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写作走进岁月深处的沉淀杂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1-06

写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是人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传递与储存信息、处理事务与社会交流一种书面表达形式。文章的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都是由人脑的意识来完成的。大到历史的鸿篇巨著,小到不足千字的小说、散文、诗歌,作品的形成大抵需要信息输入——贮存——材料的简约加工——提炼主题——构思谋篇——语言编程输出——形成文本。

从写作的思维流线,形成文本的写作程序看,信息输入与贮存是第一阶段,材料加工与提炼主题是第二阶段,然后才是构思谋篇,由语言文字生成文本。没有来自生活的信息贮存和原料与体验,对生活的深层次的感悟,何谈布局谋篇。如是说,写作的始端就是在生活中采撷酿造写作原料,而且要有独具慧眼的审美,才能提炼出具有文学意义的主题升华。反之即使你的文学理论修养和语言功力再好,没有写作原料和对生活的彻悟与审美,也写不出好作品来,抑或只能做一些文字技巧的空乏罗列与堆砌,由此看来,写作就是走进岁月深处的积淀。

阅历与学识是写作的基本功力,文章的内容、作品的兴会与灵感,无一不来自生活,离开了生活就无所谓文章。要把文章写好,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识、艺术修养和语言技巧,还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

阅历与学识是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阅历越丰富,学识越深厚,思维越活跃,写出的文章也就越有价值,其中最为优秀的则是传世的不朽的名著。阅历与学识在写作过程中,阅历比学识重要,只有学识没有阅历,是写不出具有生命意义的作品。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俄作家波利斯·帕斯捷尔纳克,登上领奖台时,虔诚的感谢评委,当时评委会主席深情地说:“不用感谢评委,你不是在用文字获奖,你是在用生命获奖。”由此可见,只有走进岁月的深处,才能开掘出具有生命意义的题材与精神,凝聚深层次的生活赋予作者的灵感,淬火成不朽的文学之光。

写好文章虽然是先天的禀赋和后天才能的综合素质的所决定,如果没有生活、经历、学问、才能、识见是写不出上乘的作品来。其中诸多写作元素,识见最关重要的。清·刘熙载曾主张:“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才、学、识三长,识为尤重。”(《艺概?文概》)如要提高对事物的卓见,就必须深深扎到生活的土壤之中,在阅历与生活的积淀中提纯人性美,艺术美的人文信息。作家的思想境界与主题升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题是文学作品通过社会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显示出来的,并贯穿于全篇的灵魂。它是作家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题材的处理和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既包含有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作品反映生活是否真实深刻,集中表现为主题是否正确与深刻。作家思想境界的高低、生活阅历的深浅、对题材的开掘程度,都直接影响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由于作家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与创作意图的不同,致使主题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即使处理相同的题材,也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主题。主题是作品的精神核心,在创作过程中,材料取舍、情节安排、结构组织、语言运用等,都强烈地表现出作家的思想境界与主题挖掘的关系。因此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做人,故有文学即人学的创作观点。所以平时的思想修养很重要,对社会和人生的审美与识辩,决定着文章主题的升华。故而,写作就是走进生活深处的积淀。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又是互相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能有相对的正确性。要想使自己的认识全面、深刻、抓住本质,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就必须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并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写好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其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不朽,不只是它的艺术价值,更主要是它的思想价值。远见卓识是文章的永久生命力。文章的主题与审美就是作者的思想境界在文章中的游荡之魂。

美感是文学的社会作用之一,对客观事物美的一种感受能力,是人在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同时,对美的事物产生的兴趣和感情上的激动、精神上的满足等特殊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亦来自对生活的深深感悟。文学作品中的观念意识就是达到形神统一的艺术效果。形神对立统一是形象思维的基本规律,在形象思维过程中,客体形象(形)与主观意念(神)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形象与意象与意念的矛盾运动体现在形象思维的最小单位。个体意象和形象思维典型创造在群体组合意象之中,并且贯穿科学和艺术的观察、识别、直到创造和描述科学和艺术形象过程的始终。如我国古代文论中所说“思与境偕”(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说的是形与神、境与意、情与景、形象与描述之间的统一性。如果要想达到这一创作境界,就必须走进岁月的深处,置身于生活的深度与维度,提高审美境界。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全部思想意义,就在于作者的是否走进生活的深处,采撷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写作就是一种生活的积淀,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沉潜到岁月的最深处,体验精神的洗礼。一如徐志摩对生活的感悟:“不曾经历过精神,或心灵大变的人们,只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也许偶尔猜想到墙内的动静,但总是肤浅的,不切合实际的,甚至是完全隔离的。” 写作是一座文学的殿堂,如果不深入生活的最深处去挖掘写作原料,踟蹰不前,就永远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来,难以登堂入室。因为生活的经历原本就是没有深加工的一本草稿,只要你走进岁月的深处,沉淀出精华,付诸文字就是一篇好作品。

共 21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座文学的殿堂,如果不深入生活的最深处去挖掘写作原料,踟蹰不前,就永远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来,难以登堂入室。因为生活的经历原本就是没有深加工的一本草稿,只要你走进岁月的深处,沉淀出精华.此篇佳作,有着丰厚的文学性,知识性。哲思凝重雅品共赏。问好作者辛苦了!【辽海】华夏

1楼文友: 07:46:2 谢谢老师教授我们知识,确实从中受益了,非常感谢老师的光临。 乡土情怀,农民本色。

灯盏花领军企业经营产品

灯盏花领军企业有哪些

灯盏花龙头企业文化

什么药治疗厌食症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功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