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打造木材战略储备制高点呢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2-06-02

人是活的。随着这种情况的恶化 继2013年“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 总理就院士上书建议“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作出重要批示,国家林业局紧密部署,印发《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年)》…… 在这场维护木材安全的战役中,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重要试点的福建省已策马扬鞭至前沿阵地,尤其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以我国唯一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的优势,扛起了冲锋大旗,引领福建乃至周边地区大径材培育的队伍健步前行。 2014年底,《中国绿色时报》在洋口林场,真切地感受到福建为守卫国家木材安全时刻准备着的信心和决心。 科学育种,筑牢基因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在杉木组培室中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营养杯,“这些小小的嫩芽,将来就是千万株参天大树”。 这些组培材料来源于洋口林场等单位50多年来共同选育的杉木第三代育种群体中的优良无性系个体。据多次试验测定,与普通杉木相比,它们的平均遗传增益在46%以上。 “它们在培养基里生长35天后,再进行人工分割,依此类推,形成裂变。”张志才对良种培育充满自豪,“2006年至2013年,我们已经为社会提供了5000万株优质种苗。” 以“种”为本,推进良种化建设,是洋口林业人50多年坚持不渝的工作理念,不仅为增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提供了坚强保障,也推动了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车轮。 早在1961年,洋口林场就和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协议。在当时国内尚未有成功模式可复制、国外可借鉴资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叶培忠、陈岳武、施季森等教授在洋口林场率先开展了杉木遗传改良育种研究。 我国第一片杉木种质资源收集区、第一片杉木嫁接种子园、第一片杉木子代测定林、第一片杉木第3代种子园、第一片杉木第3代种质资源库……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洋口林场打造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全国各地不同杉木优良基因型达4586份。 洋口林场是福建种质资源发展的缩影。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良种培育给予了极大支持,省林业厅组织了省内外近300个单位、320多位专家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国有林场林木良种基地为研究平台,启动实施了每3年一期的林木种苗科技攻关。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4期项目研究,省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700万元。”福建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成洋口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的同时,福建还建成了漳平五一国家马尾松种质资源库,“只有将优势树种做大、传统树种做强、潜力树种做早,才能为木材安全保驾护航。” 据统计,福建省已累计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超过1万份,选出优良材料6483个,新增林木良种334个,新建杉木第3代种子园6318亩、种质资源库3315亩,并注册了“洋林”“闽林”“官庄良种”“惠1”“萌福”5个林木良种商标。 “待2016年,南方(福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竣工并达产后,洋口林场将每年为福建、江西、广东等周边省区提供4000万株杉木高世代优质良种苗。”张志才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战役充满了信心。 建设基地,坚持示范引领 “眼前这些就是长大后的组培苗。”在距离场部不远的苗圃地里,洋口国有林场科研室主任叶代全指着眼前挤挤挨挨的杉木苗说,“它们2014年初从组培室出来,在圃地已经10个月了,现在有30厘米高,2015年春季就能上山造林。” 苗圃总面积310亩,年产量1000万株。“由于具有生长快、材性优、抗病害、耐瘠薄等特性,2014年的苗子已被全部预定了,供不应求。”叶代全补充道。 业内专家分析福建种苗“需大于供”的特征认为,福建有着良好的育种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 福建地理优势明显,适宜培育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的Ⅰ、Ⅱ类地占49.6%,全省林木生长率高达6.98%,高于全国平均生长率4.47%的水平。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省森林平均每亩蓄积6.68立方米、每亩年均生长量0.5立方米。 福建战略定位清晰,全省林业发展不断从扩大森林面积向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树种材种结构、提高大径级用材和珍稀树种用材比例转变,与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目标高度吻合,在全国起到了做示范、出经验和树标杆的作用。 张志才介绍,基于守卫木材安全的大环境,洋口林场规划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建设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每年新造1000

1.凡是本原创的报道,均会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欢迎各媒体站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

2.凡是我方站转载的,均会注明来源,旨在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woodinfo@,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

尿毒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