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李茂增的论文纠结小说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28
自以为聪明的李茂增被人骗了,他不敢四处声张,因为他自己或多或少也是骗子。
李茂增只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但是他讲课却是一流的,每学期学生评教,他总是名列前茅。他讲课声情并茂,引经据典,能使人一下子就被他引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他不但在本校受欢迎,而且经常到社会上讲学,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李茂增生活得很平淡,每天从家到办公室,然后去教室,上完课去教师餐厅用餐,晚上回家。他管这叫“三点成一线,”他说这样的生活最稳定,不会出什么岔子。可是岔子这东西真说不准,它要出你挡都挡不住。他被人骗了,骗走了整整12000元钱,这可是他差不多一年的讲课费呀!就这么打了水漂,连个声响都没有,他实在不甘心。
他有些恨自己,好好地教书就行了吧,这么多年不都混过来了吗?非要去争个什么正教授?要想当正教授,需要考试,要考计算机,还要考英语。这些他都不担心,一次性的考试,自己底子又好,复习复习,就考出来了。可是这还不行,还要有省一级的科研项目;还要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后面这两项就把李茂增难住了。他在学校主要讲授《财经应用文写作》和《大学语文》两门课,属于基础部文科教研室的教师,你叫他到哪里去申请一个省一级的科研项目呢?他所教授的课程,在省一级科研项目中基本不给列项。退一步说,就是有那么一个省一级的科研项目,那也早叫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们给瓜分了,根本轮不到自己。这不是要逼死人吗?到哪里去弄一个科研项目啊?
你还别说,天无绝人之路,系主任报了一个省级的课题:《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问题研究》。系主任工作很忙,想搞一个问卷调查,就想到了李茂增。他让李茂增去搞问卷调查和统计,给他挂个名,也算有个省级的科研项目了。李茂增很高兴,卖力地设计问卷,下发问卷,收回问卷。对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忙得不亦乐乎。忙着忙着还真有点搞科研的感觉了。于是他根据自己统计整理的资料,背着系主任写了一篇8000多字的论文。他的如意算盘是再发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自己当教授的条件基本上就算齐了。
论文写完了,怎么发表呢?他到了阅览室,找了很多期刊参考,最后,他选定了三份核心期刊,来了个一稿多投。他听有经验的同事说,这叫“广种薄收。”论文投出去以后,他天天盼着部的或是电子邮件。
在心急火燎地等待两个月以后,他收到了一份电子邮件,是一封退稿信。写了几句客套话,说是可以投他处试试。有一天,他听对桌的王老师悄悄地说,有人的论文是找中介代发的,虽然收一点中介费,但是发表快,还是核心期刊。于是他动心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决定试一试。可是到哪里去找中介呢?他凭着聪明的脑子,想到了互联。晚上他打开电脑,在搜搜栏目中打字:论文发表地址。电脑上立刻跳出许多聊天的对话框,其中一个郑老师的:十年诚信提供发表服务,请问你需要帮助吗?
李茂增看着这个陌生的对话框,他感觉有些担心,有些害怕,担心这样做被学校知道了会不会批评或处分?害怕的是这样贸然与陌生人打交道会不会上当受骗。于是他犹豫地在对话框中打字:请问发表一篇教育类的论文在核心期刊上要多少钱?
“我们这里教育类的核心期刊很多,请问你需要发表什么样的核心期刊呢?”
李茂增还在犹豫。
“你的论文多少字符?”
李茂增不犹豫了。
“8000多字”
“请问,你的论文什么题目?”
“对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
“我们这里有《大学教育论坛》比较适合发表你的论文。请把论文发给我帮你看看好吗?我们需要检测一下论文是否存在抄袭。”
李茂增停顿片刻。他想:自己从图书馆书籍上引用的那些算不算抄袭呢?
郑老师:“审稿不需要费用。请发送文件。”
李茂增把论文发送给对方了。
郑老师:“请耐心等等,我测试一下,粗略看一下。”
然后李茂增一边等待,一边浏览其他的页。他搜索了《大学教育论坛》的站,看到了部的,用便签纸记下了。
三十分钟左右,对话框变蓝了。李茂增点开一看:“你的论文有点问题,重复率超过 0%,修改后,可以发表,但是太长,能否压缩到5000字,这样正好是两个半版面,发核心期刊15000元,我可以给你优惠到12000元,发普通刊物2000元,我可以优惠到1500元”。
“核心期刊是否可以再便宜些?”
“《世界教育研究》便宜。要 000元。”
“是核心期刊吗?”
“以前是,但今年不是了,而且你谈的信仰问题不太适合读者的口味儿。”
李茂增赶紧通过络搜索,郑老师说得不错,《世界教育研究》已经不是核心期刊了。
对话框里郑老师说:“你需要什么时候发表?”
李茂增不假思索的打字:“越快越好”。
“那我们安排6月份发表,七月份准时把刊物用快递发给你。”
李茂增还是犹豫不定。对话框又蓝色了。
“你按要求修改论文吧,再见。”对话框变灰色了。
李茂增开始抓紧时间对论文修改,他细细看着自己写的东西,越来越感觉论文是应该修改的。经过修改的论文更加简明扼要,通顺好读。他感觉中介的郑老师可能真是内行,就是那种专业人士,经他指点自己的论文修改的比以前好多了。但是12000元的版面费实在太多了,他真舍不得。
烦恼中,他看见了电脑桌上那张记着部的小纸片,于是他拨通了那个。竟然通了。对方说自己不管收稿子的事情,给了他另一个号码。李茂增把新的号码记在纸片上,挂了。接着打通了新的号码。
“喂,你好,你找谁?”
“你是《大学教育论坛》部吗?我想问一下你们的投稿信箱,给贵刊投稿。”
“喔,是daxuejyluntan@16 .com,你发过来的时候写好作者简介和号码。我是王刚,我看了稿子就会联系你的。再见!”
李茂增立刻把修改后的论文发过去了。第二天得到了王刚的回复。论文已经通过检测,重复率达标,准备6月份上半月发表。需要版面费12000元。后面是银行转账的账户号码。
这个价格太离谱了。李茂增没有马上答应。他打开又来联系郑老师。郑老师在上给他留言道:“修改完论文以后以附件形式发在我的信箱里。”
李茂增打字:“你好,您好。”郑老师的头像灰蒙蒙的,没有反应。无奈,李茂增把修改好的论文发给了郑老师的信箱。不一会儿,来了一封离线文件。李茂增点了“接受”。打开一看是一封录稿通知,上面有大学教育论坛部的公章和号码。号码就是王刚的那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郑老师是专业人士,他在王刚那里有面子,可以给版面费打折。也可以解释成他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诈骗组织,他们勾结在一起欺骗急着发表论文的老师们。他的心乱了……
2
这几天,学校的站上揭发出某某副教授的论文抄袭的事情,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学校准备处分这个副教授。这让李茂增很担心,他的那篇论文虽然经过了修改但是抄袭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虽然没有超过 0%,但是总归不是完全原创的。再就是那个中介郑老师一直不。当时也没有留下他的,总担心他骗走钱,而不给发表论文。一贯过着淡漠生活的李茂增副教授心焦起来了。
昨天科研处下发了通知:学校以后要对教师们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不端问题的检测,凡是重复率在25%以上的,就定为抄袭,在评定技术职称的时候不但是不能加分反而要扣分。这让李茂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的那篇论文重复率没有超过 0%,是否没有超过25%呢?他心里没底。如果发表了,是否能通过科研处检测呢?不。还是自己先悄悄地检测好了再交上去,这样比较保险。于是,他在淘宝上找了一个专门检测论文的店铺,把论文发过去要求检测一下,检测一次10元钱,检测的结果是:李茂增的论文重复率2 %,他的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还行,能通过检测。
叮咚!门铃响了,送快递的来了。打开一看,原来是《大学教育论坛》来了,好厚的杂志呀,足足250页,赶上一本书了。李茂增急切的打开杂志,在目录上找到自己的论文。他松了一口气:总算收到杂志了,没有被骗啊!
看着看着,李茂增发现不对劲儿了,怎么这本大学教育论坛的后面还印着“杂志”两个小字,这有点不对啊,难道这本期刊的名字叫《大学教育论坛杂志》;不是知上的《大学教育论坛》?他的头突然变大了。立即打开电脑,上知上搜查本期《大学教育论坛》的目录,结果如他所料,本期的《大学教育论坛》上根本就没有他的论文,他拿到的《大学教育论坛杂志》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论坛》,是一本假冒伪劣的期刊。连普通期刊都不是,不是国家正式的出版物,而是非法的刊物。他受骗了!突然间他明白了,国家级的核心期刊怎么会是花钱就能发表论文的呢?那期刊的质量怎么能保证呢?《大学教育论坛》是多年以来的优秀期刊,怎么会允许一些人买卖版面呢?他感觉自己是傻子,让发表论文的欲望冲昏了头脑,这么轻易就被骗了!
他打开,想找那个中介的郑老师理论,但是人家不,他打了许多问号,对方就是不回答。他当时也没有留对方的,没法联系对方。快递上也没有写对方的详细地址和,只写了北京市。北京那么大,他到哪里去找呢?
什么?认倒霉吧?李茂增实在不甘心。他感觉自己一个大学副教授,不能这样轻易就被人骗了?这骗子也太猖狂了,一本刊物一期就有200多篇论文,每篇12000元版面费,这是多少钱呀,少说也有180万元,一年12期,这是上千万啊!这也太多了,骗钱都骗疯了,我们这些安于本分的教师要讲多少课时才能赚180万元啊!这还有公理吗?
可是又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查那个骗子,毕竟自己找中介发论文也是一种非法的行为。于是他决定自己暗暗地调查那个骗子,查那个自称“郑老师”的人。
李茂增用化名注册了一个新的,他加那个郑老师为好友,谎称自己要想发表论文。果然,那个郑老师上钩了。李茂增说,自己是一个小学教师,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教学,这里没有工商银行的点,更没有其他银行,只有邮局,希望对方提供地址,以便他按地址汇款。李茂增说的很真实,连自己都惊奇的发现,原来自己的说谎能力是这样强,对方竟然相信了他,发来了一个地址:北京市昌平区辛提路小羊圈胡同20号王刚。
李茂增拿出上次汇款的收据,那里的户名也是王刚,这就对了,其实这个郑老师和王刚是一伙的。他们是专门利用教师们想发表论文的心理,在络上用虚假信息骗钱的。李茂增想:我决不能轻饶了他们。
4
天刚亮,他就起床了,胸中满怀着 ,似乎自己要做的是一件为民除害的大事情。他随便吃了点自己带的点心,喝了一些白开水,就从旅店中走了出来,坐出租车来到辛提路,下了车,问扫卫生的大爷:“大爷,您好,请问去小羊圈胡同怎么走?”大爷说,一直向前走,遇到十字路口往南拐,然后走一站地的样子在往东拐,打听一下就到了。李茂增谢过大爷,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当他按照老人的指点来到小羊圈胡同的时候,天气下起了雨,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雨伞,心里想:幸亏我想的周到,不然一见面我就是一个落汤鸡,人家还不是先看我的笑话吗?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胡同。东边是1号,那20号一定是向西走。于是李茂增就看着家家户户的门脸,一直往西走,边走边看,这里都是一些小铺子,卖百货的,卖服装的,还有杂货店,什么都有。比起北京城的繁华,这里就是个小镇。终于找的了20号,却是一家打印店。起得太早,打印店没上班,门窗被防盗门挡着。李茂增看见门口贴着一个纸条,上面写,今天不营业,有事情请打,后面是号码。李茂增打了,他说,自己有事情也找王刚。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高大的中年男子,还有两个膀大腰圆的家伙。他自称就是王刚。于是李茂增就说,我是来索赔的,你们收了我核心期刊的钱,却给我发表了一个非法出版物。我要求你们退款。王刚说,你胡说什么,我们是正当生意,从来没有欺骗过什么人,你小子是故意捣乱的,滚蛋,小心老子收拾你。李茂增不示弱,拿出那本杂志和汇款的收据。王刚不听他解释,一挥手,那两个膀大腰圆的家伙一起动手,把李茂增暴打了一顿。李茂增被打得遍体鳞伤。他们又把李茂增拖上一辆面包车,扔到了小树林里。
不知过了多久,李茂增醒了,他摸摸还在,气愤之极的李茂增,他带着伤痕,躺在地上,拨打了110……
后经过警方破案,原来这个王刚是一个高智力骗子,专门利用各种职称评定工作中的论文需求,伪造论文和非法出版各种学术刊物,几年来作案金额已超过亿元。在警方的介入下很快破案,不但追回了李茂增被骗去的钱,而且由于李茂增积极配合警方破案还得到了奖励。这一事件惊动了有关媒体,对此事件做了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然李茂增所在学校的领导也知道了,他们很同情李茂增的遭遇,帮助他联系了有关学术期刊,李茂增进一步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和润色,最后发表在了北大核心期刊上。为此,李茂增晋升为教授。最为让他高兴的是离异的妻子和亲生女儿回到了他的身边。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是淡泊名利的,只是为了满足妻子的虚荣心才去追求教授职称。通过这件事妻子和他都受到了教育,其实依靠组织和领导是最为可靠的。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命运之神就会青睐自己的。
共 516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小说中的李茂增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在这样于世无争的生活下,他是怎么被骗的呢?随着作者的笔触,编者走进这篇小说的核心,走进李茂增的经历,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想象:教师为了评职称、普通作者或络写手为了当作家,寻求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完成自己的心愿,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骗取所谓的版面费。发生在小说中主人公身上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者通过这篇小说,为那些步入评职称的教师和写 好者敲响了警钟,写文字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可以通过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去敲开刊物的大门才是正道,别像故事里的李茂增,等到落入骗子的圈套再去醒悟,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对精神的摧残。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佳作,流年欣赏并。【:临风听雪】
1楼文友: 17:5 : 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流年,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楼文友: 19:22:55 谢谢临风听雪老师的推荐和评论。我小说写的就是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欣康哪些人不能吃
鲁南欣康一天吃几次好
鲁南欣康什么时间吃好
孕妇吃维生素D滴剂有什么作用阴部潮湿吃什么药来调理呢
血糖高吃什么水果好
上一篇:山崖上的那朵花
上一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