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8-23
那时,咱家穷。你大姑姥家有钱。你大姑姥没孩子,你姨是被你大姑姥养大的。
说这话时,母亲的目光盯着自己手上的咬了半截的馒头,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很难猜出她心里在想什么。
我的大母亲两岁的姨,从小寄养在我那有钱却无子的大姑姥家,读完了师范,当了教师,因教绩突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现已退休,退休金每月有四千多元。而母亲,因家贫,初中只读了一年就被迫辍学,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家里家外忙得脚步不停。
那年,我十八岁,跟着他们几个男生去盐摊推盐包。一天一个来回,中午拿一手巾包地瓜干当干粮。一车盐包足有二三百斤,第一次去时,没经验,走得累了就停下车在路边歇,谁知一歇就推不动了。那几个男生鬼得很,自己先跑了。眼看天黑了,着急加害怕,差点把盐卸在半路上。幸亏还有同村一个女伴,那天回来时,都晚上十点多了。
母亲说这话时,刚吃完饭,一桌子的狼藉还未拾掇。母亲的面色很平静,但语气中却透出一丝掩饰不住的骄傲。
我的母亲,下学后用尚嫌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养活自己和寡母的重任。风里来雨里去,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遭过,但她却从未抱怨过什么。
最累的是抬盐包了,那盐垛堆得有两个人那么高,一条一尺多宽的厚木板这头搭地上,那头搭盐垛上,人走在上面忽悠忽悠地直颤,眼睛都不敢朝下看。一麻袋盐二百斤,两个人用一根粗杠子抬到盐垛顶倒掉盐,再下来接着抬。这本来是男人干的活,我倒不图多挣几个工分,就图中午能分一个玉米面饼子。那是60年,哪有什么吃的啊。饿急了也就是摘几个山枣捡几粒花生糊弄肚子。就靠着这一天一个饼子,我和你姥姥才熬了过来。我那时长得矮,十八岁了比装了盐的麻袋也高不了多少,没有愿意和我搭帮。幸亏你芳姨,她长得又高又壮,让我在前面,她用那粗胳膊一拨就把死沉死沉的麻袋拨得离我这边远点儿……
母亲说到这儿正在收拾满桌子残羹剩饭的手停了下来,眼睛定定地盯着对面的墙壁,目光有点虚浮,像是在回味着什么。夕阳的余光顺着窗玻璃挤进来,将母亲脸上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芳姨,我小时候见过的,常来我家串门,确实是长得又高又壮,说话也高声大嗓的。长大后便没再见,听说是去她闺女家里了。
60年,我和你姥姥这样孤儿寡母的最吃亏,偷不敢偷,争不能争,一年两个人只分了九十斤玉米二斤油。那时,吃油是用筷子头沾着往锅里滴,吃饭就是玉米面和着粉碎的花生蔓儿和玉米芯棒。那年,我和你姥姥吃光了头年攒下的一垛花生蔓儿,和还没来得及烧的玉米芯棒,运气好的时候能捡几片烂菜叶子,丢锅里煮煮不用油也香得很。其实,连锅也没,锅早被收去大炼钢铁了,我和你姥姥是用脸盆煮饭吃的。
母亲已经洗净手,安详地用围裙擦着手上的水珠,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她并不是在苦大仇深地控诉或发泄,她是把这段经历当故事来说的。在那个全民狂热的年代,在那个全民皆饿的岁月,母亲觉得,那样的生活很正常。
还有呢?你们那会儿还有哪些故事呢?
我把母亲扶到火炕上坐着,小心翼翼地问,生怕触动了母亲内心深处某根稳秘的弦。
再有,就是和你们几个有关的事啦。你们的父亲,为了让家里有个男人,放弃了在部队提干的机会,自己拿了档案跑回来了,他脾气又不好,谁找他做工作他呛谁,最后谁都不理他了,他心安理得地在村里当起了农民。要不,你们也应该是干部子女了。
母亲的语气带了点开玩笑的口吻,憔悴的面颊上竟浮上一抹红晕。
想不到,我那个脾气暴躁让人敬畏的父亲竟有这么伟大的一面,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
其实,当农民有什么好?就算是当队长当支书还不是个干活的头头?你们的父亲是条龙啊,生生地把自己憋成了一条虫。他心里也憋屈啊,他好乱发脾气,你们也都大了,让着他点儿,别和他争。
母亲的语气伤感起来。
要说难,那几年也真够难的。你们都还小,你爷爷老了,你姥姥又得了半身不遂,行动不便。那几年,我就没一天半夜十二点前睡过觉,没睡过一个热炕头。
哦,这事我记得了。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是没房子住的,随姥姥一起挤在三姥姥家中。三姥姥家的房子是那种老式的小屋,说是三间,还没后来的两间敞亮。除了门,只一扇木格子窗,窗上糊着窗纸,大白天的进屋也得点灯,否则就要摸黑。后来,父亲瞅着生产队下工后和上工前那一点点空隙时间,凭着满身的力气脱了几百块土坯(也或许是上千块,那时小,不知道数目,只是觉得很多),又搬来了一大堆的石头,拿出自己几年打拼攒下的几个钱,请了瓦工,在村后无人问津的那块废地上,盖起了四间大瓦房。那房子,前后都有窗,而且是玻璃窗,宽敞明亮,曾让我骄傲了好长时间。房子盖好后,我们一家还有姥姥爷爷都搬了进去。还清楚地记得那房子的格局:中间一间是做饭和吃饭的地方,东西两边一边垒着一个锅灶;东边一间爷爷住,西边隔出两间,连着锅灶的一间是姥姥的房间,余下那间是父母的卧房。至于我们姊妹几个嘛,哥哥随爷爷睡,我和妹妹跟着姥姥睡。母亲为了让年老的爷爷和半身不遂瘫在炕上的姥姥有个热炕头,就轮流着在东西两个锅灶烧火,常常是吃完饭了还添一大锅水烧开,不为用水,只为暖炕。
不那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两个都是老人,偏着哪头向着哪头都不合适。要说你们的爷爷也是个勤快人,平时也没少帮衬着干活,只是他不会说话,听着让人寒心。你们的大伯没养过你爷爷一天,只是每年过年送两个包子。老人,总要靠儿子的,谁养不是养呢?我也不计较这个。可是,那年,你姥姥眼瞅着就不行了,屙屎撒尿的连裤子都提不上。你爷爷那头我就顾不过来了,我和你大伯家商量,让他先将老人搬家里养几个月,等你姥姥老了我再搬回来。结果你大妈就吵上门来,我满指望着你爷爷能帮我说句话,可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也没白用你养啊。你听听,这话呛人不?我也是一时气,就和你大妈吵上了,说养老两个儿子都有份,我养了多少年你就得养多少年,逼着你大伯将你爷爷搬过去了。结果,就在那一年,你姥姥走了不几个月,你爷爷也去了。都怪我,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咋不能忍一忍呢。
母亲的眼角泛出泪光。我知道,母亲内疚;我也知道,这事怪不得母亲。那年,我已经懂事了。我爷爷带着自己的铺盖去了大伯家,被安置在一间没人住的小屋中。当时天还冷,尽管身下铺着电褥子,可睡了一辈子火炕已经习惯了火炕的老人,哪里受得住没有温度的环境?
可是我的母亲,我的苦命倔强敦厚而隐忍的母亲,却总是习惯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
母亲的声音低下去弱下去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合衣靠在被子上睡着了。我轻轻地将她身下的被子抽出来,展平,将母亲熨熨贴贴地安置在被窝中,一如我小时候她待我那样。我知道,经过今天一晚上的诉说,母亲的心中会轻松许多,母亲会睡个好觉的。
人老了是耐不住寂寞的,多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说说话吧,哪怕是只听他们讲讲那过去的故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精神的释放和解脱。看着母亲安静的睡容,我心里默念道。
共 274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字我感动极了,竟然发觉眼角湿湿的。这篇文字是那么深情和和富有感染力。作者用母亲吃饭、收拾家里餐桌上和饭后小歇之机以唠家常般亲切又像喃喃自语般讲述了那些过往的故事。文章的构思很妙,运用和母亲的对话,来介绍大姨与母亲的成长的点滴,特别回忆了母亲过早就辍学,做起了重体力活,与男生去盐摊推盐包;讲述了父亲为家庭放弃了在部队得提干的机会,回来养家盖房;娓娓道来了起早摸黑干活后回来孝敬老人的细节。特别是当作者把母亲扶到火炕上坐着,又问:“还有呢?你们那会儿还有哪些故事呢?”生怕触动了母亲内心深处某根稳秘的弦却偏偏触动了。善良孝顺的母亲家里长期赡养着父母两边的老人,爷爷姥姥。当姥姥眼瞅着就不行了,暂时顾不了爷爷,与作者的大伯家商量,让他先将老人搬家里养几个月,等作者的姥姥西归了再搬回来家里继续养。可是那个大伯之妻大妈还不得,竟然吵上门来。通过爷爷的两个儿媳妇的做法对比,彰显了母亲的优良的孝敬长辈的品质,也暴露了那大妈的忤逆行径。当爷爷在大冷天被安置在一间没人住冰冷的的小屋中睡觉时也离开了人世,可这位心善倔强敦厚而隐忍的母亲,却总是习惯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深深内疚着。文字的最后跳跃到现在,唠叨完的妈妈合衣靠在被子上睡着了,溢满笑意的脸上是轻松。“人老了是耐不住寂寞的,多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说说话吧”一下子就把仅仅讲故事上升到一个高度,作者贵在提炼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心得,给予读者心灵的启迪,爱的教育。喜欢读这样的文字。这篇散文写作技巧高明,这种写法比平铺直叙的介绍来得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让人读了感动不已。这种时空大跨越的写作结构非常有特点。佳作,推荐赏阅。谢谢赐稿流年。【:山地7 】
1楼文友:201 - 08:15:4 读完眼睛湿漉漉的,伟大的母亲,善良的母亲,祝福天下的母亲!顺祝如玉蛇年快乐!元宵快乐!
回复1楼文友:201 - 08:48:16 谢谢山哥的美评美按,山哥辛苦,敬茶一杯。山哥,写这文时我心情很平静,可读按时我的眼角却湿了。
2楼文友:201 - 12: 0:28 如玉的文很是感人。在母亲很平淡的叙述中将一个善良孝顺、勤苦能干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勾勒出来了。娓娓拉家常的语言,那么亲切,那么动情。在母亲叙述中穿插的语言,颇具匠心,在内容上既有力地衬托了母亲的伟大形象,凸显了母亲的高贵品质;在结构上也自然地引领出下文。如玉,为你竖大拇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楼文友:201 - 1 :02:06 谢谢风姐姐美评。
楼文友:201 - 16:44:51 读素玉这篇小文,文中的叙事风格,我一下想到了十多年前我看过的山东烟台作家尤风伟的一篇小说《远去的二姑》。浓重的情感都轻飘飘化在 江南烟雨 中。就像母亲老人家在谈论过往的苦难一样轻描淡写。
写情,一般都歇斯底里,就怕情不够。但,于文来说,这是笨方法。看到过受委屈的小孩的哭吗?往往开始时都极力忍着,后,是泪水一滴、一滴的掉。这样的泪滴在人心上格外疼。
素玉这篇干净洗练的文字,占着一个从容,这是真功夫。
问好天下父母。
4楼文友:201 - 16: :57 笔力甚好的一个作品,在冬日里不经意读到,心里有些暖,有些愉悦。好的作品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甚过一支烟、一杯茶。为作品献分支持一下!祝文友创作更进!
回复4楼文友:201 - 14: 6:2 谢谢铁禾文友。遥祝冬安。
最健康的减肥瘦身方法
产后具体瘦身安排
体重超重特重的如何减
治疗宝宝拉肚子的方法女腰酸背痛吃什么药好
男性阴部瘙痒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你说你走了以后
上一篇:桃源浅浅时光暖相遇散文
- [经典语句]FASHION 有料 | 6.23 时髦快讯
- [经典语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可圈可点答卷
- [经典语句]起价43600万元,台州临海的六角井未来社区1号地块将于7翌年26日迎来土拍!
- [经典语句]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卖出35.65亿 汽车股继续分化 理想(02015)、长城汽车(02333)遭暴
- [经典语句]华为Nova10再次被确认:拥有5G盒装版加持,结果很清晰了
- [经典语句]月内已交付7艘船!新大洋造船交付嘉航海运第2艘75000吨内贸散货船
- [经典语句]steam塞浦路斯账号注册教程 手把手新人注册指南
- [经典语句]39岁玄彬结婚后更有男人味!新整片穿衬衫秀肌肉,有抬头纹都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