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日多一些非遗互动的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1-12-26

让节日多一些“非遗互动”

文/佛山陈晓大、周文

昨日上午,佛山梁园里

,清微淡远的古琴声传出,一名衣着长袍的男子在园中私塾悠然弹奏;而在一旁的房间,一名身穿旗袍的女子正端坐其间,迎着阳光穿针走线刺绣。此情此景,让游客们仿佛走进古代的深宅大院,回味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味。

这是今年春节禅城区非遗民俗迎春系列活动的古琴表演和广绣展示。几天来,佛山饼印等六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亮出“压箱底”的精湛手艺,手把手向市民传授佛山传统民俗技艺,让市民在“非遗互动”中好好地过了一把“大师瘾”。

文化展示互动多市民称快

从正月初一到昨日,百年宅邸梁园,连续六场非遗迎春活动让游客目不暇接:既有喜庆热闹的醒狮表演,也有修身养性的剪纸和广绣,陶塑拉胚、佛山饼印在方寸间展示大世界,岭南派古琴在高山流水间寻觅知音……

海南旅客郑佩仪与丈夫第二次来到佛山,除了完成首期扩建的梁园让她感到变化大外,她又多了一份欣喜:“听古琴、看刺绣,这些非遗项目展示让我们这样的外地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佛山,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深度游。”观看了一会儿,她更在刺绣非遗传承人劳惠然的指导下拿起了12号绣花针:“这是我见过最细的绣花针,怪不得绣出的图案这么精致!”

而在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邓燕平手把手的教导下,5岁的吴子恒很快就完成了一幅有模有样的剪纸作品。“在幼儿园上过剪纸课后,他就喜欢在家里玩剪纸,今天儿子能跟非遗传承人学剪纸,觉得很高兴。”吴子恒的爸爸表示。

禅城是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所在地。春节期间,禅城区在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组织非遗项目展示、粤剧演出等文化活动,受到市民和游客的热捧,五天来,梁园每天入园游客超过3000人,粤剧博物馆日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比往年春节多了两三成。

非遗展演延展性强大师点赞

佛山的武术、醒狮、古琴等久负盛名的非遗项目,一直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佛山古琴传承人梁球门下已有超过两百名徒弟。昨日,梁师傅的琴艺表演更是吸引不少民众慕名观演。据梁球介绍,与传统手工艺不同的是,学古琴更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积累,入门者平均年龄约为三十多岁:“通过非遗展示活动,能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找到知音。”

此次制裁为美国首次为本国公司受黑客攻击制裁他国。 与部分非遗项目门下兴盛相比,一些传统手艺如做饼印、剪纸、广绣等非遗项目却面临着学徒逐渐减少的局面。“比起以往可用于维持生计,如今更多只能作为兴趣爱好,因而在传承道路上难免遭遇困难。”佛山剪纸传承人邓燕平表示,在非遗传承中,政府组织的传播性活动将成为重要的力量。

本次活动中,几位传承人还有意外收获。剪纸表演结束后,许多家长找到邓燕平咨询如何学习、索要名片。读幼儿园大班的子晴对美术手工颇有天分,她的母亲看完表演就找到了邓燕平。“剪纸能陶冶性情,如果孩子喜欢,会考虑让她继续学习。”佛山刺绣传承人劳惠然也表示,希望能依托政府的扶持举措及自身创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广绣文化。

非遗更重保育政府有招

据禅城区博物馆书记、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唐家民介绍,近年,禅城区政府重视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目前,狮头扎作、佛山剪纸、蔡李佛拳等非遗项目都已进入校园授课,成为本土文化课程。剪纸、古琴、广绣也在南风古灶等文化园区开办工作室。

如今,禅城区每年给予非遗传承人以资金扶持外,还利用春节、非遗保护日等机会开展宣传活动让非遗走进民间。唐家民表示,今年春节首次在禅城区博物馆各场馆中让非遗传承人与游客互动,让市民及游客在互动中享受非遗文化大餐;今后,非遗展演与景点相结合形式的活动将在各民俗节日中固定引入,希望通过活动让非遗项目得到传承的同时,丰富区内各景点的文化内涵。“对于非遗项目,政府更重视的是保育,一方面保护、传承,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产业、创新形式,加以培育。”

据悉,禅城区已斥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区。目前,该项目已定址梁园旁,开工仪式已于今年春节前举行,具体展示内容及方案正在加紧研讨。今年,非遗也将嫁接各社区的“爱心学堂”,进一步进学校、进社区。“只要政府为我们搭好桥,我们随时都愿意进校教学,推广我们的非遗文化。”梁球表示。

冬虫夏草的作用与功效
虫草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孩子便秘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