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原为2017年湖南省报告文学作家班学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03
本网讯(记者 刘香林)12月24日上午,著名文学评论家丁晓原受邀在毛泽东文学院为2017年湖南省报告文学作家班学员进行文学讲座。他以 作为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方式 为题,为学员讲授了一场精彩的文学课。
讲座现场
丁晓原讲授 作为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方式
丁晓原作为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对中国的报告文学的历史和作品都非常熟悉,对报告文学的发展有其独到的见解。他首先讲述了历史与全球视野中的报告文学,认为报告文学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国文体,而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历史存在的国际写作方式。报告文学,作为叙事性非虚构文学,要把握叙事的时代性,善于发现具有故事性的选题,创造报告文学叙事之美。他列举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详细讲解了报告文学的文学叙事性和非虚构,认为叙事性非虚构文学的故事性是叙事性文学之本,在新世纪全媒体时代,挖掘新闻背后故事才有优势。他提倡报告文学作家创造报告文学叙事之美,在新的社会文化生态背景中,报告文学作家需要更自觉地 文学地报告 。他将报告文学定位为非虚构文学叙事,其核心是以个人的方式,非虚构地再现多质的对象世界, 个人方式 其义项是丰富的,重要的是个人的体验、感受、思想、精神格局语言等。
在报告文学文体特性中,最不易说清的是文学性。文学性的建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一个难题,如何达成文学性,可能有多种路径和不同的方法。报告文学文本的叙事性,是其作为叙事文学样式的重要命意。非虚构叙事性是报告文学文学性生成的基础。他认为报告文学 不好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的叙事性不足,故事性不强,作者应该从把握叙事的时代性,善于发现具有故事性的选题、强化非虚构叙事的自觉,具有讲述意味故事的能力和注重叙事的个人性与语言表现力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课后,学员们和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授课老师链接:
丁晓原:著名文学评论家。江苏常熟理工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评委。主要研究报告文学和散文,出版《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中国报告文学三十年观察》著作10多种,主编出版《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报告文学2001-2010》,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本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200多篇。《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获首届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奖。
|梅州中医白癜风医院宝宝不消化怎么办内蒙古妇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