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施工首用地下水回灌技术汉中路枢纽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6-11
日前,上海轨交汉中路枢纽13号线车站基坑工程防沉降施工顺利完成。从承建方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处获悉,由于该站首次采用地铁基坑 地下水回灌技术 ,将因施工开采抽出的地下承压水回灌到原地层,确保位于中心城区的汉中路站周边地表 水位零降落,地面零沉降 ,目前汉中路枢纽站附近高层建筑未出现任何沉降现象;另据透露我们正在支持中国培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制度建设能力。 谈及GE对中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利用该技术,未来城市内基坑施工也将有望与恼人的地面沉降告别。
地面沉降 伤不起 基坑工程成诱因
近年来,由于地铁、基坑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沉降事故在各大城市屡屡发生,也成为影响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据透露,虽然上海工业用地下水开采已大幅减少,但基坑施工抽降浅层承压水往往成为地面沉降的一大诱因。
城建隧道股份轨交汉中路枢纽13号线车站工程项目经理杜毅告诉,汉中路项目地处市中心,是上海目前在建规模最大的换乘车站,地铁1号线、12号线、13号线在此接轨换乘。同时,该车站也是目前上海最深的地铁车站 车站基坑深达33.1米,并需要抽降地下58米的第二层承压水,使水位降落14.6米。车站周边高层建筑物林立,且大量高楼位于沉降盆内,一旦出现地表沉降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因此,施工中建设方创新采用了 隔 、 降 、 灌 并举的基坑工程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对汉中路站周边地铁、建筑沉降 严防死守 。
轨交汉中路枢纽施工示意图
抽灌结合一体化地表实现 零沉降
据悉, 隔 、 降 、 灌 技术体系旨在解决上海市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问题,该体系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中心,已在世纪大道站、宜山路站等多个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该技术体系中的 隔 是指利用基坑围护结构,必要时适当加深,使之形成封闭式或悬挂式隔水帷幕,可大幅度减少抽水量,并兼顾了经济合理性; 降 是指按降水最小化原则优化降水方案,尽量少抽水; 灌 则是将抽出的地下水再次回灌入原来的地层,进一步减少大地沉降。 城建隧道股份总工程师朱雁飞介绍说,由于该技术体系采用了抽灌一体化工艺,回灌用水全部来自抽出地表的地下水,不再依赖自来水管,真正实现了地下水怎么抽上来就怎么灌回去。 体系中的 隔 与 降 已经有成功运用的案例,但用抽出的沉降水回灌尚属首次,对建设者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高通骁龙8974AC(高通骁龙801)处理器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汉中路站地下水抽水、回灌施工已持续稳定地进行了97天,共回灌地下水1.6万吨,占抽水总量的42%,完全达到了沉降防控的设计标准,也确保工程周边重点保护对象 水位零降落,地面零沉降 。此外,剩余58%未回灌的地下水则在地铁工程中,或作为冲刷水用于工地扬尘控制、周边环境清洁等途径。
一个地铁站可节水16万吨防沉 两手抓
资料显示,自1921年发现地面沉降以来,上海中心城区的地面已平均累计下沉了1.92米,最严重地区已下降了2.89米,中心城区形成了地面沉降的洼地,对轨交、高架桥梁等工程的安全运营造成持久影响。
为防止沉降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上海地下水回灌量逐年上升,2011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为1350万吨,回灌量达到了1860万吨,未来回灌量还将继续增加。然而,上海的回灌水大多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不但成本高昂,也对城市供水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朱雁飞透露,目前就轨交13号线汉中路的 抽灌一体化 工程实践来看,预计一个地铁车站就将回灌、节约16万吨水, 上海正在施工和计划开工的地铁、基坑工程较多,如果能够全部采用该种 抽灌一体化 工艺,将对城市及工程周边建筑防沉降工作带了巨大贡献。
朱雁飞亦透露,根据计划,未来由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建设的地铁、基坑工程如果需要抽取地下水,将全部用 隔 、 降 、 灌 体系,在大幅减少抽取总量的基础上,地下水一律回灌到原地层,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体系的推广,让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更好地兼顾地面沉降控制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为各项市政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什么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起效快平顶山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脑梗塞最佳治疗时间上一篇:回升太快机床企业忐忑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