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多已忘其真名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05
【刘三绝】
刘三绝是我家乡的一位老人。乡人多已忘其真名,只知他身负三项绝活,故此以刘三绝称之。
他的第一个绝活就是能吹奏各种乐器,用乡亲们的话讲就是带眼儿的除了耗子洞他都能吹响。更绝的是,他吹的曲子,特别是用笛子吹的曲子多是极悲凉凄切,有很强的感染力,常吹得人眼泪汪汪,心里想的尽是自己一生中最为伤感之事。
他的另一个绝活便是喝酒,虽穷困潦倒,酒却是不能不喝的。他喝酒与常人不同,随身携带一个军用水壶,里面装的便是自己从镇上打来的酒。他喝酒不需要菜,酒瘾上来了,壶口对着嘴,喉节一阵抖动,不管壶中有多少酒都是一饮而尽。却是不醉,有时别人好心请他喝酒,他都是板起脸不给面子,只喝自己壶中的酒,有多少喝多少。喝过之后,便从怀里掏出一根竹笛,坐在村口的路旁吹起来,直吹得夜幕长垂,吹得满村人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
他最后一绝是对女人绝不感兴趣,年轻时如是,年老更是不可动摇,甚至连女人都懒得看一眼。据说他年轻时曾被女人狠狠地伤过才导致如此,也不知真假,不过他一生未娶倒是事实。他早些年曾拾回一个弃婴,是个男孩,他连自己都照顾不明白,更别说养孩子了。那孩子能得以顺利成长,全赖乡人的帮助,说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毫不夸张。
他给孩子取名刘恋,这个颇富现代浪漫意味的名字让人们很是不解,同时也隐约明白相传的那些往事也许都是真的。刘恋自小便听他爹吹笛子,特别是那些悲伤的曲儿,喜欢得不得了。这年他十二岁,多次央求爹教他吹笛子,都遭断然拒绝。有几次刘三绝看到刘恋自己学吹笛子,他便暴怒若狂,折断笛子,狠揍儿子。自此,刘恋再不敢明目张胆地吹笛子。
不过刘恋这孩子特别聪明,他对笛子的兴趣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虽然也会吹些曲子,可爹的那些曲儿他却吹不出那般味道来。有一天他偷偷给爹打了壶好酒,他知爹嗜酒如命,喝了酒没准儿一高兴就教了他。果然,刘三绝那日拿起壶咕咚喝了几大口,却没有像以往一样一饮而尽。他瞪着血红的眼睛问刘恋:“这酒是你打的?”刘恋是第一次看见爹没有把酒喝尽,而且以往爹都是自己出去镇上打酒,不禁心中惴惴,小声说:“爹,我给你打的是好酒!”
刘三绝一仰脖把酒喝光,脸和脖子都红了起来。刘恋更是害怕,这些年来,他从没见过爹喝酒有过这种醉态。正惊疑间,刘三绝问:“你真想学那些曲儿?”刘恋虽心内恐惧,可还是点了点头。刘三绝长叹一声,出乎意料地教了儿子,那一晚,他的笛声响了一夜。
从那晚以后,刘三绝就戒了酒,一滴也不喝了。不但酒戒了,连笛子也戒了。不过乡人并未感到寂寞,因为刘恋的笛子也渐渐吹出了刘三绝的味道,也能吹得人眼泪汪汪了。
有一天傍晚,刘恋会在院子里吹笛子,此时他的笛子已吹得和刘三绝不相上下,院里院外站了许多人听他的笛声,每个人都伤感不已。当刘恋吹起那首最悲的曲子,吹到动情处,有人已经流下泪来。这时忽听屋里一阵嚎啕之声,原来是刘三绝在大放悲声。哭声未绝,猛听一声巨响,众人忙进屋去看,只见刘三绝栽倒在地上,手中拿着那只军用水壶,脸上身上淋湿了一片,已然气绝,而那壶中还有酒淌出来。
在帮忙收拾的时候,有人拾起那酒壶,闻了一下,立刻惊道:“里面是水,不是酒!”大家忽然明白,刘三绝以前喝的都是水!
安葬过刘三绝后,刘恋把家中的笛子全烧了,从此再没吹过笛子。没有了笛声的乡村之夜,人们于寂寞中感到了一种失落和一份莫名的凄凉。
【花种】
从起事起,林一然就知道爷爷每天伺弄他的那些花。夏天里,房前屋后地栽种,冬天,在一些破盆破罐里栽种。都是同一种花,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美,而爷爷却如同命根子一样呵护着。据说那是爷爷自己经过多次配种杂交而生成的品种,天下独此一家。
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兵戈乱世,爷爷对这些花却有着特殊的感情。林一然对爷爷的做法充满了好奇,爷爷的腰间,长年挂着两个小小的布袋儿,一个装着烟叶,另一个则是花籽儿。没事儿的时候,就掏出一小把来,逐粒地摆弄。那时村里寥落无比,很多人家都逃荒的逃荒,避乱的避乱,即使留下来的,也是终日惶惶,一片死气沉沉。唯有林一然家,一院子开着的花儿,仿佛一个标记,在破败之中分外耀眼。所以常引来那些流离的人,以为是家境好,上门乞讨。
林一然当兵走的时候,爷爷还弯着腰,给那些花浇水。他说:“爷爷,我要去打鬼子了!”爷爷没听见般,依然凝神看着花。林一然又说:“爷爷,等我们胜利了,咱们就有好日子了,到时我开一大片地,专门给你种花!”爷爷站起身转过脸,眼中漾着一丝暖意,腰间的两个布袋儿也晃动着。林一然就这样踏上了征程,身后是一片灿烂的绽放,和一个身影。
经历了大小战斗无数,林一然也在枪林弹雨中跋涉过太多的山山水水。他作战勇猛,仿佛与鬼子有着血海深仇,事实也是如此,他的父母都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是爷爷把他拉扯大。每当和战友们谈论起老家,他都是一脸的灿烂,如家中那些花儿。他对大家说:“我家最好找,进了村,看哪个院子里开满了花就是我家!”
而再次回到家,已是六年以后,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林一然的部队也正好经过家乡。他跑进村子,脚步像心情一样急切。可是,却没能看见那一院子的花开,入目的,只是断壁残垣,还有着火烧过的痕迹。他在废墟里茫然地找寻着,却是没有爷爷。
他向乡亲们打听,乡亲们悲痛地告诉他噩耗,在他离家的第三年,爷爷就被鬼子害死了。因为爷爷时常,被鬼子发现,烧了房子,把爷爷带到村南的荒甸上,活埋了!
林一然哭倒在地,想起当年离开时对爷爷说过的话,想起爷爷那转头间温暖的眼神,悲从中来。哭够了,他问起爷爷的埋骨之地,乡亲们也说不清楚,甸子那么大,每处都一样,记不清活埋的具体地点也是情理之中。
林一然疯跑向村南的荒甸,乡亲们在身后跟着。正是五月,甸上杂草丛生,他在心底不停地呼唤着爷爷,风吹草动,却没有一处回应。忽然,他远远地看见一簇簇花儿开放,仿佛一团团火点亮了眼睛。他冲过去,在花丛中,他细细地看着,就是爷爷长年种的那种花,独此一家。他缓缓跪在地上,对乡亲们说:“我爷爷就埋在这里,这些花就是标记!”是的,除了爷爷,再没人能种这种花。
一个乡亲忽然说:“我想起来了,你爷爷遇害时,我也远远地看着。当鬼子往坑里填土时,你爷爷向四外扬了好几次手,好像扔出了许多东西,肯定是他布袋里那些不离身的花籽儿了!”林一然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爷爷撒出那些花籽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许就是为了自己回来时,能找到他吧!那些种子生根发芽,拔节开花,然后花籽随风洒落,几年下来,这里已是这么一大片花了。仿佛爷爷的身影仍在花丛中,回头冲他微微地笑。
悲伤的心底有了暖暖的感动,只要这些花儿还在,自己就永远找得到家,找得到爷爷,在林一然的心中,那是最美的标记,在生命中永远灿烂!
共 268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刘三绝》一文中主人公身上的三绝充满着悬念:为何他吹的曲子那么悲凉凄切,让人眼泪汪汪?为何他只喝自己壶中的酒却从不醉?为何他对女人绝不感兴趣?不仅如此,他给拾到的男孩起名“刘恋”以及他不肯教刘恋那些悲伤的曲儿,更有他喝了刘恋打的酒居然醉了都让人疑窦陡生。他之后戒酒,连笛子也戒,而当听到刘恋吹起那首最悲的曲子放声悲哭以致气绝身亡,此时将小说情节演绎到高潮。一个忠贞爱情有情有义的男人的形象鲜活地塑造出来了,他为爱守候的凄苦一生令人为之动容。《花种》中林一然的爷爷在衣食尚难温饱的日子里,他种出一片明媚,即使因为避乱逃荒村子人终日惶惶,到处一片死气沉沉,爷爷的花也在分外耀眼。当林一然当兵前许诺爷爷打跑鬼子给爷爷开一大片地种花时,爷爷眼中漾着一丝暖意。胜利归来的林一然得知,爷爷因掩护一些受伤的八路军被鬼子活埋在甸子,一簇簇开放的花儿引导林一然找到了爷爷被埋的地方。一个乡亲的追叙让笔者不由得热泪盈眶。老人居然在鬼子填土埋他时向外扬着东西——也就是花种。小说以花种为线索刻画出了一位热爱生活不屈从于命运不畏牺牲的老人的高大形象,老人的精神也如“花种”一样绽放着生生不息的灿烂。小说文短意丰,题目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带给人很深的感动。精彩小说,倾情荐阅!【:风逝】【江山部精品推荐01 100 21】
1楼文友:201 - 14:57:4 曾在很多的阅读材料上见过包利民老师的小说《花种》,文章立意深刻,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境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楼文友:201 - 20:16: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枣庄牛皮癣医院血管堵塞有斑块通心络能治疗吗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