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一辈的人说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08
听老一辈的人说,李树林在当今也算个人才。
李树林高高的个子,瘦得像根高粱杆儿,脑袋细长,小平头,方脸,高鼻梁,胡子拉茬,架一幅厚瓶底眼镜。不了解他的人都会说:“真想像不出长成这样的人会是个人才。”
李树林从小木讷呆滞,常常盯着一个地方很久都不错眼珠,别人叫他,他也不答声。他极少笑,不是不会笑,他只对三个人笑,一个是母亲田氏,一个是邻居小莲姑娘,一个是小莲的爷爷老张头儿。小莲唇红齿白,很招人待见。老张头儿是个瘸子,花白胡子,不论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是一幅笑脸。李树林喜欢看老张头儿的笑脸,老张头儿笑,他也笑,小莲也笑。
李树林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已近耄耋之年的曾祖父李念才悲极逢喜,又喜极生悲,得了半身不遂的毛病。
李树林一岁,正牙牙学语。小莲四岁,经常拿着唆了蜜,也就是棒棒糖,来哄李树林,小莲舔一下,李树林舔一下,甜得两个人咯咯笑。
过了一年,李树林两岁。别的孩子着迷于玩泥巴时,他把家里的书当作玩具,一页页翻过来翻过去。李念才念过古书,有些学问,很喜欢不识字的曾孙乱翻书,于是茶余饭后便用那只使得出力气的胳膊把李树林捧在膝上,亲自教授文字。李树林天生聪敏,居然过目不忘。李念才捋着银须摇头晃脑说:“念才,念才,终于念出一块木材,能否成为栋梁之才?”
李树林五岁,小莲八岁。大年三十儿,小莲磨墨,李树林用毛笔写对子,写好了对子送给老张头儿,老张头儿的眼睛都笑没了。大年初一,李念才和老张头儿两人站在鹅毛大雪中捋着胡须,品评李树林写的对子。
李念才突然冒出一句:“曾孙有此慧眼,老朽死而无憾。”老张头儿一愣,没琢磨过什么味儿来。
当天晚上,李念才驾鹤西去,面色红润如生。
没隔多久,村里几个无赖喝醉了,对田氏说不三不四的话。老张头闻听,一瘸一拐跑过来,举起拐棍就砸,无赖吓得跑掉了。老张头儿大骂:“小兔崽子,看谁还敢欺负孤儿寡母!”李树林觉得老张头儿太威风了,简直就是三国张飞在世。
李树林八岁上了一年级,居然能把语文课本背得滚瓜烂熟,老师惊奇万分:“岳各庄出神童啦!”
李树林十岁,三年级,小莲十三岁,上完小学不念了。李树林的作文被当成样板,传遍乡镇各所学校。学校发给李树林一支钢笔,李树林把钢笔送给小莲,两个人咯咯乐得脸通红。学校写大字比赛,李树林得了头奖,奖品是一只搪瓷缸子,李树林把缸子送给老张头儿,老张头儿的眼睛又笑没了。后来李树林写的作文上了报纸,得了五块钱稿费,李树林把钱给母亲田氏,田氏的眼泪下来了,母子俩紧紧抱在一块儿。
李树林十一岁,五年级,神童的名声已传遍方圆百里。小莲十四岁,家里给找了婆家,已经下了聘礼。
李树林十二岁,因为数学分数太低,没考上初中,躺在炕上生病。小莲十五岁,披上了红红的盖头,红盖头被小莲的眼泪鼻涕弄湿了,送亲的直叫好,说小莲是孝女,舍不得娘家。
小莲嫁走了一个多月,李树林的病才好。他扛起锄头下地务农,常在田间地头看书着了迷,短短一年时间,把家中的藏书全部看完了。没书可看,他就写文章,然后投稿到报刊杂志,屡投屡中,小有收入。李树林对钱财没爱心,一旦从邮局取了稿费,常常施舍给村里的穷人或路旁的乞丐。田氏知道了,也不言语。
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李树林为乡里乡亲写对联,分文不收,还搭上纸墨钱。村长书记和大队长来讨字,他也奋笔挥毫,照样不吝惜笔墨。
李树林十五岁,名声更响了。县上举办文学大赛,一等奖是一辆永久自行车,李树林决意夺魁,想把自行车送给瘸腿的老张头儿。李树林写了改,改了写,整整三天三夜,终于感觉十分满意了才把文章寄出去。比赛结果却使李树林大失所望,仅仅名列第十,奖品是条毛巾。有人告诉李树林,文学大赛第一名是县长的女儿,第二名是乡长的侄子,第三名是酒厂的厂长……从此,李树林不再写文章参赛,但报刊杂志照投不误,对联照写不误,只是带官衔的再来讨字,一律按字收钱,一字一毛。
那年小莲十八岁,生了个大胖儿子,取了小名叫盼林。
李树林二十岁,用写字赚的钱买了一辆永久自行车,送给老张头儿。老张头喜极而泣,一张笑脸变成了哭脸,眼泪沿着脸上深深的沟壑纵横流淌。第二天,老张头骑着新自行车去串亲戚,对面来了辆汽车,老张头吓得七扭八扭,撞到一棵大杨树上,当场断了气。
那年小莲二十三岁,盼林五岁,小莲丈夫因赌斗殴死于非命,小莲带着盼林回娘家小住。李树林开始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莲常带了盼林找田氏聊天,聊完天,小莲就让李树林念自己写的小说,小莲听得入神。
李树林二十六岁,洋洋百万言的长篇小说写成。寻出版社出版,口径几乎如出一辙,索取书号费、编审费、设计费、录排费、出片费、纸张费、印刷费、装订费、其他费用等,约六万元。于是出书一事搁浅不提。那年小莲二十九岁,对李树林写的长篇小说耳熟能详。
从那年开始,李树林贪恋杯中物,乡亲发现李树林酒量惊人,喝两瓶65度白酒才刚刚脸红一点点。好事的人请来一位喝酒高手,据说是全县最能喝的刘大拿,人送绰号“八杯不倒。”结果被李树林放倒了。
李树林三十岁,文化局局长请李树林代官商演艺界几位要人写自传,给出李树林不可能拒绝的条件:“免费出版李树林的长篇小说,并且李树林代写自传,每部润笔费十万元。”李树林不说话,局长继续加条件:“提供清净别墅用于写作,配年轻生活女秘书兼打字员。”李树林的木劲犯了,一言不发走出文化局大门。回到家,取出尺厚的书稿,看一页唉叹一声,划一根火柴烧了。
那年小莲三十三岁,盼林十五岁初中毕业考高中。小莲请李树林辅导盼林作文,教了多少天,盼林反而不会写作文了。田氏对小莲说:“李树林他爹木头脑袋,李树林更是木头脑袋,一窝不如一窝,哪里会教人。”小莲咯咯笑,仍然经常带盼林来找李树林。
李树林三十六岁,结识了一位享誉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笔名罗非鱼。罗非鱼发表文章无数,出书无数,有两部中篇演绎成电影,提名某某电影奖,有四部长篇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各电视台热播。
这位大名鼎鼎的罗非鱼要开新篇,专程从京城到偏僻乡村岳各庄找李树林,实为寻求素材,对媒体却说交流文学心得。李树林一天时间看完罗非鱼以及罗非鱼的文学朋友黄花鱼、大龙虾的所有大作,一言不发。罗非鱼认为传说中的李树林只不过浪得虚名,读不出文章精义,更无写作素材可提供。
谈友情,离不开酒,谈文学,同样离不开酒,酒本身就是文化,更何况罗非鱼自己也好这口儿。既然来了,就喝一顿吧,罗非鱼把李树林拉到自己住的星级酒店。一位现实中的豪华作家和传说中的草莽文人,煮酒论英雄。罗非鱼礼仪周到,敬酒碰杯,满口自谦,颇有大家风范。
罗非鱼谦虚地说自己只不过是文坛里的一颗小砂粒,于是,李树林认为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对满脸酒红的大文学家打开了话闸,把罗非鱼黄花鱼大龙虾的作品一一评来,对文章结构、情节构思、用词技巧等等不足之处批判得淋漓尽致,句句切中要害,无一句褒扬。酒喝光了,李树林又要两瓶,继续喝,继续评,批评完了就谈论古今中外文学,把一辈子的话全说给知音罗非鱼了。
李树林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罗非鱼却像从河里刚捞出来,周身水淋淋,矜持全和着酒肉咽肚子里了,指着李树林,红着脸,张口结舌:“一派胡言,一派胡言,早听说李树林木讷呆滞,果然是块木头,是个呆子!根本不懂文学!根本不懂!说完拂袖而去。”
李树林原以为遇到知音,知音却只是条鱼,后悔对鱼弹了半天琴。他出了酒店往家溜达,凉风一吹,酒醒了不少。溜达到村里的土路上时,碰着了放羊的大胡子。李树林酒劲儿上来了,像高粱杆一样随风摇摆,对大胡子说:“自古文人相轻。”大胡子的脸被风吹得红扑扑的,没听清楚,追问:“啥?咋个为人相亲?”李树林不理睬,继续向前摇摆,走了一会,好像看见小莲挎着个包袱走在小路上,越走越远。
李树林突然仰天大笑:“咋个为人相亲,哈哈,咋个为人相亲,哈哈哈。”酒劲儿上涌,高梁杆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歪到路旁浇地挖的渠沟里。
李树林死在三十六岁上,死在水里,一生毫无建树,无妻无后。
那年小莲三十九岁,搬到李家与孤苦零丁的李田氏住在一起,之后终生未嫁。
盼林因作文文不对题扣分过多而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名博士。
共 25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小木讷呆滞的树林,自幼丧父,受曾祖父的熏陶练就一手好书法。超常的记忆力以及对文字的天赋使其早早便远近闻名,因为偏科与中学失之交臂。他一边务农一边写文章,待百万言小说完成后却被出版社高额费用吓退。文化局长以免费出书为条件为其写自传,清高的树林一怒之下烧了书稿。遇到名人罗非鱼,使他的精神世界彻底坍塌了,猝死在路边的沟渠里。一个文学天才,成了文人相轻的牺牲品。树林的命运是悲催的,悲催不仅仅是他梦的破灭,还有与他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小莲没成眷属。小说依旧是那么的细腻耐读、引人入胜。推荐欣赏。【:田一丁】 【江山部·精品推荐者1 】
1楼文友:201 - 2 : 5:1 大豆的小说已成为春秋一道亮丽的风景。
回复1楼文友:201 - 2 :29:58 田一丁老师辛苦了,过奖了,问好。
2楼文友:201 - 20:22:56 精品复审理由:一篇很好的小说,素材叙述都好,语言朴实而简洁,叙述细腻耐读,故事引人入胜,将一个平凡文人的平凡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回复2楼文友:201 - 21:21:19 多谢秋觅老师赏识,问好。
吃什么保肝护肝舒尔佳奥利司他减肥药
宝宝健脾胃推拿
上一篇:就奠定了讲座的幽默气氛
上一篇:其成就也是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