委和杨县县委的指派,来刺杀叛徒张文斌的。
张文斌,原名张文贞,字文斌,杨县上峪村人。早年在太原求学时入党,后由延安返回杨县,从事乡村教学。19 7年9月——12月,任中共杨县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能说会道,双手能写梅花字,生的白白净净,文文雅雅,素有“才子”之称;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颇有绅士派头;这个期间,他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解决了不少“咬手”的难题。也就是这当儿,他与我爷爷过从甚密。不料,19 8年2月日军占领杨县城后不久,在日本宪兵队队长三白“假枪毙实招抚”的恩威兼施下,张文斌竟叛变为铁杆汉奸,担任了日伪杨县合作社社长;我爷爷曾以至交厚友的身份规劝他悬崖勒马,他非但不听,还多次刺探我爷爷是否是地下党;他向日寇献计,成立了反共的“反官僚主义组织”,两次带领日军,袭扰抗日根据地,抓捕抗日干部学生;他利用同学同事关系,接近地下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刺探我党地下工作情报,多次向日本特务头子告密,搜捕我方人员,给我党的地下工作,造成极大威胁。
1944年,世界反法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的失败已成定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受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4年9月,张文斌预感到日军末日到了,他想找条退路,通过阎锡山敌工团的郑怀玉,又依附闫锡山,投靠了蒋介石。
张文斌叛党投敌,有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的的根源,也有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时代的背景。1942年,日本侵略军为“完成大东亚兵站基地,建立华北参战体制”,在华北地区实施“肃政建设”计划,推广“治安强化”运动,集重兵对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残酷“扫荡”、“蚕食”进攻,实行抢光、杀光、烧光三光政策;修筑大量的碉堡、封锁沟,隔绝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使抗日根据地处于严重的困难。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有少数民族败类,背叛革命,投靠日寇,当时在杨县除张文斌外还有一区区长李成元、二区区中队长陈风藻。
李成元、陈风藻、张文斌三个叛徒投敌后,被日本驻晋南的高特平井、三白视为“珍宝”和“掌上明珠”。在这三个叛徒的运筹策划下,平井和三白坐镇杨县县城,采取密捕、密放、软化、争取、公开奔袭、释放派遣等手段,搞垮了我一支100多人的武装队伍,破坏了我若干地下党组织。杨县的敌我斗争形势急转直下。中共杨县县委根据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分区和太岳二地委关于除奸的指示,先采用“引蛇出洞”“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派李海亭、郑端趁李成元回家之际,将其击毙;原赵城游击队连长陈风藻叛变投敌后,充当日伪特务副队长。徐升芳同志利用个人与陈风藻的关系,曾多次捎信教育其悔改,但陈风藻执迷不悟。县公安局根据内线情报,陈风藻准备拉我方的一位同志下水,派他的密友晋大朝充当媒介人物。晋是名赫一时的日伪明姜村村长,日寇“朋田”大队长的忠实走狗,自称是日、阎、共三方的红人,实际是个标准的亲日派人物。晋大朝觉得这是自己报效日寇、讨好陈风藻的大好时机,于是从中拉线,充当红娘。我方以其所拉同志的名义,约陈风藻到指定的地点接头淡判。陈风藻担心出城有风险,日伪高特便派重兵护送到明姜据点。晋大朝陪伴陈风藻到达其家中后,被我方事先设伏的县公安局局长刘骞一枪击毙。接着又将晋大朝带到广胜寺北面的耙子里村,用发布文告的形式,宜传我党立功受奖政策。具体说法是:在诱杀陈风藻事件上,晋大朝立了大功,杨县抗日政府委任晋大朝为杨县抗日政府第二区区长。日本人得知后,抄了晋大朝的家。晋大朝连气带吓,不久便一命呜呼。 共 1220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爷爷在抗战时期九死一生,为了战争的胜利,装疯卖傻,精心安排,除灭汉奸,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解放后,在那些年代,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同志和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家属,爷爷继续发魔怔,保护他们不再受到伤害。在弥留之际,爷爷终于说出了姑姑的身份,也懂得了他的良苦用心。可是,“我”去姑姑家拜访时,“山里奶奶”一句话让大家思绪翻飞。小说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塑造成功,把一个不畏生死大公无私的老地下党员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一篇正能量作品。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8 10004】
1 楼 文友: 2017-08-26 22:58:50 问好老师,小说结尾既是结局,又是读者思考的开端,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祝老师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 2017-08- 1 12:14:20 恭喜老师美文加精,期待更多精彩!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楼 文友: 2017-08- 1 16:24:17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你佳作不断!
4 楼 文友: 2017-08- 1 22:45: 9 贺喜友友小说精品!期待更多佳作!
5 楼 文友: 2017-09-01 1 :05:50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问好学习:邻居都翻盖新房,甚至有盖二层三层 洋楼 的,我家的老宅夹在中间,像叫花子一样恓惶,但爷爷就是不允许动一砖一瓦。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6 楼 文友: 2017-09-04 00:11:10 老师的文章文笔厚道,主题内蕴深厚,欣赏学习!
7 楼 文友: 2017-11-01 1 :56:41 历史的迷雾就在于人性的干预。由于秘密工作单线联系,地方组织锄奸也会出偏差,山西的一个为八路军做秘密工作的县参议,就是这样被杀害的。 来到江山园地,流连忘返——目不暇给的欣赏和学习。思想的交流通过文字载体会更加深入,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是我的希望。宝宝脾虚吃什么哪里可以买希爱力安庆治疗白癜风费用
上一篇:请将我擦去
相关阅读
- [情感日志]水庆霞谈水妈妈:我带队员的时间比她父母亲都长 唐佳丽就跟了我12年
- [情感日志]准备和公婆一起长住,买四室大房子,160㎡,光想就激动了!
- [情感日志]本月有趣 +1!中底「带闪电」的三叶草三方联名曝光!
- [情感日志]泽璟制药:盐酸杰克替尼片获取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情感日志]重磅!墨尔本顶级私校酝酿新校,学费低很多!华人妈亲述4岁琪一波三折入学过程
- [情感日志]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IT业最高者
- [情感日志]在一起贵了你就会发现 他不仅会骂你 烦你 还会盖起被子继续睡 不管你哭成什么样都不会哄你 只会觉得你
- [情感日志]在《单纯的世界》中,相较于孙少安,李向前或是润叶最合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