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杨宫畔绽新蕾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8-29
摘要:长杨宫原是盛唐宫阙,几经战乱,庙宇早已倾圮,燕子飞入寻常人家,当年的繁华已经荡然无存。时至改革开放的今天,这里悄悄地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长杨宫原是盛唐宫阙,这里北接108国道,东连终集公路,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却处于为度日发愁,为衣食奔走的贫瘠状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长杨宫(今为庞堡村)一班人,是如何带领群众走出困境的。
一、找准突破口,从道路建设抓起
如何摆脱现状,走出困境,成了双委会一班人的心结,成了双委会一班人的当务之急。但是,积重难返的庞堡村,百废待兴,困难重重,老虎吃天,应该从何着手呢?
自古行路无坦途。他们经过多次酝酿,反复考察,反复论证,终于找出问题症结:村内村外,路障重重,大道不通!在路改前,你走进庞堡村,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住房规划了,但是,新房旧居,仍然错错落落,前出后进。如同犬牙,参差不齐。村民的前墙后院,此进彼出。柴堆当道,大树长在路中央。车辆行人,进进出出,得兜着圈子。居民们的照明线、动力线、广播线、线,私拉乱接,简直就像一张蜘蛛。隐患不断,威胁着村民们安全。村道纵横交错,时宽时窄。晴天还好说,一到雨天,低处成池,蛙鸣一片。这几年,一到夏季,暴雨常常一下就是几天,弄得洪水四溢四处漫灌。比较低的民房,流水倒灌,房内水漫金山,屋外 一片。水泵抽,盆子舀。形成了人人动手,家家防洪的局面!仅08年的一场暴雨,村内就有十多家民房倒塌,数百米院墙毁坏。有时候,夜半三更,房倒人踏,多次发生惨剧。加之人行道上,垃圾成堆,随处可见。夏天嗅气熏天,雨水泛滥,污水一片,行路困难。庄稼地里,更是阡陌交错,遍地泥泞。每到收庄稼或者瓜果收获季节,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不上劲儿,农产品运不出去,收割机无法进地。形成了晴天疙瘩路,雨天“水泥路”,天晴下雨没好路的现状。村民们都说:“咱这里不是深山,却胜似深山!”这一切的一切,严重地制约着新农村的经济发展。道路通,百业兴。双委会一班人,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高瞻远瞩,果断决策,抓主要矛盾,解决当务之急:修路!
二、发扬民主理政,闯一条亲民信民的管理模式
修路需要资金,而且是大宗资金。对于集贫成患的庞堡人来说,小宗资金都无从谈起,何谈大宗资金?另外,调动资金,更是个问题。调动资金,首先必须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和怀疑心里。这也难怪,当今社会,贪腐成风,广西的成克杰、北京副市长刘志华、人大主任委员朱志刚……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们不得不产生戒备心理:我们的血汗钱,要是走了路怎么办?要是他们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钱装进自个腰包,弄个豆腐渣工程来糊弄我们怎么办?
人心不同,人心皆同。群众的担忧,大家的怀疑心里,是可以理解的。双委会一班人是明白人,他们胸怀坦荡,通情达理,心底坦诚,无私无畏。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双委会决定闯一条村民自治、民主理财、民主理政的“2+1”新路子。
首先,双委会在充分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扬民主,非常时期,做了一个非常之举:由群众推举,选出了在本村办事有能力,处事有威望,愿意为民请命,愿意为群众效力的52名退休老干部、退伍军人、退休教师、群众代表,组成了村民理事会,共同理财理政。修路工程的一切事宜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由理事会牵头办理。修路工程的承包人、拉沙运石的承包者、各项用料的采购者,交由理事会议定。采取人人献策,大家推荐,公开招标。此举从源头上切断了人际关系的不正之风。双委会和理事会躬身实际,亲临现场,拉尺子,砸橛子,丈量道路,计算沙石、水泥用量,根据资金缺口,核算成本。根据路面实际,进行公平摊派。公开透明,不遮不掩。做到不浪费群众一分钱,不多花一个工,不留一点后遗症。群众心里有了底,出钱出力有了指望,群众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了,各项工作步入了快车道。
三、发挥榜样力量,群策群力做好工作
随着修路工作的开展,众多的矛盾开始出现,首先是资金问题:根据核算,每平米水泥路,群众需要自筹20元(村上垫支25元,国拨15元)。按这样的计算,一般的家庭就需要出资数千元。在有些人看来,这几千元也不是什么大的数目。但是,在集贫成困的庞堡人眼里,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啊!要知道,有些人家,要他们拿出几块钱、几十块钱都难啊!
但是,矛盾需要解决,困难需要克服。我们今辈子穷,不能让后辈人继续穷!双委会和理事会全体成员,日夜深入农户,苦口婆心动员,喋喋不休说服。可以说,为了给大家做工作,他们真正做到了唇干舌燥,沙哑成音了!
为了动员大家出资,双委会和理事会全体成员,率先垂范。书记董文博从自己的一个亲戚家里借来了人家准备盖房的10万元作为工程的启动资金;村长庞权民从一个跑运输的朋友拿来了12万元做水泥预付款;退休教师昌龙武从儿子柜里拿来了准备进家具的5000元垫支(儿子在终南镇开家具店);全体双委会成员和理事会成员,动员会刚刚结束,全都东挪西借的凑齐了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干部带头,群众一呼百应:年逾古稀的李自立老人把儿子给自己准备做老衣的钱都拿来交了款。他老人家激动的说:“路修不好,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还穿什么老衣!”贫困户王侃,他妻子聋哑,儿子智障,连现住房都是“安居工程”拨的款,他的行动更是感人:他拖着病体,颤颤巍巍,硬撑着走了四五里路,从一个并不富裕的亲戚家里借钱凑齐了款!
庞堡村有这样的干部,有这样热心公益事业的理事会一班人,有这样舍己为公,通情达理的村民,他们是庞堡人的福星,也是庞堡人的骄傲!干部的行动给群众做了榜样,群众的行动又给干部带来了动力,热火朝天的修路工作开始了!
四、在重重困难中工作,在荆棘路上前行
在修路工作的酝酿阶段,双委会就预计到了工程开始后将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在预备会期间,他们制定了铁的纪律,并当场举手表决,立下了军令状:工程期间,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任何人不得因私误公。他们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董书记的一个亲戚因子女的工作调动问题,多次来找董书记,想让他在西安的熟人打通关节。但当时工程正处于攻坚阶段,他扔下一大片工作,于心不安,硬是给婉拒了;庞村长的事迹更是感人:他因为在最关键的那几天,同董书记一样,八天八夜未曾合眼,带着 8c的体温工作了好多天,终于累到。一天,他正在打点滴时,工程遇到了麻烦,一个打来,他就什么也不顾了!拔掉针头,急匆匆地赶到现场解决问题;付村长李团团,是个经营运输的个体户,在整个修路过程中,他一天也没有外出。一个朋友私下劝他说:“你跑运输,一天少也挣数百元!你这样给集体卖命,值不值?”但是,他还是自始至终地坚持在修路第一线,直到路修完。
在整个修路过程中,路障自始至终是困扰工作的难题。由于当初新规划工作不到位,给整个工程留下了许多棘手问题。在整理路基时,一位村民不准动他的路障墙和路障树。拿着家具,横刀立马,气势汹汹,挡住推土机去路!使施工工作无法进行。董书记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拖着病体,强打精神,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说歹说,软兼硬施,和他谈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啃掉了这块硬骨。由于当初的线改不彻底,在挪电线杆子时,一位村民横眉冷对,杀气腾腾,手提棍子,扎了个霸王势!原来这位村民认为新栽的电杆挡了自己的财路,于是坚决不准工作人员动手。庞村长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缴了他的“枪”!然后又晓之以理,平心静气的给他做了大半天的工作,终于使这位村民认了错。
在清除路障的整个工作中,双委会所遇到的困难之多,所受的挫折之大,无法计数。真像《西游记》主题歌所唱的那样: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夏秋冬,一场场酸甜苦辣!但是他们把持原则,讲究工作方法,讲究策略,矛盾一个一个地解决,群众一个一个地说服。不使矛盾升级,不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干戈为玉帛,变过激为和谐。从清除路障开始到工程结束,没有一个群众上访。真正做到了人人满意,皆大欢喜!
五、万众一心,新农村建设圆满成功
在整个工程中,双委会是坚强的后盾,理事会全体成员是任劳任怨的无名英雄。
过细的工作,也是这次他们这次圆满竣工的保证。群众集资不容易,双委会和理事会更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工程队的开支,那怕是一条绳子,一根钉子,都要经过理事会审批。做到出有出处,收有收据;拉来的沙子、石子,他们都要经过仔细验收,看看是否有杂草烂泥;他们把工程队所有的东东西西,都看守得比自己屯里的粮食、柜子里的钱包还要紧。有一次,一位村民拆了堆在自己门前的一锨沙子,碰巧被董书记看见,他黑虎着脸,立即让这位村民端来放回原地。——一锨沙子,仅仅是一锨沙子,他们都看得这么紧,从这种细微的工作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工作,对集体事情的良苦用心!
在整个修路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事迹俯拾即是:理事会的领导李选章、庞征两位老人,不顾70多岁的高龄,从工程开始到工程结束,每晚都睡在堆放水泥的老戏楼上。他们对每一代水泥的进出数据,都做了详细的笔录。每一次运来的水泥,一一清点;运出的水泥,跟踪到场地。从施工开始到修路结束,连一代水泥都没有差失。有一天晚上,大汽车拉来了80吨水泥,卸货时,由于地面凹凸不平,计数困难,他们就一袋一袋地数。最后差失了两代,司机无话可说,做了理赔,此举从根子上杜绝了运输途中来料的流失。
过细的工作,任劳任怨的美德,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不仅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同时也感动了广大的村民:那些原来持观望态度的,拒绝出钱,怕上当受骗的人,纷纷慷慨解囊,主动如数上交了工程款。村上原来不打算修最北边的那半条街(因为这条街一边靠着地),出乎意料的是,这条街的全体居民,自觉行动,自己筹款,一次性上交了全部费用。
六、群众满意,新农村建设圆满竣工
人心齐,泰山移,庞堡子新农村建设终于画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
工程的圆满竣工,离不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鼎力支持和不遗余力的帮助。工程每次遇到困难,宋书记和庞镇长都是亲下指示,多方疏通,帮助工程顺利进展。
工程的圆满竣工,也离不了咸阳电力局卢经理的帮助和支持,离不了终南供电所全体电工的努力。由于他们的帮助村子的线路改造和电杆的布局才得以重新安排,保证了道路的顺利畅通。
工程的圆满竣工,更离不了庞堡村五千多位村民的支持和努力;离不了双委会一班人的精心运作,离不了他们不怕困难、敢啃硬骨头的实干精神;离不了理事会全体成员无私奉献,离不了他们的不怕困难和日夜操劳。
整个工程从三月初开始,到六月初竣工,历时三月。投工5000多个工日,共筹修路资金160多万。全村 1500平米的街巷全部硬化;5250平米的绿化带如期完工;7500米长的排水渠解决了村民的排水之忧;105盏路灯让人们晚间出行如同白昼;同时村子修建沼气池 29个,垃圾台十处,改厕410个。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村子的排水问题,他们称热打铁,从村路外延,分别向东、向西修便民路数里,便民桥一座。如今的庞堡村,已经不再是闭塞和偏僻的庞堡村!它北接108国道,东连终集大路,西跨赤峪河直达镇中心,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条条大道通罗马!
现在,当你走进这个曾经名不见传的庞堡村时,扑眼而来的,是一番新的景象:一行行电杆齐又整,一盏盏路灯明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一座座民居灯火辉煌,一条条水泥路又平又光。绿化带芳草匝地,家家户户一片祥和气息!借一位村民的话来说:“我们村的领导,这次算给咱把馍蒸白了!
共 454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结构完整的通迅稿。作者以长杨宫的历史渊源说起,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庞堡村利用修路、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脱离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并通过今昔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对比,高度肯定了庞堡村领导顺应时代潮流全心全意致力于村子的改革建设中的举措与行为。文中是以事实说话,真人真事,介绍详尽,感动人心,再创改革新风,为其它地区作了表率作用,值得宣传。 【:冰煌雪舞】
1楼文友: 20:20: 7 文章以事实说话,报道详尽,让人真切见识了长杨宫的改革过程,全新的面貌,让人颇受感触!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微信如何添加小程序
微信抽奖小程序制作
微信抽奖小程序平台
消化不良喝汉森四磨汤孩子感冒吃优卡丹吗
鲁南欣康啥时服用
上一篇:星月看病随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