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兼画家的张铁庵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4-17
故乡先贤张铁庵氏是清朝末年受到家乡民众喜爱的田园诗人和田园画家。诗人兼画家的张铁庵,死于光绪十九年五月二日的黄昏。那一天,他独自骑着一匹大灰骡子返回章丘私塾任上。世间的一切是有定数的,那天的那个傍晚,落日格外辉煌,长白山中紫气氤氲,气氛诡秘,见此光景,诗人诗兴大发,竟然在骡子的背上手之舞之歌之吟之。骡子这种畜生,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不吉之物。在那个黄昏里,应验在了诗人张铁庵身上。那匹骡子在崎岖的山路上突然狂躁起来,嘶鸣着腾挪跳跃,一下就把沉醉在诗情画意里、毫无死亡准备的张铁庵摔下了百丈深渊。可怜了一代旷世才子,瞬间血洒岩畔魂游奈何,匆忙中结束了仅有的44年的坎坷人生。天妒奇才!
诗人死后十余年,他的同邑乡贤们搜集整理了他的诗稿110篇,为着死去的诗人和不死的诗魂,慷慨解囊,重金义助刊印《铁庵诗存》,脍炙人口的诗作幸而流传于世。时淄川学人孫濟泰先生,崇尚张铁庵氏及其诗作,写诗感叹曰:“一盞昏燈三更雪展卷大聲呼老鐵歌詩未竟雪已深手拍瓦缶當掣節誰興作者張鐵庵幽蘭霜瘁情何堪精靈夜半竊稿去遺墨至今無二三造物生才原有數高才每被鬼神妒天上豈少做記人玉樓下召伊何故吁嗟乎有筆難奪造化權有石莫補娲黄天古來才士盡薄命此君死時況少年我今讀君詩數紙一滴應知大海水鐵乎鐵乎爾不死撑拄詩壇還仗爾。”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张铁庵氏是长山县南鄙宋家庄人氏。后来,那个村庄划归周村区高塘乡,眼下属周村区南郊镇。张铁庵天资聪慧,是可以通过科举走向仕途的。可是由于出生在贫寒之家,18岁考中秀才之后,再也无力读书,自此半生漂泊,舌耕度日。诗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切身体验着农民的喜怒哀乐,正是这样的经历,才成就了田园诗人张铁庵。在那样一个时代,张铁庵以其清新朴素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了一串别样足迹。张铁庵留存于世的诗作只有区区百首,但是凭着这百首诗篇,足可以奠定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地位。
当我读了诗人张铁庵的诗作之后,知道了在我的家乡曾经生活过这样一位诗人,在十几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过那个村子。查日记得知,那一年是公元199 年,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计算出,公元199 年正好是张铁庵先生逝世100周年。在诗人逝世的10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为激烈的社会变革,在1966年的那场浩劫中,死去的诗人张铁庵同样遭到毁墓扬尸的劫难。可是我坚信,一个诗人死了,可是诗魂是不死的。一缕灵性高洁的诗魂,吟唱着一首首激荡人心的诗篇,袅袅的韵律不隔时空,共鸣感染着一代代知音,传递着一个诗人对一个时代的诗性的状摹与个性的张扬。以下面三首为例:
到家
解館歸來歲又殘
燈前兒女問平安
廚中捧出新炊飯
贏的山妻當客看
岁末解馆归家,可能带回来几百吊工钱,或是,一斗高粱,五升黑豆。一家人欢天喜地,一双儿女前呼后拥嘘寒问暖,妻子像招待客人一般,从厨房中端出来可口饭菜,摆上餐桌。诗人喜不自胜其乐融融溢于言表,字里行间充溢着一家人相聚团圆的浓浓亲情氛围。
客感
東歸才幾日
匹馬又征西
首辭鄉村樹
傷心算客程
秋風蟲唧唧
别緒雁聲聲
落日家何在
寒煙一望平
此道幾番經
長亭更短亭
寒煙秋柳碧
落日幕山青
盼旅天邊樹
征人水上萍
雁聲最淒切
況是客中聽
诗人曾长期抛家舍业别妻离子,在章丘、邹平一代大户人家当塾师,那里与他的家乡隔着一座巍峨庞大的白云山,离他的家乡有一百多里路。每次和家人离别,总是郁郁寡欢难分难舍。《客感》是一个丈夫和父亲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泣血呐喊。
张铁庵的视觉,从来没有离开过民众的生活,他关注民生民瘼,一首《养蚕》,笔端注墨,心底流情:
云暗纱窗月不明
家家蚕妇默祈晴
梦回枕畔沙沙响
听是蚕声是雨声
诗魂不死的理由当然不尽如是。中国历史上仅凭一首诗而名垂青史的大有人在。“打起黄雀儿,莫在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个唐朝的怨妇只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因为怀念离人的方式的确与众不同,这二十个字就有了历久弥新的诗魂,而被一代代文人骚客传承不息。中国的诗歌发展到明清,雕琢做作,陈腐酸滞,很少见唐诗的清新明快诗情画意,中国文学史是做了定论的。而张铁庵氏继承的恰是唐诗的鲜活明快清新亮丽的风格,是一个清朝人写的“唐诗”。可见出张氏诗魂不死的另一些理由。
在张铁庵死后的116年,又一个五月到来的时候,诗人再一次遇到隔世知音。一个叫憨仲的热心文人,张罗着重印《铁庵诗存》,憨仲与张铁庵氏为邻村乡里,自幼熟读铁庵诗作,老天有眼,造就隔世知音于冥冥。憨仲与我,交谊有年,《铁庵诗存》重刊之时,嘱我写些文字以附书侧,有感于憨仲兄的善行,以《不死的诗魂》以赞义举。
时维公元2009年6月2 日
暨农历己丑牛年闰五月初一日
草就于周村坐忘斋
共 188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由故乡先贤诗人兼画家的张铁庵之死引出对此旷世才子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之后巧妙导出张铁庵著作《铁庵诗存》的诞生之因,是同邑乡贤重金义助刊印的,可见他人格以及诗歌的魅力。对张铁庵生平的介绍,对他诗歌的感悟,让读者从中真切感受到诗人灵性高洁的诗魂。不仅如此,作者还以《到家》、《客感》、《养蚕》等诗歌为例,阐释诗魂不死的理由,因为张铁庵的诗一反明清诗歌的雕琢做作,陈腐酸滞,而是继承了唐诗的鲜活明快清新亮丽的风格。最后点明创作此文是因着张铁庵死后的116年,诗人遭遇隔世知音,一个叫憨仲的热心文人,张罗着重印《铁庵诗存》。此文紧紧围绕不死的诗魂这一中心行文,让读者在了解张铁庵生平的同时,更了解了他的诗歌的魅力,不仅为同时代人称道,更为后世人推崇。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1 楼 文友: 2014-01-24 21:19:48 感谢孙老师,以您的广博的学识让大家了解了清朝末年田园诗人和田园画家张铁庵及其著作《铁庵诗存》。问好您,新春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 2014-01-24 21:55:4 谢谢风逝老师的辛苦编辑并按语!祝春节快乐!
楼 文友: 2014-01-26 11:14:51 赏析者应该是作品的知音,觉得作者这一论点阐述的很好。
文中列出的张铁庵的三首真情流露的诗作,不止打动了方之友引起了他思想上的共鸣,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同了张铁庵这位先辈诗人。很好的一片赏析,拜读了!祝福作者,期待友的更多佳作~~ 绿之韵生态纺织招商代理聂韩联系扣扣2646505474电话1507 1411 7 18755115269
回复 楼 文友: 2014-02-20 08:44:55 谢谢朋友鼓励!浙江中医白癜风医院益母颗粒的成分儿童大便干
跌打损伤肿了怎么回事治胃病的偏方
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舒筋
上一篇:地下水会污染吗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