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主席七律长征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31

读毛主席《七律·长征》,传唱经典

诗文/ 八月桂花+网络

编揖/八月桂花

图片/ 网络(鸣谢)

配乐/七律·长征

2019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3周年纪念日。

每一次的回眸,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强化,都是对美好未来的瞩望。

一一题记

七 律·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958年12月21日,对自己的诗词作注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读《七律·长征》有感

伟人妙手著诗篇

您渡尽劫波气度不凡

指点四海驰聘神州

那逶迤盘曲的五岭里

腾溅着细浪

那磅礴云天的乌蒙下

脚踩着泥丸

这些

都被您披肝沥胆的豪情视为

等闲

时光飞逝

无数双鞋底被坎坷磨穿

金沙江边的潮水拍打着崖壁

的岩石

大渡桥头的铁索刺激着战士

的肌骨

然而

您却冒着泸定桥的枪林弹雨

引领三军冲锋向前

那岷山的千里积雪如

风刀霜剑

这是长征中的虎口难关

当队伍成功跨跃之后

敌人被吓得人仰马翻

终于

在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

您历尽艰辛到达陕北延安

看到那巍巍壮观的宝塔山

此时此刻

您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遥望着两万五千里的苦难

于是您妙笔生花

写下了《七律·长征》

这传唱万代的诗篇

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央、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长汀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的转折点。

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转移时经过:

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多达430余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聆听数十年前的寒风

从耳畔呼啸

踏进泥泞的沼泽

一个前所未闻的故事

正在述说

1934年长征伊始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雪山 沼泽

草地 峭壁

残酷无情

着草鞋 踏荆棘

涉深渊 飞越雪山

煮野菜 啃树皮

顽强维持生命

奋勇冲锋陷阵

1936年突破重围

长征胜利

行程二万五千里

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智慧 毅力血肉之躯

谱写出壮美的颂曲

逝去的英灵已无从寻找

立地的丘沼石垒

植被与血迹

将铭记这一切

万古珍藏

关于长征的意义,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者和他们的走狗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和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党。没有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这是一段非常经典的论断。它形象直白、朗朗上口,已被很多读过它的人牢牢记住,长征也因此在人们心里更加鲜活。

在欢渡国庆70周年,抗战胜利74周年、长征胜利83周年的日子里,重温红军的长征路,重读的巜七律·长征深切感受等老一辈家对中国事业的巨大贡献;深切感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人类奇迹的艰难;深切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饮水思源,这样的人,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让人落泪,让人感恩,让人牢记,让人奋起!

致敬英雄!不忘初心!

永远怀念!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孩子晚饭不消化怎么办
患勃起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文立坤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