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添加剂赚大钱的矿物质水计划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2-01-07

各个品牌的矿物质水在市场上一直卖得很火。很少有人追问,在水中添加矿物质类的食品添加剂,有必要吗?会安全吗?消费者一般把矿物质水等同于矿泉水,以为对人体有益。

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提出了否定意见,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禁止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建议》的议案。

柏广新认为,在饮用水中添加的人工矿物质类的食品添加剂,起不到任何作用,技术上完全没有必要,安全上根本没有长期监测与风险评估。商家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商业宣传与牟利之需。他呼吁,国家应通过立法或行政规范的形式,禁止在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保障国民饮水安全。

这样的提醒使人们突然意识到:饮用水是不应该有任何人工添加的。而许多人把矿物质水作为日常生活饮用水的一部分。

故而,“从食品安全角度看,饮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和人工矿物质难保终生饮用安全”。柏广新虽未具体点出企业名字,但明眼人都知道一直备受诟病的矿物质水将面临有无存在必要性的考量。

调查发现,确如柏广新所言,矿物质水一开始就产生于市场营销的需要。

2003年,某品牌在国内较早推出了矿物质水,这个新水种很快成了其攻城利器。

众所周知天然矿泉水对人体有益,可是由于水资源较少而且国家控制开采,天然水的水源必然成为利益争夺点。此外经过2000年那场纯净水和天然水的水战,人们普遍意识到纯净水缺少营养物质,比如我们熟知的钾、钙(钙食品)、镁、硒。于是公众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意识,以为经过人工配比的矿物质水,就像矿泉水一样有益于人体。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某公司开发了矿物质水,在纯净水中添加硫酸镁和氯化钾。更令人担心的是,硫酸镁并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而数家矿物质水均加这两种添加剂。

由这两种添加剂打造出来的新概念――矿物质水在短短几年内为某公司获得巨额利润。根据某公司年报,2006年某公司营业额23.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饮品类营业额大幅上升55.7%至10.9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46.9%――首次超过了其主力板块产品方便面。其饮品类别之一的矿物质水可谓功不可没。

按照台湾媒体的说法,2007年某公司打算斥资111亿新台币(折合27亿元人民币)扩充其瓶装水产能――此时的水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饮品类的市场争夺,已经关系到其上市公司的多种指标。

2007年7月1日,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新标准中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pH值标准为6.5―8.5(偏碱性)――一场新一轮水的酸碱性大战开始。非矿物质水厂家找到了打击矿物质水的工具。

首先纯净水是呈弱酸性的,在纯净水基础上添加硫酸镁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则进一步增强了其酸性,于是在pH值的试纸面前矿物质水的酸性指标往往小于5.65――比酸雨还酸。但是国家标准也是允许6..0的微酸性生活饮用水存在的,不过在偏碱性水更健康(健康食品)的宣传攻势面前,矿物质水阵营开始松动。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去消费矿物质水。

在国内矿物质水市场,某品牌无疑是个中翘楚――所有对矿物质水的质疑,似乎都是冲着该公司来的。毕竟在过去几年中在瓶装水领域把人工添加把玩到极致的正是矿物质水。

□ 本报 袁 元 天天营养>>资讯中心,更多精彩:质量安全,

健胃消食片
孕期便秘怎么办
健胃消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