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回家父亲的普通话征文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1-14
摘要:普通话是什么,是繁华的都市与落后的乡镇之间一道无形的墙。但无论我的普通话水平如何,回家之后,我都是父亲的儿子,父亲的普通话才是最动听的声音。 这个学期我参加了普通话等级考试,这几天成绩出来了,我89.8分,二甲。说实话,这个成绩还凑合,毕竟我还是一名学机电的理科男。就我本身而言,我这次去考这个普通话,就是抱着一种“拿证”的心态。记得还没进大学之前,许多的亲戚朋友就告诉我:进了大学啊,能拿多少证,就拿多少证,只怕少,不怕多。可是我没想到的是,当父亲知道我拿了一个二甲的成绩时,却显得格外高兴,令我有几分不知所措。看着父亲脸上洋溢的笑容,不禁让我想起些什么。
从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商人,和母亲一起经营着一家布店。那时候我们是一家六口,全家人就靠着父母做着这点小生意养家。父亲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困难。迫于生活压力,父亲初中还没有读完,便辍学了,出来赚钱养家。在那个时代,教育水平本身就不是很高,父亲虽说是初中文化,却只是多识了几个字罢了。后来父亲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布店,于是接触的人也便多了起来,每天都要和许多来自各地的人打交道。他们之中,有的是当地人、有的是外地人、有的是南方人、有的是北方人。于是经常发生语言不通的情况,父亲文化程度有限,想用普通话和他们交流,可父亲本身普通话的水平就是个“两把刀”,不仅不能沟通好,还经常闹出笑话。不仅如此,父亲还经常需要去武汉或者江西那边进货,特别是和那些当地的厂家谈生意的时候,父亲的语言问题更是严重。那些厂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城里人,从小接受的是正规教育,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普通话讲得比他们讲的当地方言还要好。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那次父亲带我去武汉大医院看病。那时候,我的手上长了好多红痘痘。到了那,医生问我怎么了?父亲说我手上长了好多“珠子”(当地方言),后来父亲又说我曾经用手“撕”(挠过)过,当时那个医生不解,一脸疑惑,人怎么“撕”。我当时开口解释,告诉医生那是我们那的当地口音,医生终于听明白了,父亲却是一脸的失落。
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对我说:“孩子,爸爸我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不高,能帮你的不多,最多也只是在经济方面帮助你一下,在读书这方面,你只能靠自己,在这个社会中读书才是真正的出路,只有学到了东西,以后才会有一份好的前途……”
去年的六月份,我参加了高考。不幸的是,在高考前一天我晕倒在宾馆,结果第二天考试的时候,我整个人浑浑噩噩无精打采。到了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大失所望,本来作为全家唯一希望的我,本应该考试一所二本的院校,结果名落孙山,只落得个三本院校。家里人对我失望极了,只有父亲安慰我说:“算了,这都是命”。父亲很清楚,哪怕我只考了一所三本院校,我仍是这个大家庭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规的大学生。我的那些哥哥姐姐们,不是中途辍学,就是上了一所中专高职。父亲没有埋怨我,只是不停的念叨“这都是命啊”。
那年我18岁,离开了那个我所熟悉的小县城,离开了那个我居住了18年的家。父亲陪着我来到了一所繁华的都市,一座宏伟的校园,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立足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父亲把我送到后便走了,我成了一个人。刚进寝室,看到室友,大家一开口说话都感觉有些不对,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四种发言的混合,或许是大家都没注意吧。一开口,第一句话居然都是操着本地口音的方言,然而第二句开始,又突然变成了我们学习生涯中老师们所教的普通话。一经交谈,寝室四个人,一个来自孝感,一个来自仙桃,一个来自黄冈。在大学的日子里,慢慢的,越来越清楚的明白了普通话的重要性,无论是出去逛街吃饭,还是在学校与人交流,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着实能减少不少麻烦。
那天,我无意间看见了今年普通话考试的一个通知,并且看到了一个培训班,培训的价格也不是很贵,我便报了名。我现在还深刻的记得那个晚上,那晚是我们培训班的第一节课,那是一个窄小的教室,有着三四十人。他们之中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操着各种不标准的带着当地方言的“普通话”,然而他们今天因为语言而聚到了一起,并且将因此而拥有一段难忘的回忆。记得那是我参加完普通话培训后的第一次放假,我回到了家,当我走进家门口看到我父亲时,我竟习惯性的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喊了一声“爸”,父亲居然愣住了,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笑了笑。后来,我也觉得奇怪,这次回到家后,和一些亲戚朋友聊天,总是不经意的用起了普通话而不是我们的当地方言。夜很沉静,而我的心却还未静,不知是从未静下过,还是曾经静过可又不知道被什么掠动了那么一下。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曾经是父亲的一个愿望。父亲常常和我讲,当年在城市进货的时候,不方便开口,因为一开口就往往招来的是奇怪的目光。人们常说儿女是父母未完成理想的一个载体,然而当我真正拥有了二甲的水平的时候,当我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喊了他一声“爸”时,感觉父亲好像又老了一些。
纵观中国历史,从早期的仓颉造字,到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六国文字,再到近代教育部推行的“请讲普通话”,中华文明以语言和文字的方式代代相传,其间最为明显的是,中国的孩子们,哪怕是少不更事的小学生读起相隔数百年的唐诗宋词时,仍有一种亲切感。确实,语言的发展给文明的传承塑造了一座无形的拱桥。一个真正的民族,一个真正的国家是有着属于他们的语言的。语言是民族之魂,立国之本。文明的最大失落不是简简单单的书籍损坏遗失,而是失去对语言的解读能力。如果不加以重视,多少年后,当我们的后人操着各地方言去互相交流时,才会发现有多么麻烦,才会明白,一种统一的语言拥有如此完美的便利性。很多人认为,随意总是一种无意间省略,却没发现“随意”与“无意”只是一字之隔。如果说文明是一条壮丽的瀑布,那么语言则是承接这个瀑布的秀丽深潭。这个潭有多深,就取决于人们对语言的重视度。父亲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在我心中,那是最动听的声音,那是充满着力量的声音,那是一个时代留下的背影!其实世上最早的文明,不是什么鬼斧神工的杰作,而是人们懂得说话后,第一种被列为标准的语言。
伟大的中国梦啊!如果你想更好更美的实现,请从最小的语言方面入手吧!柔和的双唇吐出清晰的字眼,而在此同时规范的语言代言了整个历史,整片文明。或许,这也就是我们大学生需要去考普通话的原因所在了。
共 24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当今社会,普通话已是时代主流,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的。作者通过一场普通话的考试并拿到了二甲的成绩,引出了父亲多年的心愿――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初到大学的经历,父亲为养家糊口外出进货的经历,以及我参加培训的经历,无一不在说明普通话在当今时下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全文更是以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出关于语言统一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子女殷殷期盼之情――子女就是承载父母年轻时未完的理想。全文叙述流畅,引古述今,引人深思,情感真挚;好文!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您的更多精彩,问好作者。【:桑瑜】
1楼文友: 21:17:50 欣赏老师佳作,问安祝好。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2楼文友:- 0 15:4 :10 文笔不错,欣赏。 红尘不过一段路程,你路过我,我错过你,然后各自前行。
冬虫夏草能治肾病吗
发酵虫草菌粉是什么
虫草菌粉是不是虫草替代品
为什么老年人夜尿增多小儿拉肚子治疗方法
四磨汤怎么给小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