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一年多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13
迁居一年多,新居不再新,洁白的内墙像长了老年斑,决定再抹一层白。
油漆工很好找,电线杆子上就有他们号码。刷墙无需技术含量,把住油漆品牌关便是。
价格谈妥,一师一徒就进入了程序:打砂纸、刮腻子,搅匀乳胶漆,滚筒推上墙。师傅三十多岁,说话大舌头。他自我介绍他叫:“造推亮”。问几遍才清楚,叫“赵天亮”。“赵”,他说成“造”;“天”,说成“推”。
散兵游勇的工匠与正规装潢公司不同,我得负责他们安全。他爬高,我就扶凳子、把梯子。“‘你捣’真细心。”他说。“我捣?我捣谁细心啊?”我迟疑片刻,立马意识到,这不是骂人,是我家乡语音——“大舌头”夸我呢。他把“领导”喊成了“你捣”。“大舌头”是我老乡!
“蹦咚”一声响,他冷不丁地窜下高凳,捂着耳朵直奔后院。一惊一乍,我吓懵了,跟着他就仓惶窜出门外。“造推亮,咋啦?”我魂不守舍,问道。“外面放炮仗。”他吼着。我又好气又好笑,真想骂他一顿。鞭炮又不是雷管炸药,值得这么惊乍、夸张么!这大人怎么怕炮仗?他说他家过年都不放炮仗。我说,你一定没当过兵。他嘿嘿一笑:“我平脚。”“啥平脚?”我问。“脚板心是平的,没凹槽。”他解释说。“哦,‘平足’。”我明白了。
“‘你捣’,莫笑话哦,我没文化。”说着,又爬上高凳。其实,我没笑他说“平脚”。匠人圈子有圈子的术语或惯用语,如同络语:“我”写成“偶”,“什么”说成“神马”,这与文化高低无关。我是笑他横担在脑袋上的两只揸揸的大耳朵也刷上了漆,样子很搞笑。
“三代不念书不如一圏猪。”他自言自语着:“我爷爷说的。”
“你是清河镇人吧?‘你捣’(领导)我也是那里人。”我也说着家乡话。他“嗯”了一声就没再言语。我不便多问。这个时候攀老乡,不明显想占人家便宜么?说不定我认识他爹,说不定是他长辈,工钱还怎么算?
“‘你捣’,我可知道你哦。你大名炸雷贯耳!”匠人圈子,语言丰富,如鱼儿跳跃、繁星闪烁。“如雷贯耳”说成“炸雷贯耳”。“炸雷”的“炸”要比“如雷”的“如”更形象生动,更有分量。洗净了铅华,跳动又闪光的语言,朴实又耀眼的词汇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我说,刚才隔壁炮仗并不炸雷贯耳,怎么吓成这样?他说,从小被爷爷吓的。爷爷说炮仗就是炸弹、雷管,能炸死人。过年或村里人家办喜事放鞭炮,他都捂住耳朵逃得远远的。
赵天亮仰着脑袋推滚着屋顶,我越看他越像一个人:小脑袋,奓耳朵,鼻孔朝天,门牙外露,肤色黝黑——但,那人姓桑,都死了三十多年。长相酷似的很多,可哪有诸多特征相雷同啊?看着“造推亮”,我就想到了死鬼桑大槐。惨死的场面恐怖、血腥,心惊肉跳。好多天过去,我都不敢一人睡觉,眼前老闪现出他那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血淋淋的尸体。
“你赵天亮名字谁起的?”
“爷爷。”
“我炸雷贯耳,听谁说的?”
“爷爷。”
若再问下去,他还将继续“爷爷”,好像没有父亲似的。
既然是我的小老乡,既然长相与桑大槐似同一个模具铸出来的,我料定,他不是他儿子,也是侄子。“你随你母亲姓吧?你爷爷姓桑!”我忍不住了。
像被利器捅着了痛处,他停下手里活,直愣愣地看着我,显出些许惊讶。我递烟,倒水。没再说下去。
他父亲就是桑大槐,我确信无疑。桑大槐比我长几岁,高两届,初一就回家结婚了。
那天下午放学,门口人的嗓音都变了调,惊恐地传递着一条可怕的信息:“桑大槐炸死了。”这不啻于晴空滚动一道炸雷。我和几个同学一口气飞奔到三里外。在场人个个面色如土,腿肚打颤:桑大槐四肢并拢躺在血泊中。脑袋像耳锅砸去一半,右耳朵不翼而飞,右脑壳被削去大半;木质站柜的两扇门被巨大的力量撕碎,墙壁、家具上溅满了鲜血和带血肉的碎布片……他身旁铺着厚厚的草木灰,血腥味直钻脑壳。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第二天上课,桑大槐一下就成了激励我们学习的精神动力和活教材。“知识使人走向文明,走向光明;无知就贫穷,就愚昧,就死亡……”老师不断强调着。课后,每人写一篇作文:《桑大怀告诉了我们……》大有声讨、批驳之势。
那天收工,桑大槐路过后山碎石岗,一脚踢出一只半截香烟似的小铜件。铜件金光闪闪,两头缠绕着两根细铜线,他喜出望外。一到家,就将铜件放进站柜,铜件两头系好电线,拿来干电池,关上柜门,耳朵贴近木门,正负极通上电,静心谛听起来……
“炸药靠什么引爆?雷管。雷管有电引爆和导火索引爆两种。电引爆的雷管是铜质,跟半导体二极管差不多,”说着,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大的雷管图形,反复讲解着:“无知啊!即使它是二极管,没有喇叭能听到声音吗?麻木,葬送了青春,无知,断送了生命。他家后山整天开山取石,放炮不用雷管炸药用什么?谁能把二极管丢到碎石岗?没吃过猪肉,还没听过猪叫唤……”教鞭捣得黑白咚咚响。“桑大怀告诉了我们什么?咹?”老师喉咙沙哑,话语带着哭音。当年桑大怀也是他的学生。
桑大槐告诉我们——不读书就愚昧无知,就意味着贫穷与死亡。整座校园,朗朗书声代替了嘻嘻哈哈的谈笑声。
面对桑大槐的“模型”,悲情油然而生:是他父亲的鲜血和生命催化和点拨了后人,我们才不至于继续“二极管”……然而,我更明白了“造推亮”为啥怕炮仗的原因。
桑大槐家惨不忍睹,母亲晕死过去,他父亲抱着才几个月的孙子老泪纵横……
“我爷爷说,念不好书,做个漆匠也很好。”他脸上显出一丝儿笑容。笑容里,夹带着些许勉强与无奈。
欣慰的是,赵天亮比他老子进步了——他带徒传艺了。
共 216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句格言,谁说的,已不重要了。然而,人要生存于这个社会,要有最基本的生存技艺。那么什么是知识,在这社会上如何生存下去,如何能其它人很好的相处,这就是知识。至于,那些书本上的东西,如果不能化为生存的技能,那些就不能算是知识。[:风残云]
1楼文友: 20:54:0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记零星感悟
2楼文友: 20:54: 0 很不认同文中那位老师的做法。 写支言片语记零星感悟
楼文友: 20:54:50 期待您再次赐稿。 写支言片语记零星感悟
4楼文友: 21:59:46 知识改变命运,这不一定是真理。很多没啥文化的人创业当了老板,而有些大学生反而去哪些老板哪里打工。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换为生存的需要,那就不是真正的本事。作品文笔流畅,幽默诙谐。很不错。赞一个。
腰疼后背疼是什么原因肥胖症手术治疗指征
上海治疗牛皮癣方法
上一篇:奋斗了多日
上一篇:文黄瑞槐br山牵那水
- [经典语录]李宗原 ‖ 节日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香港画院名家作品邀请展
- [经典语录]为什么据说茶客都比较喜欢收藏易武茶呢?
- [经典语录]咖喱酱证件照曝光,眉目清秀颜值颇高,还意外撞脸白冰
- [经典语录]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经典语录]妈妈“乱数数”散手娃喝药火了,网友:但凡有幼儿园文凭也不至于
- [经典语录]冯远征大8岁老婆太身为了,同框小28岁蒋欣,穿蓬蓬裙竟似同龄人
- [经典语录]海洋水质的网站监测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 [经典语录]把女朋友当女儿养的男生也比较聪明 女孩子本来就是你越宠爱 她越可爱的 你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和保护 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