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人性中的神性随笔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9-17
一
我一直以为,人性中的神性是以至善原则为起步的人类伟大精神努力的表现。从纷飞的雪散文《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中,我们进一步知道:当人在跨过一条向善的界线时,其实并不难,这只是存在于每个人最原始的基因中,是一种超越本能的精神升华,它闪烁在人们日常里的非常,这就是人性中的神性迸发,是神性中人性的体现。在所有的毫无特殊指向的时间里,神性就在我们心底隐伏,并一点一点证明它的存在。
散文《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就是一个证明,这个证明不能成为绝对的象征事实,但纷飞的雪以此文把人性中的善推向一个广阔的人性边缘地带,使一种形而上的概念成为日常触手可摸的神性体现,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让再普通不过的常人有了神性,并据此让人性的光芒熠熠动人。此文的价值意义就在于此。
这是一个日常的记录,是在字里行间展示生活的本来意义,这个本来意义就是它本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繁杂的事务和纷乱的思绪让我们忘记了它的存在。人们在历尽磨难后才知道它真的就存在于自己的身体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里,这个本来的意义就会挣脱世俗的籓篱,让生活变的简单有趣,并且以一种神性的出世,让人间尤如上帝的花园。奔跑中的疼痛就是一种磨难,是人类精神升华过程中穿过炼狱时的肌肤灼伤之痛,意念挣扎之痛,灵魂窒息之痛。因此,让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是人类至高的精神理想,也是人性与神性互换中产生的灵魂蜕变时的疼痛,这或许就是凤凰涅槃的象征。
“二零零八的冬天,这个城市出奇的冷。”是本文的开头,它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体感和心理的象征符号,作者在读者阅读此文的一开始,就把这个体感和心理的象征符号钉在视觉感受的延伸里,把读者的阅读参与带到作者预定的体验时间和空间,然后不断加强这种象征密码的指向,并为全篇最终的精神跨度的提升,埋下了发芽的种子。
在随后的叙述中作者用一些符号语言和动作暗示,向我们展示了温馨的画面语言和人物特征:“你披着一身雪花进了家门。”这是此文中第一次出现雪花,这个雪花是随着父亲一起出现的,联想文章标题《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我们可以把这个雪花的精神象征和父亲的精神世界放在一起思考,甚至可以与全家人乃至每一个向善的人联系起来一起思考。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的解读中,会加以佐证。
“母亲拿着一块干毛巾,为你拂去发间、身上的雪花,”这段话传达了作者此时想表达的两种意向,从字面上看是反映了一家人和谐的亲情关系,但在作者潜意识的写作中潜藏着一种象征——母亲不希望这个代表高洁至美的雪花情结,在年事已高的亲人身上一直存在,所以就有了下面的话语:“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别再和年轻人一样拼命。”然而站在母亲身边的我,却“看到依然有几朵雪花粘在你的发间不愿离去,在幽暗的灯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只是几秒钟,便融化在你的发梢里,再也寻不见。”这几朵雪花就是父亲对这种代表高洁至美的雪花情结的眷恋不舍,“在幽暗的灯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可以理解为任何高贵至美的情结,在世俗社会里都显得分外刺眼,甚至是难以理喻,生存艰难。然而父亲是知道并习惯这些的,他依旧把这种与身俱有的高贵姿态收纳起来,不肯放弃。“只是几秒钟,便融化在你的发梢里,再也寻不见。”读到这里,我们应该为作者这种极简大美的叙事语言折服,寥寥数语,就将如此大的情感预埋陈设出来,为以后的叙述建立了一个人格意义上的精神座标和象征指南。
之后在此文第一节所有的情感描述叠加,就是对上一段预埋父亲的人格精神座标和象征指南的文本支持。
除了铺垫父亲高贵至美的雪花情结外,在这一节第二次出现了我——作者。第一次是“猛一抬头,看到依然有几朵雪花粘在你的发间不愿离去,”这是一个心灵的震动,而第二次我的出场却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冬夜啊!午夜十二时,墨一般漆黑的夜幕下,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风一阵大过一阵,地上已经积起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次我的出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灵震动,而是在最黑极寒冷的冬夜,迎着大风和大朵大朵的雪花,带着病痛的父亲去寻求救助。此时的我也和父亲一样像大风中奔跑的雪花,一种彻骨的疼痛传遍全身,直抵心灵深处,一种高贵的灵魂在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之间瞬间传递,在最黑极寒冷的冬夜顽强的坚守奋争。此时的女儿背负的父亲(继父)行走在寻求救助的路上,似乎是在最黑极寒冷的冬夜背负着高贵的灵魂,就像在大风中飞舞奔跑的雪花精灵,在艰难的痛苦中寻找灵魂的救助。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悲情象征。
这里出现的车辆代表着救助的希望,希望总会有的,终于得到了救助。此时又出现了一个画面,“你(父亲)看着正大口喘气的我,一边抬起手为我拂去粘在我身上的雪花,一边说,孩子,难为你了!”这一次是父亲为女儿拂去粘在身上的雪花,此处的象征意义应该理解为:父亲深知坚守灵魂高贵的代价,像是在最黑极寒冷的冬夜,在大风中飞舞奔跑的雪花之魂的疼痛,不忍心女儿也为之而承受,承受那本可避免的肌肤之痛、魂灵之伤。然而,有了那次的“用足全身的力气,背起你,摇摇晃晃地朝医院的方向赶去。……自从你做了我爸,我们父女之间还真的没有这般亲密无间过。”灵魂紧密接触,后来的我就会自然挽着你的手,像一朵又一朵的纷纷扬扬地飘飞着纯白的雪花,像极了在夜幕下旋转的舞者,带着那不为人知的疼痛,落在地上,与泥土合二为一……这就是高贵的灵魂和大地的神圣结合。不再濛濛迷茫,将奔跑中的疼痛化为大地上高贵精神的风标,让未来的风把朵朵飘舞的雪花带向一个圣洁之地,而不再疼痛。
二
“当第二年的冬天来临时,雪依然是这个季节最美的天使。”第二节的一开头作者依旧是迷恋雪花的,这种奔跑中有疼痛感至美的高贵精灵,在第二年的冬天,依然是这个季节最美的天使,并驻在作者经过洗礼的灵魂深处。读此,我们可以感知,作者的灵魂深处,包括所有的心身是认同这种疼痛感的奔跑姿态的,因为这是一种高贵灵魂在世俗世界里的坚守,其本身的价值意义就足以让这种奔跑中的疼痛,具有美学意义上的示范,也就构成了其存在的强大思想基础和一种至高的常人无法知晓的精神享受。
“我倚在窗台,聆听雪细碎的脚步渐渐靠近,我听到了雪落的声音,那轻寒的喘息是雪坠落时的声响,一如积郁在我心头的愁绪。”雪坠落时的那轻寒的喘息声,居然恰如积郁在作者心头的愁绪,此时作者的思绪已经是睹物生情,与雪共舞了。雪的精灵,雪的精神,雪的精彩、精美、精致、精妙、精华、精蕴、精朗、精励、精深……都融入了作者的雪之魂里了,在现实中奔跑的雪出现了,那就是作者。
在现实中奔跑的我身心俱疲,“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对待时,突然怀疑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萌生了倦意。”忽然接到母亲的回到家中,才知道原来你又要去那个北方的山村了。作者此时写作方式的独特美感又一次展示:“爸,这回你要听妈妈的,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冰天雪地的,不适合去,等暑假再去吧,我陪你去……”这一段话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头脑中,是作者预备的劝说辞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巧妙的喻设,告之读者:类似这样词语,在先前已有多次的演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多次出现的可能,在此又一次暗喻了父亲做事的耿直性,以及父女之间类似这样的沟通理解似乎还颇有成效,不然母亲是不会拿出最后的解决珍圭。
“我打开你卧室的门,见你正在收拾衣物。你皱着眉,黑着脸,满脸的不乐意。”这一句的巧妙设计,不仅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的猜测,也显示了家庭之间,父女之间一种亲情的常态关系景象。潜台词是:你妈又把你找来了,知道你要说我不爱听的话。所以皱着眉,黑着脸,满脸的不乐意。此时的作者看到父亲这副模样,准备了满脑子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干脆直截了当的说:“爸,你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非要现在去?”多么生动的描写,多么复杂的心理隐喻,作者就这样用极简的语句完成了人物心理暗示、生活环境对接、亲情氛围显示的描述。作者的写作功力非同小可,举重若轻。
后面的父女对话是一种情境的铺设,也是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加强,最后的结局像生动的电影画面语言一样:“你开始不说话,低着头继续收拾衣物。”这是多么带画面感的情感境头,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作者潜意识里的写作常态,能随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将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镜像情感,无痕迹的交叉贯穿,实现了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灵碰撞。因此,作者心中的这一段感慨呼之欲出,完成了对父亲所有的性格意义上的情境铺垫:“我望着你,深深地晓得你我虽无血缘之亲,但我们父女一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我明白,你我骨子里的那种倔强是那么的相似,认定的事非要去做,任谁劝都无济于事。”然后继续用我望着你,完成了对父亲骨子里的那种倔强的轶事回顾,将一个高贵具有神性的灵魂展示在读者的眼前,让人唏嘘。这里有一句话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我明白,你我骨子里的那种倔强是那么的相似,认定的事非要去做,任谁劝都无济于事。”你我骨子里……这里用一个简单的“我”,就将自己也顺势展示了一下。多么让人拍案叫绝的写作手法,简直有神助。
忽然感到对“濛濛”一词感到了兴趣,作为汉语词汇,“濛濛”一词的释义有迷茫、纷杂、浓盛三个意思,这主要是从这个词的产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表达意义的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两次“濛濛”,一次是母亲说:濛濛,记得叫车去……第二次是“你(父亲)的一声“濛濛”,把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拉回,我看到了你眼神中的清亮,仿若一股清泉流淌进我的心田。”这两次“濛濛”的出现,母亲的那次没带引号,父亲的这次是带引号的,因此这个“濛濛”还需费点思量。高明的作者在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起名字时,总是煞费苦心的,因为这个名字在文学作品中是这个人物命运或特征的象征符号,就像曹雪芹给《红楼梦》里的人物取的名字一样。我们试分析一下此文中出现的“濛濛”,正如读者理解的一样,母亲的那个“濛濛”就是对爱女的爱称,如果从迷茫、纷杂、浓盛这三个意思中选一个代表的话,我倒更倾向于这三个意思都包括了。可以想象:“濛濛”是作者的小名,在古代小名是人未成年时的称呼,主要是避免老天降灾收人时误以为这些名字是物品,而躲过一劫,所以中国许多小孩的小名都是阿猫、阿狗、花草、石头之类,当然叫起来也有亲切感,就像养了一个宠物一般。成人之后就要起正式名字了,是为了赋与其神圣的职责和美好的未来。母亲这里的“濛濛”只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留恋,是一种专属的特别意义,即:我是你的母亲。
父亲的一声“濛濛”之所以带引号,或许是继父的原因,就像长辈们称呼小孩时喜欢用小名一样,有亲切感。但此时我更愿意理解为父亲的“濛濛”,更倾向于“迷茫”之意,是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呼唤,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沟通,是一种理解。因此,你的一声“濛濛”,就能把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拉回,让我看到了你眼神中的清亮,仿若一股清泉流淌进我的心田。这里的“濛濛”完成了多层的灵魂对话,是作者(迷茫)与父亲(智者)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对接,从而产生:“爸,我请假陪你去,你别担心,我去说服妈妈。”这样的神奇现象——说服者和被说服者之间的角色互换。这就的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根基,就是在奔跑中雪花的疼痛感发出的神圣昭示:为了信念和执着,所有的疼痛都是勇者必须的承受,就像躺在荒原的斯巴达的勇士一样,他们用信念、理想和牺牲支撑起这个民族的希望。
三
一周后,我陪着你,被眼前那个银白色的世界惊呆了: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啊!这是一场与雪真正的相遇。
在这里展示了雪的真正的精神,可以说是父亲与女儿一次集体朝拜,此时的父亲与女儿的精神象征意义更多,父亲已上升到神性的指代,带领着女儿通过这次灵魂的洗礼,要将神性注入女儿的人性之中,从而在痛苦中完成人性中的神性蜕变,从而使人更像人。
这是一次怎样的精神洗礼呢?
雪在此承担了考验意志的神圣使命,“这一程走得很辛苦,天上是鹅毛般的大雪,地上是厚厚的积雪,一路是高高的陡坡,我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却看不出你有丝毫的疲惫。你接过李校长递过来的木棍,拖着一个沉沉的箱子,一步步支撑着向前行进。”这是一个什么图景啊,像不像一队登喜马拉雅雪山的勇士;像不像在地球的两极冒着风雪在冰雪荒原探险的探路者。然而,此时的他们正用自己卑微的身躯去寻找高贵的灵魂,这种高贵就潜藏在所有在路上看到的每一片雪花之中,他们就是衣着简朴的中年妇女——李校长;是那些学生——“朱大亮”们;还有与之相随相依的这片雪地上的父老乡亲……
天将黑,北方山区的天空一片沉寂。
一行人走在雪地上。彼此搀扶着一起步行,几次摔倒在雪地里,手掌磨出了血泡,但每次都支撑着木棍艰难地站起来,互相鼓励坚持着。此时的我在心底发出了深深的哀痛:“你不知道,那一刻,我有多心疼你,这一幕要是让母亲看到,她一定会更心疼,一定会痛哭。”这里的我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大“我”,是一切善良的人们的总称;这里的母亲也成了宽泛意义上的母亲,是亲人,是大地之母,是悲悯的天地良心。
“雪越下越大,看着在雪地里蹒跚而行的你,我忍着不掉一滴泪,为你拂去身上的雪,用搓得暖暖的双手去温暖你冰冷的脸了……”
我要为你(父亲)拂去身上的雪了,我要用搓得暖暖的双手去温暖你冰冷的脸了,这是一次真正的灵魂洗礼后最真挚的精神体贴;是在雪地上行走的人们思想间的真诚互爱;是怜惜高贵灵魂如此受难的深沉悲悯。人性中的神性又一次在疼痛的奔跑中让高贵的灵魂得以昭示。
四
“这是一次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的行程。……我们战胜了内心那个小小的自己,终于换来了一个强大的自己。”
读到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意大利著名诗人阿利盖利·但丁正伏在桌前创作他的长诗《神曲》。作者和她的父亲,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们,就像是奔跑中的一朵朵疼痛的雪花,用自己的生命“匍匐在雪地里,用身体触摸着雪,聆听大地颤动的心跳,聆听那些与雪有关的隐忍的生命细节、那些固守的信念与坚定的执着,以及那些马不停蹄的奔跑的疼痛,”来书写自己亲历的《神曲》:
我是但丁,父亲是维吉尔。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路上,我们和所有的灵魂交谈……
与你一起在北方的雪天坚守着同一种信念。
此刻,我所拥有的快乐,都是源于这场北方的大雪,它纯洁了我的内心,令我的灵魂得以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一切都源于你,源于长白山脚下的那座小山村。
眼前的景象却是春天般的明媚……
附:
【流年】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散文)
转到页 【编者按】从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中找到“神性”这样一个切入点,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是纷飞的雪的绝品文章,我对那篇作品印象深刻。我感动于一个为人师者的伟大,也感动于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爱,更感动于她对父亲精神高度的追随。其时,我只是把她与父亲这段故事作为个例去解读,去欣赏,并从中汲取那些良善与崇高。而本文作者,却从她与父亲的故事中,从她成功超越自我的这段经历中读出人性中潜藏着神性。作者说:“我一直以为,人性中的神性是以至善原则为起步的人类伟大精神努力的表现。”而这种向善的取向“是存在于每个人最原始的基因中,是一种超越本能的精神升华,它闪烁在人们日常里的非常”,总会有一个不确定的时刻,让人性中的神性迸发,“并据此让人性的光芒熠熠动人”。这是一篇很独特的解读,不止于表象,不流于肤浅,而是通过对原作细节的研读去探讨其深层次的表达,在肯定、褒扬原作主人公的同时,把触角向着人性隐秘的角落延展。这种延展让读者对人类更有信心,对自己更有信心:哪怕我们一直表现平庸,哪怕生活中我们一直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小”,要跨越向善的界限其实都不难。至此,文章与原作殊途同归。佳作,力荐!【:石语】
1楼文友: 22:4 :24 南山大哥对雪的绝品作品的解读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绝对的大家手笔。
文章与原作珠联璧合。
话说,为了写这几行按语,俺又重温了一遍雪的佳作。
欣赏,学习!
2楼文友: 10:10:12 又见石语,今天会很开心的。石语的编按独具韵味,总是能看到文章里一些细节和情节的内容特指,足见石语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的精神状态是美好的。你对我的编评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大的手笔,但我真的很喜欢你的美喻,真心觉得很开心。谢谢你朋友! 人生如梦
楼文友: 12:49:17 细细品味,默默感动。说实话,快餐式的文字似乎充斥了我们的视野,也习惯了被迅速喂饱我们的眼睛,所有挑挑拣拣更是常有,故而,这样的评论越发让人感动,作文,作人,有如此知音,夫复何求? 奋发向前,风雨怎能摧毁果敢和坚韧......
回复 楼文友: 17:52:42 感谢李评的一贯理解和支持,说实话,我对作品的理解尚欠火候,不能完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只是一个尝试。纷飞的雪的作品非常好,我还试图再写一些读文随笔,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理解力,同时也从作者的文章中学到许多东西,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我今天透漏出一点信息,希望大家都写一点读文笔记,提高自己。问好朋友了!
4楼文友: 14:15:45 一口气拜读完南山老师的解读,深邃,精细,感人!学习了,小鱼问候老师,午时茶??
回复4楼文友: 17:56: 7 小鱼你好,别来无恙乎!你的诗一般的留评给这个冬天带来温暖,让南山冬景煞是好看。不再多言,有空私聊。问好朋友了!
5楼文友: 21:0 : 8 超越人性便是神性。文章具有新意,更有深意,直抵人性!
作者眼光独特,读罢此文,很是受益,感谢作者的分享!
6楼文友: 06:01:02 感谢玫瑰惠顾指导,写文章让人读懂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努力付出。很显然玫瑰是理解了我的文字,就像我理解纷飞的雪花飘落在大地上的感觉一样。人生就是一个美丽的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可以接受人神共舞的精彩瞬间,也许我们都可以拥有更美好的自己。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7楼文友: 04:51:55 昨天看到纷飞的雪的散文集《亲爱的旧时光》出版,我建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收藏起来慢慢看,因为这本书开创了一个散文创作的先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纷飞的雪以她的方式告诉人们 散文还可以这样写!另外还有一个收藏的小价值,就是这本书的序、书评和书本身太不成比例,这种现象绝无仅有,也是一个卖点。 人生如梦
8楼文友:- 0 14:41:00 南山一支笔,如有神助,剥丝抽茧,层层深入,令我钦佩不已。钦佩之余还有感动,自己的文,被人如此解读,不枉那么多年的坚持。谢谢南山,珍存大作。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8楼文友:- 0 17:44:47 说实话,我是最应该感谢作者的,因为在我的阅读历程中突然有了一个久违了的震惊感动,纷飞的雪不寻常!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其中不同的新思维出现诞生了不同的文学流派,这是人类思想交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火花,它产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由一个人们没想到的人完成这个文学的新座标。当我读了纷纷的雪的一些散文后发现,这种写作方案和写作态度前所未有,是一个全新的散文模式,其中的文字组合精神超越了在这条路上苦寻的许多人,这不是偶然,而是多年的与身相随的人格精神在文字领域的一个突破,其意义尚待观察读取,但我深信这是一个文字的新标杆,不信,你们拭目以待!
9楼文友:- 0 15:2 :54 《人性中的神性》一连看了好几遍,作者把文章当成随笔,我感觉它就是一篇精美绝妙的作品赏析。
看了此文,又忍不住回头看了几遍原创作者――纷飞的雪的散文《每一朵雪花都是奔跑的疼痛》。眼睛在两篇文章里来回奔跑着,眷恋着,疼痛着,感动着,激励者,熏陶着,迷醉着,醉了身,醉了心,醉了一路情感的美景。感叹原创作者――纷飞的雪的笔功魔力和魅力,感叹有一个知她懂她解她的文学知音。如果不下一番苦工,不用心咀嚼、品味,不渗入骨髓地剖析,是写不出如此精彩的读后随笔,一字字,一句句,进行解剖,用犀利的文笔之刀,层层剥落、挖掘、延伸。
假如,原创文章是物质生活过度到精神灵魂的生活,那么此文的读后感就是将她的精神灵魂的人性进行提炼,拓展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广度,是从人性升华到神性的点缀。使文章的内涵超越了自身的修为,把人类的人性神性综合迸发,看似写大自然的雪,其实是借喻具有雪之圣洁高贵的父亲情操,以及高雅的人格品格。更是借喻现实中的雪,除了工作就是流年,作为逝水流年的领航人,带着一群天南地北的文学爱好者,为圆一个文学梦所付出的心血汗水,每一步的成功,都是奔跑的疼痛的结晶。
作为一个作者,最大的喜悦、成功和胜利,莫过于有一个真正懂她的文学知音,能想她所想,能走入她的文字灵域,能有感同身受的体悟。如同本文作者说得那样:奔跑中的疼痛就是一种磨难,是人类精神升华过程中穿过炼狱时的肌肤之痛,意念挣扎之痛,灵魂窒息之痛 当我看到这段话时,看得心灵震颤,灵魂几乎出窍,唏嘘不已,虔诚膜拜作者的饱读诗书,学识的渊博,文字功底的深厚。精炼的语句,强悍的笔锋,字斟句酌,铿锵有力,这样的随笔,值得学习,值得品读。为原创点赞,为本文点赞,为编者点赞!欣赏佳作!倾情推荐!
10楼文友:- 0 18:02:5 读了苦尽甘来的赏评,南山十分感动,因为你是用心写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标空间生活,在自己的思想空间畅想,其人格的象征和魅力其实是不能隐藏的,它就闪烁在一个日常的空间,就看你能否发觉,是否理解。今天通过你的这段话我知道了你的审美态度,你的做人的精神,你的文学修养,还有你的灵气。谢谢你朋友! 人生如梦
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作用
欣康哪些人不能吃
高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生物谷灯盏细辛胶囊作用有什么尿频夜尿增多吃什么
儿童口臭是什么原因
上一篇:江南散文冬瓜熟了
上一篇:月光两代人的接力棒问题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