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传说有一种酒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19
一、
传说有一种酒,但凡闻到味道的人,皆会如痴似狂,三日三夜不醒,而品上一口,则身心舒泰、百窍皆开,如有幸饮上那小小的一坛,保不准就会飞升,羽化成仙。
传说只是传说,但是不乏有深信不疑的人,常常会天不亮就出门,带上器皿,呼朋唤友地迎着初升的太阳,朝着山里走去,不为别的,只会盛上一斛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梅子酿,瞧前后左右,无不是怀着相同目的的人,在朝着同一目标前行。
山顶上也不知是遗了哪朝的一座古寺,山门古朴有致,寺倒是不大,三进格局,繁枝错落中,偏就植了一株梅,枝丫舒展,延伸了大半个后院,一到花季,如云的白,热闹的铺开来,幽幽的梅香,半山腰就能闻到,因这株梅,因这山顶的古寺,清静异常,故常有沿途赴京赶考的举子来这寺中小住片刻,后来知道的人渐渐多了,一金榜题名的状元郎回乡省亲,路过此地,特将此无名寺题为“梅若寺”。
每年暮春时分,寺门前,总会来一个素衣佝背的老妪,担着两担酒,说是将那梅树结的梅子,酿成的梅子酿,初时,寺中的举子并没有在意,只是老妪将那坛子的启口启开时,闻着那味道的人,皆如痴似醉,不能自己,盛起来时,只见这梅子酿碧绿剔透,莹莹欲滴,才不过一口,就能让人飘飘欲仙,渐渐的,那梅子酿,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碍于一年不过才得那两担,去晚了,常常是空手而归,不得己,才会出现那一年比一年壮观的人潮。
二、
“哎哟,谁踩了我的脚?”人群攒动中,一声呼叫,从人堆里传了出来,声音的主人,是个青衣小厮,梳着总角,提着两个包袱,站在原地四处张望,冷不防,头上就被敲了一下。
“快走!迟了,我就尝不到梅子酿了”一作书生打扮的少年足下不停,从小厮身旁掠过道,他的衣饰虽不显华贵,但发间一枚碧玉簪,还是隐隐透露出少年非出自贫家。
“少爷,等等我”小厮满脸不甘及委屈,却也不敢再耽搁时间,急忙收拾了东西,紧跟着那少年去了。
寺门前,早已人头济济,一眼望过去,哪还看的到沽酒老妪的身影,乔亦晨努力掂起脚尖,双手支在站前面的小厮肩上,想越过众人头顶,寻觅着目标,可怜那不过十三四岁的小厮苦着脸,又无奈何地强撑着,不多时,“啪”头上又挨了一下,不由地低呼出声“少爷,又打我……”
“就打你,怎么了,都是你,石头,半路一停顿,这下好了,我们白来了。”
原来这一主一仆,正是那路上看到的书生还有他的书僮,书生姓乔名亦晨,原是江南望族乔家一脉,想来也是为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才顺着赶考大军,来到此处,沿途听说此时正是梅子酿开坛之时,忙不迭的就拉了随身书僮,唤作石头的,弃了车马就随着人潮,直奔这梅若寺而来,只是不想,等他到了山顶,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不要说卖酒的老妪了,就连那传说中一闻即醉的香,都在这喧闹的人群中,微不可闻了。
乔亦晨微微有点失望,他看着正苦着一张脸的石头道“给我想个法子,这事都怪你,害我原本可以尝到滋味的梅子酿,落了空。”
石头摇晃着头上两个发髻,稚气未脱的脸上,两眼盈盈的就快哭出来的样子,撇着嘴道“少爷,饶了石头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乔亦晨看着前面的人海,再看看立在跟前的石头,双眼一转,一个念头就在心底里成形了。他一拖石头,往旁边小树林里就走,石头一脸茫然,想问又不敢问,只能随着他们家少爷,脱离了人群,朝着旁边树林里的小道走去。
三、
人潮来的快,散的也快,日不过三杆,寺前,只留下三三两两的人,还流连在幽幽梅子酿的香气中,不肯就此离去。乔亦晨见此时光景,又拉着石头,回到了寺前,一鬓染风霜的老佝身老妪,正将空了的坛子拾掇着,也准备离开。
“老人家,请等一下”说话的,正是石头。
“呵呵,要买梅子酿?明年的这时候来吧,孩子,今年的梅子酿,可一滴也没有了哦。”老妪经了风霜的脸,皱纹争相聚集,像朵努放的花朵,可不知为何,两眼却分外有神,瞧的乔亦晨心里好一阵发毛,忙低下头躲过老妪的眼神。
“明年这时候?还要等一年?”石头没头没脑地问着。
“呵呵,是啊,要等哦,要等……”老妪摇着头,嘴里呢喃着,声音渐渐小了,再一看,人也一步一步的走远。
原地,只有乔亦晨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还有那石头,左看右望的,拿不定主意,好一会,才弱弱地开口道“少爷,那我们走吧?”
“走?我们上哪去?少爷我不走了,与其到明年再来争个头破血流,不如我们就住这里,等梅子酿一出世,我们就争个头一个!”乔亦晨习惯性地在石头脑门上敲了一下,指着那古朴的寺门道。
“少爷!!”石头仿佛不相信自己耳朵似的,把声音拉好长,但眼睛一接触到乔亦晨的表情,马上又闭了嘴,乖乖地应了一声,就拖着包袱朝那寺中而去。
进了这寺,乔亦晨才发觉,原来个中另有天地,古朴山门后面,是个波光潋滟的池塘,在暮春的时节里,荡漾着沁人心脾的绿,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周边错落繁茂的绿植,前院不大,分为东西两厢,分别座落在池塘两边,正对山门,则是正殿,仿佛岁月的痕迹,并没有让这里变得萧索,反而给人一种宁静的超然。一扇门,想不到居然阻隔着两个世界,红尘中的喧闹,被阻隔在门外,传不进一分半点来,而踏进门,立时心若菩提,望着那汪绿水,任俗世如何纷扰,也能视而不见。
“好一个所在!”乔亦晨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美景,赞叹连连。身边的石头,更是跑前跑后,乐不可支。“少爷,我们住这,这里太好了!住多久都成!!”才说着,一转头,就迎面朝一人身上撞去。两个人同时“哎哟”一声,皆仰面摔倒。
乔亦晨听到身后动静,回过头,眼神跳过石头,落在了一陌生身影上,他正以不雅的姿势,仰面倒在地上,因疼痛,呲牙裂嘴着,看打扮,也如他一副书生打扮,只是身上衣料单薄,发髻也只以一根竹节簪着,看到这,他连忙将陌生人扶起,并替他拍去身上浮灰,并细细打量着对方。
那位男子年纪约二十五、六岁上下,略微看长,麦色的肤色,衬着一双修长的双眼,同样修长的手本该提着一本书,此刻却因冲撞,被甩到了不远处,由书封上看出是本《左传》,如此,也是一位赴京赶考的举子。
“这位兄台,对不住,只因我家石头鲁莽,冲撞了兄台,还望兄台见谅。”乔亦晨作了个揖道。
“哎哎,你也是上京赶考的吗?那正好,我叫徐闻,路经此地,看此处风光秀美,于是在此借住,静心读书。”徐闻也作揖回道。两个人礼来礼去,倒是把石头甩在了一边,任凭石头打滚无数遍也没人理会,到最后,石头只得灰溜溜爬起来,慢慢地蹭到了那两个人身后。
四、
这徐闻其实比乔亦晨来早了没几天,只身一人住在东厢,西厢空着,自然乔亦晨和石头打算住了进去。通往后院的院门,此刻却锁着,乔亦晨正待上前细看时,徐闻拉住了他道“那是玉婆婆的住处,我们男子,可不便入内。”
“玉婆婆?这寺里有婆婆?”石头在一边,早按捺不住地发问。
“嗯,这寺早已经没有出家人,玉婆婆一直住在这里面,这外面的屋子就是给咱们这样过路的临时住的,平时,可不让外人进那后院呢。”徐闻语罢,又瞧了一眼深锁着的院门里,仿佛想借这一眼,看透那被锁着的光景。
“老人家就她一人吗?那她平时?”乔亦晨欲言又止,其实他想问平时玉婆婆依仗什么为生。
“婆婆在寺后山上开了一片地,种了些蔬果,我们住这,也不是白住的哦,每天十文钱,予那玉婆婆,平日里吃喝,由婆婆供给。我因为盘缠并不多,此处虽好,也不能住太长,过几天就会离开,乔兄我们就在汴梁城相见了。”徐闻似乎与乔亦晨很聊得来,不过短短的时间,已经为以后的见面相约。
乔亦晨亦是爽直之人,当下就应了。
因这后院的院门锁着,想那玉婆婆此时应不在,乔亦晨也知礼数,便与石头一起在徐闻的屋里坐了,徐闻沏上茶水,石头在一边候着,乔亦晨便与新相识的徐闻谈史论今,分外舒畅。
直到日落月初升,主仆三人,皆感觉腹中饥饿时,听得外面脚步声响,徐闻喜道“一定是玉婆婆回来了。”一边拉了乔亦晨就往外面走去,行到院中,果然见一佝身老妪正在打开后院的门锁。
“玉婆婆,回来啦,这是乔亦晨,也想在此暂住,你看让他住哪间比较好?”徐闻热心地问道。
那老妪听闻转身,一把锁因为徐闻的打断,而没有打开,依旧挂在那,月光冷冷的透过树梢,投射在锁面上,发出幽冷的光茫,映在老妪的脸上,无端给人一种压迫感。乔亦晨瞧着她,心里突然咯噔一下,那不就是白天看到的卖梅子酿的老妪吗?原来,就是住这寺里的,原来,叫玉婆婆,乔亦晨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要住这是吗?可以啊,十文钱管两顿饭,只是我这的茶饭,粗的很,公子可不要嫌弃。”老妪转过身,现在该称其为玉婆婆,浅吟吟地笑着,看那神情,哪像是古稀之年的老妪,眼神中分明透着一丝狡黠。说着,从袖里掏出一把钥匙,塞在了乔亦晨的手里,然后指着西厢房说道“乔公子就去那安歇吧,容老身去弄几样小菜,给两位公子哥。”
三人目送着玉婆婆的身影消失在后院婆娑的树影里,半晌,乔亦晨刮了石头一下,把钥匙丢了过去道:“快,把地方收拾妥当了,一会,我还要跟徐兄喝酒!”
“乔兄,真乃爽快之人,不如当下先移步小弟陋室,我们边等边聊?”
“正合我意,哈哈”
……
五、
乔亦晨的心思,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何独对那梅子酿念念不忘,连石头,都不知道他们家少爷,放着繁花似锦的汴梁不去,在这偏辟的山包里磨时光,是为了什么,更不用说徐闻了,每天徐闻都会与乔亦晨坐在池边浓荫下,谈古论今,旁征左引,吟诗对联,如同世外桃源,连乔亦晨都几乎忘了留在这里,到底是因为这如诗般美景,还是那传说中的梅子酿,难不成还是为了玉婆婆的粗茶淡饭?
玉婆婆虽年老,精神却好着很,每天天不亮,就锁上院门出去,直到太阳西斜才回来,回来时,背上的背篓里,满满是蔬果,乔亦晨吩咐了石头,给玉婆婆的钱两,并不吝啬,暗地里,还为徐闻承担了一些,难得出门一趟,遇到一位知己好友,也是命里修来的福分。
只是睡前躺在床上时,他会盯着窗外皎洁的明月,想着,玉婆婆的梅子酿,什么时候,才能品尝到呢?然后带着一缕甜香,安然入梦,对周遭的一切,都浑然不觉。
他不会知道,当四周一切都安静下来时,后院里,会升腾起一阵或有或无的雾气,在晴好的天气里,雾气也会越来越浓,渐渐地,池塘的水面上,也会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如果这时候瞧上一眼,一定会误认为,置身仙境。
“梅子酿……”乔亦晨梦中喃喃,翻转了身体,继续沉睡,窗外,月色裹在烟里,如梦似幻。
后院里。
雾气升腾,异香扑鼻。
朦胧中,一袅娜身姿若隐若现,腰肢柔若无骨,在月下轻舒慢缓,一件布满梅花的裙裾,姣好的包裹着玲珑的身躯,纤腰一束,不盈一握,长腿错落,在贴身的裙裾下,随着脚步若隐若现,如云的发髻轻轻一挽,簪着一枚梅花簪,在月下,隐隐发出闪耀的光芒,似玉非玉,似珍非珍。
她轻移莲步,走向玉婆婆的房里,擎起菱花镜,细细地探看镜中的自己,肌肤欺霜赛雪,一双水雾大眼,娇媚欲滴,檀口微张,道不尽的风流,描作远山眉的中间,一朵梅含苞欲出,梅妆恰到好处地将她绝世的容颜衬托着。她朝着镜中,莞尔一笑,顿时,连窗外的明月,都失了颜色。
此时,夜未央,月正好。
六、
石头起了个大早,蹲在池塘洗脸毕,瞧了瞧头顶上的太阳,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直到看到玉婆婆时,才想起来,跑上前把一个钱袋递到了婆婆手里道“婆婆,这是我们少爷让我交给你的,我们还是打算再住些时候”
“好的,孩子,有婆婆在,尽管住,要吃什么和婆婆说啊”玉婆婆和蔼地摸着石头的头,笑着朝他挥了挥手,就和往常一样,出去了。
“我去叫少爷起床,老爷说过,读书人,勤为先”石头煞有其事地点着头,一边就往西厢走去。
当乔亦晨梳洗停当出来时,他觉得总有哪些地方不太对,他问石头“今天看到徐公子了吗?”
石头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说道:“昨晚上也没见少爷你们喝酒,想来,不会因为宿醉而不醒吧?难道是因为病了?要不,少爷,我去替你看看吧?”
乔亦晨点了点头,即让石头去了,自己则回屋寻了本书,细细看了起来。
不一会,石头回来了,看样子,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乔亦晨扬了扬了眼角,看着石头,等着他回话。
“徐公子倒不像病了,只是有点奇怪,我这会也说不上来,倒底哪里怪了,总觉得,徐公子,跟昨天比,像是变了个人。” 共 949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梅子酿,传说中的一种佳酿,其味道令人如痴如醉,若是品之,定身心舒泰、百窍皆开……众人蜂拥而来,只为品一口传说中的佳酿,且,只因量少而归。一名为乔亦晨的富家少爷赶考之时路过此地,带着他的书童闻名而来,终是没赶上当年的梅子酿,只识得卖梅子酿的老妪。为了待得次年的梅子酿,这位少爷的书童名唤“石头”的便出主意居住这里。难料,这主仆二人却被称作“梅若寺”院内的景致所吸引,在此邂逅以为唤作“徐闻”的同样赶考的书生,并且知道提供住宿和饭食的均是那位卖梅子酿的“玉婆婆”。初时,乔亦晨和徐闻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谈诗赋词,且是一番逍遥快活。然,人生若只如初见啊!那位换徐闻的书生发生异常情况,使得乔亦晨感觉到蹊跷。一切悬疑且在一个夜晚后的见闻更让乔亦晨感到莫名其妙,原来,那位称作玉婆婆的老妪却是千年老树的化身,均是因为一位在雨夜无人搭救而死去在寺院外的唤作“林青儿”的女子,而那位梅花树化身的老妪因为修炼而长成貌美如花的少女,一心向善。而路过此地赶考的书生乔亦晨因了心无杂念而得梅子酿这种罕见佳酿的秘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递进,耐人寻味,品读故事之余,更多的令人深入思考,关于贪欲、关于悲悯。作者必是有古典的闲情、古典的气度,浓浓的苏童的味道。有着这样古典的情怀,定会像能酿出罕见的佳酿一样酿出佳作来。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温柔小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08060 】
1 楼 文友: 2012-08-05 15:52:48 梅子酿,传说中的一种佳酿,其味道令人如痴如醉,若是品之,定身心舒泰、百窍皆开 众人蜂拥而来,只为品一口传说中的佳酿,且,只因量少而归。一名为乔亦晨的富家少爷赶考之时路过此地,带着他的书童闻名而来,终是没赶上当年的梅子酿,只识得卖梅子酿的老妪。为了待得次年的梅子酿,这位少爷的书童名唤 石头 的便出主意居住这里。难料,这主仆二人却被称作 梅若寺 院内的景致所吸引,在此邂逅以为唤作 徐闻 的同样赶考的书生,并且知道提供住宿和饭食的均是那位卖梅子酿的 玉婆婆 。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2 楼 文友: 2012-08-05 15:5 :15 初时,乔亦晨和徐闻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谈诗赋词,且是一番逍遥快活。然,人生若只如初见啊!那位唤徐闻的书生发生异常情况,使得乔亦晨感觉到蹊跷。一切悬疑且在一个夜晚后的见闻更让乔亦晨感到莫名其妙,原来,那位称作玉婆婆的老妪却是千年老树的化身,均是因为一位在雨夜无人搭救而死去在寺院外的唤作 林青儿 的女子,而那位梅花树化身的老妪因为修炼而长成貌美如花的少女,一心向善。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楼 文友: 2012-08-05 15:5 :52 而路过此地赶考的书生乔亦晨因了心无杂念而得梅子酿这种罕见佳酿的秘方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递进,耐人寻味,品读故事之余,更多的令人深入思考,关于贪欲、关于悲悯。作者必是有古典的闲情、古典的气度,浓浓的苏童的味道。有着这样古典的情怀,定会像能酿出罕见的佳酿一样酿出佳作来。期待更多精彩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4 楼 文友: 2012-08-05 15:55:46 初次读墨璃作品,编辑得粗糙,实乃才疏,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话说,那位赶考的书生是不是去酿酒而误了赶考啊,着实担心。
问好墨璃,期待更多作品。夏安。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4 楼 文友: 2012-08-06 10:19:41 小娴太见外了,按语编的用心,切中要点,感谢
5 楼 文友: 2012-08-05 19:58:1 我最喜第二页的内容,将起因经过全弄透彻了,还也有起伏。这篇说不上有多恐怖,到像是仙鹤报恩那种,虽后文玉梅说出的故事的确是悲催滴,但她并非想伤人,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她也希望埋在她脚跟的女子能得以投胎吧。拜读,问候了墨。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8-06 10:09:14 灯灯酱,我这砖抛出了,啥时引出你的玉来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8-06 10:09:14 灯灯酱,我这砖抛出了,啥时引出你的玉来
6 楼 文友: 2012-08-05 2 :15:49 花落花开,终有定数,而命,亦如是。 寓哲理于故事,且故事波澜起伏,颇具古典风韵。墨璃,为你竖大拇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6 楼 文友: 2012-08-06 10:20: 9 谢谢风逝评语,小墨愧不敢当
7 楼 文友: 2012-08-06 19:01:2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8 楼 文友: 2012-08-17 22:22:04 过来看看小墨,这篇小说让我着迷了,没想到性格开朗极具现代感的小墨竟然偏爱古风,而且功力深厚,欣赏至极!学习,必须地! 静心,于浮世。(静小说微信号:jsx201505)
9 楼 文友: 2012-11-22 2 :22:27 一篇非凡的作品,文字表达的很淋漓,感谢这个作品。
10 楼 文友: 2017-11-19 00:47:57 诶,看这篇的时候刚巧我正在喝酒,虽不是文中之酒,但也是及巧。第一节没有拖泥带水,直接呈现了梅子酿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的继续阅读下去。乔打算住进寺中等酒,俗称蹲点,这种事儿现实生活之人也经常为之。对寺庙描写的那段,不禁让我想起了灵隐之中的永福禅寺,每年都会去寺中烧烧香漫步几次,名字有彩头,寺中又幽静,还常驻一只大白猫,不知近况如何了。 仿佛想借这一眼,看透那被锁着的光景 ,这句写的真好,有期许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目光可以看到那一份美好吧,这一句放到很多地方都是一句佳句。第五节描写女子这几段,怎么看都好像小墨墨在描写自己,一种柔美,一种雅致,此时,亦是夜未央。眼含烟,眉似黛,佳人如斯,夫复何求。看完全文,还是有些怅然。看过了桃树之妖,这次是梅树化精,这次的故事更增加了一些悲伤的情节。一念之下,可善,可恶,可真,可假。本文也是要表达的,抱有善意,终结善果吧。花开由命,花落由天。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的一世不过百年左右,或许只有千年之妖才更看得透人世吧。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怎么吃脑梗治疗最佳方法小孩便秘怎么办
传说有一种酒,但凡闻到味道的人,皆会如痴似狂,三日三夜不醒,而品上一口,则身心舒泰、百窍皆开,如有幸饮上那小小的一坛,保不准就会飞升,羽化成仙。
传说只是传说,但是不乏有深信不疑的人,常常会天不亮就出门,带上器皿,呼朋唤友地迎着初升的太阳,朝着山里走去,不为别的,只会盛上一斛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梅子酿,瞧前后左右,无不是怀着相同目的的人,在朝着同一目标前行。
山顶上也不知是遗了哪朝的一座古寺,山门古朴有致,寺倒是不大,三进格局,繁枝错落中,偏就植了一株梅,枝丫舒展,延伸了大半个后院,一到花季,如云的白,热闹的铺开来,幽幽的梅香,半山腰就能闻到,因这株梅,因这山顶的古寺,清静异常,故常有沿途赴京赶考的举子来这寺中小住片刻,后来知道的人渐渐多了,一金榜题名的状元郎回乡省亲,路过此地,特将此无名寺题为“梅若寺”。
每年暮春时分,寺门前,总会来一个素衣佝背的老妪,担着两担酒,说是将那梅树结的梅子,酿成的梅子酿,初时,寺中的举子并没有在意,只是老妪将那坛子的启口启开时,闻着那味道的人,皆如痴似醉,不能自己,盛起来时,只见这梅子酿碧绿剔透,莹莹欲滴,才不过一口,就能让人飘飘欲仙,渐渐的,那梅子酿,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碍于一年不过才得那两担,去晚了,常常是空手而归,不得己,才会出现那一年比一年壮观的人潮。
二、
“哎哟,谁踩了我的脚?”人群攒动中,一声呼叫,从人堆里传了出来,声音的主人,是个青衣小厮,梳着总角,提着两个包袱,站在原地四处张望,冷不防,头上就被敲了一下。
“快走!迟了,我就尝不到梅子酿了”一作书生打扮的少年足下不停,从小厮身旁掠过道,他的衣饰虽不显华贵,但发间一枚碧玉簪,还是隐隐透露出少年非出自贫家。
“少爷,等等我”小厮满脸不甘及委屈,却也不敢再耽搁时间,急忙收拾了东西,紧跟着那少年去了。
寺门前,早已人头济济,一眼望过去,哪还看的到沽酒老妪的身影,乔亦晨努力掂起脚尖,双手支在站前面的小厮肩上,想越过众人头顶,寻觅着目标,可怜那不过十三四岁的小厮苦着脸,又无奈何地强撑着,不多时,“啪”头上又挨了一下,不由地低呼出声“少爷,又打我……”
“就打你,怎么了,都是你,石头,半路一停顿,这下好了,我们白来了。”
原来这一主一仆,正是那路上看到的书生还有他的书僮,书生姓乔名亦晨,原是江南望族乔家一脉,想来也是为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才顺着赶考大军,来到此处,沿途听说此时正是梅子酿开坛之时,忙不迭的就拉了随身书僮,唤作石头的,弃了车马就随着人潮,直奔这梅若寺而来,只是不想,等他到了山顶,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不要说卖酒的老妪了,就连那传说中一闻即醉的香,都在这喧闹的人群中,微不可闻了。
乔亦晨微微有点失望,他看着正苦着一张脸的石头道“给我想个法子,这事都怪你,害我原本可以尝到滋味的梅子酿,落了空。”
石头摇晃着头上两个发髻,稚气未脱的脸上,两眼盈盈的就快哭出来的样子,撇着嘴道“少爷,饶了石头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乔亦晨看着前面的人海,再看看立在跟前的石头,双眼一转,一个念头就在心底里成形了。他一拖石头,往旁边小树林里就走,石头一脸茫然,想问又不敢问,只能随着他们家少爷,脱离了人群,朝着旁边树林里的小道走去。
三、
人潮来的快,散的也快,日不过三杆,寺前,只留下三三两两的人,还流连在幽幽梅子酿的香气中,不肯就此离去。乔亦晨见此时光景,又拉着石头,回到了寺前,一鬓染风霜的老佝身老妪,正将空了的坛子拾掇着,也准备离开。
“老人家,请等一下”说话的,正是石头。
“呵呵,要买梅子酿?明年的这时候来吧,孩子,今年的梅子酿,可一滴也没有了哦。”老妪经了风霜的脸,皱纹争相聚集,像朵努放的花朵,可不知为何,两眼却分外有神,瞧的乔亦晨心里好一阵发毛,忙低下头躲过老妪的眼神。
“明年这时候?还要等一年?”石头没头没脑地问着。
“呵呵,是啊,要等哦,要等……”老妪摇着头,嘴里呢喃着,声音渐渐小了,再一看,人也一步一步的走远。
原地,只有乔亦晨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还有那石头,左看右望的,拿不定主意,好一会,才弱弱地开口道“少爷,那我们走吧?”
“走?我们上哪去?少爷我不走了,与其到明年再来争个头破血流,不如我们就住这里,等梅子酿一出世,我们就争个头一个!”乔亦晨习惯性地在石头脑门上敲了一下,指着那古朴的寺门道。
“少爷!!”石头仿佛不相信自己耳朵似的,把声音拉好长,但眼睛一接触到乔亦晨的表情,马上又闭了嘴,乖乖地应了一声,就拖着包袱朝那寺中而去。
进了这寺,乔亦晨才发觉,原来个中另有天地,古朴山门后面,是个波光潋滟的池塘,在暮春的时节里,荡漾着沁人心脾的绿,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周边错落繁茂的绿植,前院不大,分为东西两厢,分别座落在池塘两边,正对山门,则是正殿,仿佛岁月的痕迹,并没有让这里变得萧索,反而给人一种宁静的超然。一扇门,想不到居然阻隔着两个世界,红尘中的喧闹,被阻隔在门外,传不进一分半点来,而踏进门,立时心若菩提,望着那汪绿水,任俗世如何纷扰,也能视而不见。
“好一个所在!”乔亦晨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美景,赞叹连连。身边的石头,更是跑前跑后,乐不可支。“少爷,我们住这,这里太好了!住多久都成!!”才说着,一转头,就迎面朝一人身上撞去。两个人同时“哎哟”一声,皆仰面摔倒。
乔亦晨听到身后动静,回过头,眼神跳过石头,落在了一陌生身影上,他正以不雅的姿势,仰面倒在地上,因疼痛,呲牙裂嘴着,看打扮,也如他一副书生打扮,只是身上衣料单薄,发髻也只以一根竹节簪着,看到这,他连忙将陌生人扶起,并替他拍去身上浮灰,并细细打量着对方。
那位男子年纪约二十五、六岁上下,略微看长,麦色的肤色,衬着一双修长的双眼,同样修长的手本该提着一本书,此刻却因冲撞,被甩到了不远处,由书封上看出是本《左传》,如此,也是一位赴京赶考的举子。
“这位兄台,对不住,只因我家石头鲁莽,冲撞了兄台,还望兄台见谅。”乔亦晨作了个揖道。
“哎哎,你也是上京赶考的吗?那正好,我叫徐闻,路经此地,看此处风光秀美,于是在此借住,静心读书。”徐闻也作揖回道。两个人礼来礼去,倒是把石头甩在了一边,任凭石头打滚无数遍也没人理会,到最后,石头只得灰溜溜爬起来,慢慢地蹭到了那两个人身后。
四、
这徐闻其实比乔亦晨来早了没几天,只身一人住在东厢,西厢空着,自然乔亦晨和石头打算住了进去。通往后院的院门,此刻却锁着,乔亦晨正待上前细看时,徐闻拉住了他道“那是玉婆婆的住处,我们男子,可不便入内。”
“玉婆婆?这寺里有婆婆?”石头在一边,早按捺不住地发问。
“嗯,这寺早已经没有出家人,玉婆婆一直住在这里面,这外面的屋子就是给咱们这样过路的临时住的,平时,可不让外人进那后院呢。”徐闻语罢,又瞧了一眼深锁着的院门里,仿佛想借这一眼,看透那被锁着的光景。
“老人家就她一人吗?那她平时?”乔亦晨欲言又止,其实他想问平时玉婆婆依仗什么为生。
“婆婆在寺后山上开了一片地,种了些蔬果,我们住这,也不是白住的哦,每天十文钱,予那玉婆婆,平日里吃喝,由婆婆供给。我因为盘缠并不多,此处虽好,也不能住太长,过几天就会离开,乔兄我们就在汴梁城相见了。”徐闻似乎与乔亦晨很聊得来,不过短短的时间,已经为以后的见面相约。
乔亦晨亦是爽直之人,当下就应了。
因这后院的院门锁着,想那玉婆婆此时应不在,乔亦晨也知礼数,便与石头一起在徐闻的屋里坐了,徐闻沏上茶水,石头在一边候着,乔亦晨便与新相识的徐闻谈史论今,分外舒畅。
直到日落月初升,主仆三人,皆感觉腹中饥饿时,听得外面脚步声响,徐闻喜道“一定是玉婆婆回来了。”一边拉了乔亦晨就往外面走去,行到院中,果然见一佝身老妪正在打开后院的门锁。
“玉婆婆,回来啦,这是乔亦晨,也想在此暂住,你看让他住哪间比较好?”徐闻热心地问道。
那老妪听闻转身,一把锁因为徐闻的打断,而没有打开,依旧挂在那,月光冷冷的透过树梢,投射在锁面上,发出幽冷的光茫,映在老妪的脸上,无端给人一种压迫感。乔亦晨瞧着她,心里突然咯噔一下,那不就是白天看到的卖梅子酿的老妪吗?原来,就是住这寺里的,原来,叫玉婆婆,乔亦晨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要住这是吗?可以啊,十文钱管两顿饭,只是我这的茶饭,粗的很,公子可不要嫌弃。”老妪转过身,现在该称其为玉婆婆,浅吟吟地笑着,看那神情,哪像是古稀之年的老妪,眼神中分明透着一丝狡黠。说着,从袖里掏出一把钥匙,塞在了乔亦晨的手里,然后指着西厢房说道“乔公子就去那安歇吧,容老身去弄几样小菜,给两位公子哥。”
三人目送着玉婆婆的身影消失在后院婆娑的树影里,半晌,乔亦晨刮了石头一下,把钥匙丢了过去道:“快,把地方收拾妥当了,一会,我还要跟徐兄喝酒!”
“乔兄,真乃爽快之人,不如当下先移步小弟陋室,我们边等边聊?”
“正合我意,哈哈”
……
五、
乔亦晨的心思,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何独对那梅子酿念念不忘,连石头,都不知道他们家少爷,放着繁花似锦的汴梁不去,在这偏辟的山包里磨时光,是为了什么,更不用说徐闻了,每天徐闻都会与乔亦晨坐在池边浓荫下,谈古论今,旁征左引,吟诗对联,如同世外桃源,连乔亦晨都几乎忘了留在这里,到底是因为这如诗般美景,还是那传说中的梅子酿,难不成还是为了玉婆婆的粗茶淡饭?
玉婆婆虽年老,精神却好着很,每天天不亮,就锁上院门出去,直到太阳西斜才回来,回来时,背上的背篓里,满满是蔬果,乔亦晨吩咐了石头,给玉婆婆的钱两,并不吝啬,暗地里,还为徐闻承担了一些,难得出门一趟,遇到一位知己好友,也是命里修来的福分。
只是睡前躺在床上时,他会盯着窗外皎洁的明月,想着,玉婆婆的梅子酿,什么时候,才能品尝到呢?然后带着一缕甜香,安然入梦,对周遭的一切,都浑然不觉。
他不会知道,当四周一切都安静下来时,后院里,会升腾起一阵或有或无的雾气,在晴好的天气里,雾气也会越来越浓,渐渐地,池塘的水面上,也会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如果这时候瞧上一眼,一定会误认为,置身仙境。
“梅子酿……”乔亦晨梦中喃喃,翻转了身体,继续沉睡,窗外,月色裹在烟里,如梦似幻。
后院里。
雾气升腾,异香扑鼻。
朦胧中,一袅娜身姿若隐若现,腰肢柔若无骨,在月下轻舒慢缓,一件布满梅花的裙裾,姣好的包裹着玲珑的身躯,纤腰一束,不盈一握,长腿错落,在贴身的裙裾下,随着脚步若隐若现,如云的发髻轻轻一挽,簪着一枚梅花簪,在月下,隐隐发出闪耀的光芒,似玉非玉,似珍非珍。
她轻移莲步,走向玉婆婆的房里,擎起菱花镜,细细地探看镜中的自己,肌肤欺霜赛雪,一双水雾大眼,娇媚欲滴,檀口微张,道不尽的风流,描作远山眉的中间,一朵梅含苞欲出,梅妆恰到好处地将她绝世的容颜衬托着。她朝着镜中,莞尔一笑,顿时,连窗外的明月,都失了颜色。
此时,夜未央,月正好。
六、
石头起了个大早,蹲在池塘洗脸毕,瞧了瞧头顶上的太阳,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直到看到玉婆婆时,才想起来,跑上前把一个钱袋递到了婆婆手里道“婆婆,这是我们少爷让我交给你的,我们还是打算再住些时候”
“好的,孩子,有婆婆在,尽管住,要吃什么和婆婆说啊”玉婆婆和蔼地摸着石头的头,笑着朝他挥了挥手,就和往常一样,出去了。
“我去叫少爷起床,老爷说过,读书人,勤为先”石头煞有其事地点着头,一边就往西厢走去。
当乔亦晨梳洗停当出来时,他觉得总有哪些地方不太对,他问石头“今天看到徐公子了吗?”
石头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说道:“昨晚上也没见少爷你们喝酒,想来,不会因为宿醉而不醒吧?难道是因为病了?要不,少爷,我去替你看看吧?”
乔亦晨点了点头,即让石头去了,自己则回屋寻了本书,细细看了起来。
不一会,石头回来了,看样子,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乔亦晨扬了扬了眼角,看着石头,等着他回话。
“徐公子倒不像病了,只是有点奇怪,我这会也说不上来,倒底哪里怪了,总觉得,徐公子,跟昨天比,像是变了个人。” 共 949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梅子酿,传说中的一种佳酿,其味道令人如痴如醉,若是品之,定身心舒泰、百窍皆开……众人蜂拥而来,只为品一口传说中的佳酿,且,只因量少而归。一名为乔亦晨的富家少爷赶考之时路过此地,带着他的书童闻名而来,终是没赶上当年的梅子酿,只识得卖梅子酿的老妪。为了待得次年的梅子酿,这位少爷的书童名唤“石头”的便出主意居住这里。难料,这主仆二人却被称作“梅若寺”院内的景致所吸引,在此邂逅以为唤作“徐闻”的同样赶考的书生,并且知道提供住宿和饭食的均是那位卖梅子酿的“玉婆婆”。初时,乔亦晨和徐闻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谈诗赋词,且是一番逍遥快活。然,人生若只如初见啊!那位换徐闻的书生发生异常情况,使得乔亦晨感觉到蹊跷。一切悬疑且在一个夜晚后的见闻更让乔亦晨感到莫名其妙,原来,那位称作玉婆婆的老妪却是千年老树的化身,均是因为一位在雨夜无人搭救而死去在寺院外的唤作“林青儿”的女子,而那位梅花树化身的老妪因为修炼而长成貌美如花的少女,一心向善。而路过此地赶考的书生乔亦晨因了心无杂念而得梅子酿这种罕见佳酿的秘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递进,耐人寻味,品读故事之余,更多的令人深入思考,关于贪欲、关于悲悯。作者必是有古典的闲情、古典的气度,浓浓的苏童的味道。有着这样古典的情怀,定会像能酿出罕见的佳酿一样酿出佳作来。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温柔小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X01208060 】
1 楼 文友: 2012-08-05 15:52:48 梅子酿,传说中的一种佳酿,其味道令人如痴如醉,若是品之,定身心舒泰、百窍皆开 众人蜂拥而来,只为品一口传说中的佳酿,且,只因量少而归。一名为乔亦晨的富家少爷赶考之时路过此地,带着他的书童闻名而来,终是没赶上当年的梅子酿,只识得卖梅子酿的老妪。为了待得次年的梅子酿,这位少爷的书童名唤 石头 的便出主意居住这里。难料,这主仆二人却被称作 梅若寺 院内的景致所吸引,在此邂逅以为唤作 徐闻 的同样赶考的书生,并且知道提供住宿和饭食的均是那位卖梅子酿的 玉婆婆 。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2 楼 文友: 2012-08-05 15:5 :15 初时,乔亦晨和徐闻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谈诗赋词,且是一番逍遥快活。然,人生若只如初见啊!那位唤徐闻的书生发生异常情况,使得乔亦晨感觉到蹊跷。一切悬疑且在一个夜晚后的见闻更让乔亦晨感到莫名其妙,原来,那位称作玉婆婆的老妪却是千年老树的化身,均是因为一位在雨夜无人搭救而死去在寺院外的唤作 林青儿 的女子,而那位梅花树化身的老妪因为修炼而长成貌美如花的少女,一心向善。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楼 文友: 2012-08-05 15:5 :52 而路过此地赶考的书生乔亦晨因了心无杂念而得梅子酿这种罕见佳酿的秘方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递进,耐人寻味,品读故事之余,更多的令人深入思考,关于贪欲、关于悲悯。作者必是有古典的闲情、古典的气度,浓浓的苏童的味道。有着这样古典的情怀,定会像能酿出罕见的佳酿一样酿出佳作来。期待更多精彩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4 楼 文友: 2012-08-05 15:55:46 初次读墨璃作品,编辑得粗糙,实乃才疏,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话说,那位赶考的书生是不是去酿酒而误了赶考啊,着实担心。
问好墨璃,期待更多作品。夏安。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4 楼 文友: 2012-08-06 10:19:41 小娴太见外了,按语编的用心,切中要点,感谢
5 楼 文友: 2012-08-05 19:58:1 我最喜第二页的内容,将起因经过全弄透彻了,还也有起伏。这篇说不上有多恐怖,到像是仙鹤报恩那种,虽后文玉梅说出的故事的确是悲催滴,但她并非想伤人,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她也希望埋在她脚跟的女子能得以投胎吧。拜读,问候了墨。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8-06 10:09:14 灯灯酱,我这砖抛出了,啥时引出你的玉来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8-06 10:09:14 灯灯酱,我这砖抛出了,啥时引出你的玉来
6 楼 文友: 2012-08-05 2 :15:49 花落花开,终有定数,而命,亦如是。 寓哲理于故事,且故事波澜起伏,颇具古典风韵。墨璃,为你竖大拇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6 楼 文友: 2012-08-06 10:20: 9 谢谢风逝评语,小墨愧不敢当
7 楼 文友: 2012-08-06 19:01:2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8 楼 文友: 2012-08-17 22:22:04 过来看看小墨,这篇小说让我着迷了,没想到性格开朗极具现代感的小墨竟然偏爱古风,而且功力深厚,欣赏至极!学习,必须地! 静心,于浮世。(静小说微信号:jsx201505)
9 楼 文友: 2012-11-22 2 :22:27 一篇非凡的作品,文字表达的很淋漓,感谢这个作品。
10 楼 文友: 2017-11-19 00:47:57 诶,看这篇的时候刚巧我正在喝酒,虽不是文中之酒,但也是及巧。第一节没有拖泥带水,直接呈现了梅子酿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的继续阅读下去。乔打算住进寺中等酒,俗称蹲点,这种事儿现实生活之人也经常为之。对寺庙描写的那段,不禁让我想起了灵隐之中的永福禅寺,每年都会去寺中烧烧香漫步几次,名字有彩头,寺中又幽静,还常驻一只大白猫,不知近况如何了。 仿佛想借这一眼,看透那被锁着的光景 ,这句写的真好,有期许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目光可以看到那一份美好吧,这一句放到很多地方都是一句佳句。第五节描写女子这几段,怎么看都好像小墨墨在描写自己,一种柔美,一种雅致,此时,亦是夜未央。眼含烟,眉似黛,佳人如斯,夫复何求。看完全文,还是有些怅然。看过了桃树之妖,这次是梅树化精,这次的故事更增加了一些悲伤的情节。一念之下,可善,可恶,可真,可假。本文也是要表达的,抱有善意,终结善果吧。花开由命,花落由天。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的一世不过百年左右,或许只有千年之妖才更看得透人世吧。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怎么吃脑梗治疗最佳方法小孩便秘怎么办
相关阅读
- [情感日志]水庆霞谈水妈妈:我带队员的时间比她父母亲都长 唐佳丽就跟了我12年
- [情感日志]准备和公婆一起长住,买四室大房子,160㎡,光想就激动了!
- [情感日志]本月有趣 +1!中底「带闪电」的三叶草三方联名曝光!
- [情感日志]泽璟制药:盐酸杰克替尼片获取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 [情感日志]重磅!墨尔本顶级私校酝酿新校,学费低很多!华人妈亲述4岁琪一波三折入学过程
- [情感日志]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IT业最高者
- [情感日志]在一起贵了你就会发现 他不仅会骂你 烦你 还会盖起被子继续睡 不管你哭成什么样都不会哄你 只会觉得你
- [情感日志]在《单纯的世界》中,相较于孙少安,李向前或是润叶最合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