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京华太平水湖底竭时泪不干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9
摘要:在北京老舍故居——丹柿小院,瞻仰故人,缅怀伟大作家的创作和胸怀,探究他投湖自尽的原因,不免有历史的感喟和人性的伤感。 一
某日,一人走进北京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进去以后,小院幽静,游人稀少,只见到三四个人,也都像我一样静静地走动,偶尔有人说一两句话,也是极低的耳语,院子便愈发的静,比北京鲁迅纪念馆游人更稀少,也更静。
如今,走到哪里,大概除了曲阜孔庙,只要是文人故居,总是门可罗雀车马稀,比起有些寺庙、广场、大商场的游人如织,总显出几分苍凉和落寞。这似乎已是目前的中国社会常态,纵使有几个人仰天长叹,也只会被人看作书呆子发神经。
我只在心里唏嘘几声,并没有仰天长叹,却仰了头去看,仰头所看的,就是小院里那两棵浓荫蔽日的参天柿树。
据说,“丹柿小院”是1950年老舍旅美回国后购置的,搬进去住以后,195 年,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种的时候只有拇指粗,不到十年,树干直径已超过了海碗。秋天满树硕果,非常壮观。柿子品种很特殊,是河南省的“火柿子”,个头不大,只有拳头的一半,皮薄,很甜,无核,橘红色。因这两棵柿树,后来夫人为小院取名“丹柿小院”,称自己的画室为“双柿斋”。
如今,柿子尚青涩,一簇簇,一颗颗,藏在繁密肥厚的树叶间,昭示着往前的秋季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七十多年过去,树干沟壑虬曲,已呈苍劲之态,一人勉强合抱,高也超过十米,树冠浓荫如盖。两棵苍劲的柿子树,在通往正房的甬道两旁默然耸立,款款相对。
仰望着两颗柿子树,我不由想起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夫妻两人的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当年,他们夫妻二人亲手栽下了这两颗柿子树,这两颗柿子树也见证了他们的夫妻恩爱,见证了他们和三个孩子及孙辈的天伦之乐。
胡絜青曾有画作一幅,题名为《硕果累累》,就是画的柿子枝上坠着饱满滚圆的柿子,一个个丹红晕黄,在绿叶地衬托下,显得分外鲜艳。不难推断,这幅画作,一定是取材于自己家里的柿子树。
如今,柿子树巍然挺立,栽树人却先后相继,驾鹤西去。真个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物是人非事事休”!
二
丹柿小院的正房东头一间,就是因那两棵柿子树而取名的老舍夫人胡絜青的书房“双柿斋”。
站在客厅里,就可以看见“双柿斋”里面简单的家具和摆设,一床,一桌,桌上铺着书画用毛毡,毡上摆着毛笔砚台等书画用具。而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墙上挂着的遮去半面墙的一幅画和一幅字。
画是《菊花图》,有菊两丛,错落分布,红黄白,色彩缤纷,菊花的下面有两只鸡,一只正在啄食,一只扭项望着菊花。满幅画作,洋溢着极浓厚的庭院生活气息。
而另一幅字是胡絜青亲笔书写的自己的诗作——《甲子感怀》,其中有云:“一庭好花添画稿,半窗明月照诗篇。”从此诗句可以推断出,丹柿小院里养着许多花。
老舍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养花》,开篇就直言不讳地说:“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里面记载曾在丹柿小院里养了几百盆花,光是菊花,就曾种过三百多棵菊秧,文章的结尾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我还看见一张照片,老舍夫妻二人站在菊花丛前开心而笑。
由以上可以推测,胡絜青夫人的《菊花图》。很大可能是取材于自家庭院。也不难揣测,老舍夫妻二人,不仅仅钟爱各自的文学、艺术事业,也爱柿树火红色的累累硕果,也爱百花的五彩斑斓。
我总以为,凡挚爱花草树木者,皆挚爱生活,挚爱家人。老舍夫妻二人尤其如此。但就是这样一个酷爱花草树木的老舍先生,挚爱生活的人,却决绝地抛妻别子,投湖而死!怎不令人扼腕而叹?
三
胡絜青夫人《甲子感怀》第一首尾联两句是:“伤心京华太平水,湖底竭时泪不干。”这两句诗就是关于老舍先生投湖而死的伤心回忆。
老舍所投之湖,是1958年疏挖的北京太平湖,地处西北护城河北,南太平庄附近。据说,繁盛时的太平湖,一到夏天,湖的北半边荷花盛开,夜间蛙声一片,使“太平观荷”有了“燕京新八景”之称。
但1966年8月24日,却因为老舍的终身一跃,投湖自尽,太平湖的名字,又成为北京人的“伤心”之地,成为北京人独特的牵挂。那之后,“文革”中,许多人又步老舍后尘,投太平湖自尽。在那个时代,老舍的投湖之死,几乎成为一种榜样——毅然决然奔赴死地的榜样。老舍和许多后死的人,以这种方式书写了“文革”人为的灾难和残酷。
据说,1971年,地铁要修车辆段,北京西北城墙外的旧太平湖,就势被城墙的灰土填平。真的“湖底枯竭”了,而老舍夫人胡絜青却依然意难平,“泪不干”。
2005年重修的太平湖,是迁址重修。时过境迁,物非人非,太平湖,只剩下一个符号。但是,只要这个符号在,似乎北京人对老舍的挂念就在。
我却又拿不准,如今的北京城,真正挂念老舍的究竟还有多少人?
静静的老舍故居,寥寥的几个游客,似乎给了我答案。
四
在西厢房里,有两张照片异常震撼我的心灵。
一张是老舍的书桌,照片的下方写着:“1966年8月2 日,老舍书桌上”。书桌上最瞩目的,一是翻开的日历,定格在1966年8月2 日。二是摊开的报纸,有两个大字标题,一个是《工农兵要坚决支持革命学生》,是当时的人民社论;另一个是《红卫兵的无产级阶革命精神好得很》,下面是贴大字报,开批判会,“破四旧”等红卫兵活动场景的照片。
这一天,是老舍病愈后上班的第一天,有人给他打了一个,说是有红卫兵到北京市文联,他就迫不及待,不顾家人地阻拦,匆匆跑去文联。一到那里,就被人指出他就是老舍,而且说他里通外国,在外国发表反动小说,拿美元英镑。本来并不认识老舍的红卫兵,把他当重点批斗对象,拉他和其他许多文化艺术界人士一起,到成贤街孔庙去批斗,对他毒打。
他的儿子舒乙后来写道,“在孔庙,父亲受伤最重,头破血流,白衬衫上淌满了鲜血。”舒乙又写道:“他的头被胡乱地缠上了戏装上的白水袖,血竟浸透而出,样子甚可怕。”红卫兵还硬要给他挂牌子。“父亲使足了最后的微弱的力量,将手中的牌子愤然朝地下扔去,牌子碰到了他面前的红卫兵的身上落到地上。他立即被吞没……是的,被吞没了……”
老舍夫人胡絜青在题为《老舍先生自杀前后》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又写道:
“那天,老舍被打得皮开肉绽之后,已经站不起来,有人怕他当场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个派出所。几个红卫兵听说他是‘反革命’,马上又冲进屋内你踢一脚,他踹几下。
“我知道消息已经是晚上了,忙奔到那个小派出所,在门口等了许久,才让我进旁边的小屋。我一进门就见到他满脸是血地趴在小桌上,眼睛紧紧闭着。我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把他轻轻扶坐起来。这时,他两只手才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我俩谁也没说一句话。当时,打不到汽车,我也背不动他,就在北京街上到处找,好久才找到了一辆人力车。我就上前求人家:‘请您行个好吧,我们有一位年岁大的老头受了伤,请您帮个忙,把他送回家去。’
“那位同志终于被我说得感动了,我俩才坐上他的车回了家。
“回家后,老舍不吃不喝,光坐着发愣,我用棉花轻轻帮他擦去脸上,身上的血,帮他换了衣裳,让他躺下休息,在那百思不得其解的恐怖中度过了一个难眠的黑夜。”
在那恐怖的一夜中,面对着摊开的报纸,当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的矛盾纠葛,愁思难解,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们已无法再现。但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作家,作为一个年近古稀温柔敦厚的老人,当时的老舍先生,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般的这场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一定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解;对这场由“伟大领袖”一手发动青少年学生充当急先锋和主力军的充满血腥暴力的野蛮“革命”,一定觉得难以承受和无法认同。他痛心的,一定不仅仅是肉体的伤痛,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折磨。
这张照片的旁边有一段文字,写道:“1966年8月24日清晨,年近古稀的老舍,独自走出生活了十六年的‘丹柿小院’在北京城西北郊的太平湖畔,过了他一生最后的一天,入夜投湖……
那六个省略号,犹如一串泪滴,潸潸而流,流进我的心底。
五
西厢房里令我心灵震撼的另一张照片,是旧时太平湖景象,黑白色,因为年代久远,图片破旧,其中景象已十分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出岸边垂柳,河边破旧的孤舟,一个老年艄公。惟其单调的黑白色彩,模糊不清的图像,恰使图片朦胧着凄凉,让我想起《诗经》里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太平湖曾是老舍经常去赏景的地方,杨柳如烟,依依袅娜的春天,一定给他带来许多欣慰,而8月24日那一天,已是入秋季节,堤岸杨柳已经转黄。抱着必死之念的老舍先生,此刻,枯坐岸边,一定是心如槁灰,眼前已蕴蓄凉意的太平湖秋色,一定会一层层加厚他心底的凄凉。
他枯坐岸边的时候,大概眼前就有图片中的那艘破旧的孤舟。目睹眼前的孤舟,他是否想起了“孤舟蓑笠翁,垂钓寒江雪”?是否想起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在天平湖畔,他枯坐一整天,也把自己坐成了一座雕像。
丹柿小院里有一座老舍先生的头像,铜雕。就像照片里的特写,因为集中在脸部,脸部的每一道皱纹都特别清晰,因为特别清晰,就极细腻地刻出了老舍先生的“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吴祖光语),而与满脸的“温柔敦厚,和蔼可亲”融合一体的,淡淡的忧郁和凝重,既雕刻出了他“和”的个性,也暗示出他的悲剧性命运。
我不知道,1966年8月24日那一天,一直枯坐在太平湖畔的老舍先生的脸部,否也是这种模样和表情?不过,我揣测,也大概相差无几,只是,忧郁的表情会更加浓郁,也许,还凝结着呆滞!
那一天,从早晨八点多一直到午夜,一艘破旧的孤舟,一个雕像般的老人,默然无言,凄然相望。在这对望之中,老舍先生心底的孤独和寂寥,否与孤舟合为一体了呢?
一直枯坐到午夜,然后,在沉沉夜色里,他或是终身一跃,投向湖水,或是慢慢走进湖水,一任湖水最终将他彻底淹没,以这种方式告别家人,告别世界,以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抗议!
太平湖照片旁边的壁橱里,竖着一块残碑,顶部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石棱上明显带有断裂的痕迹。碑上镌刻有三行字,中间主体部分一行大字是:“老舍先生辞世处”。右边上部五个小字:“人民艺术家”。左下部有一行小字:“六七年周年纪念许林邨敬立”。石碑下面有一段文字说明:“太平湖老舍辞世处石碑1967年8月24日老舍逝世纪念日,许林邨与吴幻荪为纪念老舍在太平湖畔秘密立碑。太平湖被填时此碑失踪,1994年照拓片复制一碑,存于老舍故居。”
许林邨本是个画家,就住在天平湖附近。他提前偷偷地刻好石碑,1967年8月24日凌晨,扛着碑来到太平湖畔,与朋友吴幻荪将它立下,然后默哀——他后来说,“只当是给老舍先生开了个只两个人出席的追悼会”。
在处处笼罩红色恐怖人人自危的时代,许林邨和他的朋友吴幻荪以这种方式,达了对老舍先生的深沉怀念,也表达了对逼死老舍先生的残暴“革命”的睥睨和抗议。
这就足以证明,时隔一年,老舍先生还活在一些有良知的北京人心里。
六
在西厢房,我读到了老舍先生一份《入会誓词》: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日日夜夜操劳在书桌上和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劳;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作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刻上: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这段文字,我细读了好几遍。
真是字如其人啊!每一个字都平和而质朴,自称为“小卒”,谦虚到极致,而又毫不矫揉造作地肯定自己的“勤劳”。坦然面对死亡,连自己墓碑的内容都撰写好了。
令人欣慰的是,时隔 9年,他终于在八宝山有了自己的坟墓,虽然连骨灰盒都找不到了,坟墓里的骨灰盒里,装的是他的生辰八字,和他受难时的血衣残片。他生前爱用毛笔书写,骨灰盒里就放入了他最爱用的毛笔。他爱喝茶,骨灰盒里就放入了他最爱喝的香茶片。他酷爱菊花,亲人们就往骨灰盒里撒入了干菊花。最可令他在九泉之下欣慰的是,墓墙上刻写了他给自己撰写的墓碑文:“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他的《入会誓词》,是抗战时期为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而写。
19 7年11月,为投身抗战,他孤身一人,从济南到武汉,不但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而且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在他的主持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期间,他全身心投入抗战工作,几乎停止了自己的小说创作,集中精力,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鼓词、京剧、快板、相声等许多通俗文艺作品。
共 907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上个世纪的1966年8月24日那一天,老舍先生在太平湖边一直枯坐到午夜,然后,在沉沉夜色里,他或是终身一跃,投向湖水,或是慢慢走进湖水,一任湖水最终将他彻底淹没,以这种方式告别家人,告别世界,以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抗议!在此之前,老舍被作为批斗对象,在孔庙的批斗会场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他的头被胡乱地缠上了戏装上的白水袖,血竟浸透而出,样子甚可怕。红卫兵还硬要给他挂牌子。他使足了最后的微弱的力量,将手中的牌子愤然朝地下扔去,牌子碰到了他面前的红卫兵的身上落到地上。他立即被吞没……是的,被吞没了……就在中共中央要为老舍平反昭雪时,那些曾经参与批斗和折磨过老舍的人,却怎么也不敢承认逼死老舍有他一份,如果是其中的一个人煽动一阵风,或者,吹了一口气,让那灯火熄灭,使大家顿时陷于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当灯火再度点亮,光明再现时,大家重新享受新的灯光带来的光明时,个个眼光铮亮,谈笑风生,却没有一个人胆敢承认,自己就是引起灯火熄灭的罪魁祸首,也没有一个人胆敢理直气壮地去指证灭火人,指斥他的错误或者罪愆,而是天下太平,大家都好,无所谓贤愚善恶。结果,很可能,不大会儿,刚被点亮的新灯盏,又被一阵更诡秘的阴风刮灭!以至于最后对老舍之死的结论简单到“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呵呵,这恐怕是最好的结论了吧。文章资料翔实,几近罕见,推荐共赏。【:湖北武戈】【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6:20:24 感谢湖北武戈的推荐,辛苦了!
2楼文友: 16:57: 8 老舍是当之无愧的 人民艺术家 ,他在小说和戏剧方面的成就,几乎无人能比。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楼文友: 17:28:00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 楼文友: 18:59:11 谢谢鼓励,共同享受码字儿快乐!
4楼文友: 21:2 :54 恭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楼文友: 21:49:12 谢谢您的鼓励,首先还得感谢您的推荐!
5楼文友: 22:02:12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老舍曾经的居所,看到了老舍曾经的生活,也看到了老舍的人生 落脚处 ,了解了与老舍相关的不少故事。 语文教师
6楼文友: 09:50:06 言他人所不能言,李老师从深层次揭示老舍之死,发人深思。
回复6楼文友: 12:45:01 谢谢维祥,祝你有丰硕成果!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什么牌子好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都有啥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指哪些
红河灯盏花具有的作用腹胀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是由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