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第二次读林语堂的红玫瑰了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4-14

这已经是第二次读林语堂的《红玫瑰》了,一直想写点什么,苦于不知从何下手。姑且就从书中的三个女性入手吧。

一:玫瑰

她是梁家的大女儿,因为梁家宗族出了个翰林,而且这个翰林曾今抚过她的头夸她聪明,从此她得到的纵容使其性格乖戾任性,我行我素。她是书中的主角,这本书就是以她和几位男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展开来的。无疑她是一位漂亮的、带有几分野性的、追求自身享受的、崇尚自然反叛礼教的、具有一定才华的女子,她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却又不知情为何物,是精神的依恋还是肉体上的享受?

她是一位礼教的斗士,是常规的叛逆者,她没有什么大志,她只想顺应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初寡当天,他问前来吊念的学校老校长:宋朝以前的圣贤是不讲礼教的,”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不正是孔夫子说的吗?只到了宋朝以后的理学家们才开始宣扬礼教的,把礼抬高而轻视人性,顺乎人性才是圣贤们讲的人生理想的。把一个一生都在宣扬圣贤书的老先生问的哑口无言。她把追求人的本性当成己任,当然,这在清朝末年来说,她的情路必然是坎坷的,她像一只任性的野马,在约定成俗的社会必会伤痕累累,好在,她还受着几位男人的宠爱,境况不至于落得惨淡。她的苦闷只是来自于她的心而已,就如历代有才华的女子一样,受着感情的煎熬。

她的第一个男人就是金竹。她还在做姑娘的时候,就和金竹在深山密涧旁做爱,她把每一次经历都当成爱情的标本。也许她不够检点,也许是天然的风流神韵,所以特别不招金竹其母的待见,最后金竹和别家姑娘成了婚。这或许也有金竹自己的意思吧,男人喜欢风流,但是骨子里还是选择品行端庄、心思淳朴的女子为妻的吧?玫瑰痛哭三天,仍然堵着气去参加了婚礼,最后把自己嫁给一个自己都看不惯的老男人远走他乡,即便是这样,他俩依然是藕断丝连,每年总是要见上一次的。就在送丈夫灵柩回故乡的档口,还曾密约金竹,以期待重新纳入情人的怀抱,但是金竹失约了,这不能不说男人的自私,总想着两全其美。就在万分失望与惶恐中,遇到了她的第二个男人,她的堂兄、曾今夸赞过她聪明的梁翰林,可以说,玫瑰的性格就是梁翰林的言论塑造的,他和玫瑰一样崇尚自然蔑视礼教,他的著书立学塑造了不止一个玫瑰的女性,遇到这样相互欣赏的人,还能逃得过爱情吗?女人对于权威对于才学都有天然的依赖性,更何况,玫瑰也想利用翰林的身份走出婆家的阴影。玫瑰带着翰林把金竹的路又走了一遍,这是一种卖弄呢还是一种留念?反正她在同一个地方感受着两个男人的 ,也许她爱的只是自己的感受。这两个男人爱她都发了病,我疑心这是古书上常提的相思病,可惜这种中国特产的疾病,翰林在老中医的治疗下痊愈了,他只觉得从自己的心上生生地挖下一块肉,最后倒也能淡然了,可怜的金竹在一个洋人开设的医院里死去,到死医生们也不知道他得的什么病,只怀疑得了癌症什么的,作者在这种巧妙的布局中骄傲地宣扬了一下我们的中医。

玫瑰是悲情的,她爱的这两个男人虽然这样的爱她,却不能给她安定,不能娶她,她奔波在两个男人中,因为梁翰林她抛弃了金竹,因为金竹的病她又舍弃翰林,也或许大她二十几岁的温文尔雅的宽容乃至纵容的她的梁翰林不能给她野性的感觉吧,所以两个男人最后都失去了。她对金竹是用了心的,就在金竹拒绝她的探视,她毅然买通护士,逃过他的妻子逃过他,在他昏睡中守护着他,这是一种情,她每次爱都是用了心的,不参有任何虚假的部分的,她喜新并不厌旧,她只是不明白爱情为什么不能至始至终,是她的错吗?“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究竟要寻些什么?”她在金竹死后不管不顾的抚棺痛哭,又为风流多情贴上了商标,以至于各个诗社的才子们竞相推崇她,以为她是破除礼教的先锋,并且又与一位有妇之夫的大诗人跌入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玫瑰并没有丢失良心与道德,她的追求是以不伤害人为底线的,尽管常常事与愿违,爱就是一种伤害,当她看到了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断然拒接了本已打算私奔的念头,孑然一身的奔扑一个陌生的地方,终于落入贼寇之手,又引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官匪之战。两位情人同时率兵前去搭救,作为一个女人应该是荣耀的吧?他们都爱她入了髓,却不尽力去娶她,除去客观的原因,大概也有男人的主管原因吧?这是玫瑰的悲哀,也是风流的代价,梁翰林最后跟玫瑰的妹妹结了婚,这又是一个讽刺。

经过情场的几番周折,玫瑰最后嫁给一个体格健壮的练武术的庄家人,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对这个主角似乎是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既不同情也不厌恶,也许林语堂先生自己也搞不懂女性观念的解放,到底是坏呢还是好呢?是人性的升华呢还是道德的败落呢?不得而知……

二:素馨

素馨是小说的二号女主角,是去掉玫瑰淫秽部分的删节本,她保持着女子洁身自好的本质,在她和玫瑰、梁翰林对诗的那部分,玫瑰大胆而又轻佻,而她谨慎却又灵动的,玫瑰的诗总是逃不开男欢女爱,素馨的诗躲躲闪闪与大自然的情怀中,这是有意思的一幕。玫瑰是感性的,总是顺着自己的感觉走,而素馨是理性的,但这并不代表她不懂风情,就如她婚后自己说的:“最贤德的妇人也会是最热情激动的,她们只是等找到理想中的意中人才会表现出来。”她是男人理想中的妻子。我是喜欢她的,她给我的感觉就是步履轻盈、目光清澈,口齿伶俐小女子的形象,她穿梭在厅堂与厨房之间,坦然自若地调度着仆人之间的工作,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明窗净几。她是有情调的,她的情调在于琢磨家里的床单与窗帘的颜色;她的情调在于庭前与院后的布局;她的情调在于布置花园里一年四季的景致;她的情调在于一切都井然有序然后坐在院落中的小憩,如果说玫瑰只会享受生活,素馨却会享受创作中的生活。她是有主见的,她的主见在于她的生活态度;在于待人接物的从容大方;在于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上,她明确的告诉姐姐,在和男人结婚前混乱,男人是不会娶你的。她的主见还在于,尽管她深爱着自己的堂哥,但当他俩同居一室的时候,她却安排一位年长的老妈子住在他俩房屋之间,这种可爱的为自己名节的自卫,正是她得到上上下下人的尊敬的原因之一。她的主要戏份都在于玫瑰走后梁翰林生病的那一节,她的主见还在于遇到大事的不慌乱,从请医生到派家仆到照料病人无不显示她的智慧和冷静,显示一个女主人该有的气度。

她是懂爱的,她的爱在于为爱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她的爱在于对爱人言谈举止的崇敬;她的爱在于在外人面前处处维护爱人的形象,她的每一次出访,毕竟把自己收拾的切合场面的,因为她说:我是你的太太。这样的女子谁能不娶呢?不加以疼爱呢?梁翰林何其有幸,先是得到玫瑰火般的 ,又得到素馨水般的温情,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理想的状态吧?大概也是作者的一种理想的。作者塑造素馨这么个标准的妻子的形象,是当时乃至以后男人首选的妻子的形象,大概依然是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的。玫瑰和素馨这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物的对比,以及最终的结局又说明什么呢?女人的洁身自好最终会胜得爱情的。

三:白薇

说到白薇自然要写到若水,他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也是爱情和婚姻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完美生活的典范。他们的爱巢“不能忘情之庐”坐落在深山富春江畔,打开后门就是江对面天然的花园,想想吧,景色随四季更迭:春暖花开,夏风清凉,秋月高洁,冬雪盈枝,多气派的皇家花园,更有富春江水时而缓慢事儿湍急,随着自身的性情奔放到海。他们并不是男耕女织过着那种辛苦的生活,而是若水著书写诗,白薇作画,偶尔面山种菜,临江垂钓,再有美人相伴,红袖添香,况且才子吟诵,琴瑟相鸣,饮酒茗茶,写诗作对,还有比这更美的生活吗?

白薇和牡丹一样藐视礼规,一切求其自然,家有贵客,厅堂中竟然还有一双绣花拖鞋立在中间,可见其闲散,也可见注重生活内在的情调。所幸的是她遇到了包容她的爱她的若水。若水说:人不应当抑制感情和理性,而应当充分发挥其本真。对自然界给予的一切报以感恩,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因无为而治,并且说:政府管的越少,老百姓越快乐。这不是一种最唯美的生活吗?尽管放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生活显得过于理想主义过于空白,像一座空中楼阁,但是谁没有这样的一座空中楼阁显现在脑海里呢?

白薇虽然只占全书的一个小节,但是这一小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我和作者一样,也渴望这样的生活吧。一个爱的人,一所房子,面对大山江流,可以用文字来养活自己,用情调来滋润自己,偶尔云游,享受自然,享受爱情,没有俗世中繁琐的一切,还有比这更美妙的日子吗?

林语堂在《红玫瑰》中塑造的这三个女子的形象,正是代表了三种性格的女人,性格决定命运,她们的最终的命运最后都是比较完美的,这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吧,随心随性地去寻找生活,经营生活,这也是千百年来共同追寻的生活。尽管作者抛却了当时的许多社会的大背景,使作品流于理想主义,但是我独独喜欢他的只从人本性的这个视角去看待问题,所以他的文章适合于各个时期看的。虽然社会是个大染缸,但是,这个大染缸还是由人本性这个元素为基调的,如果人人从善、从自然、从本真,那还害怕它把自己染成什么颜色呢?

共 60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我没读过林语堂的《红玫瑰》,但作者读了两篇了,显然不是走马观花地读,而是深入文字深处,阅读、思考!作者没有从过多的角度去介绍《红玫瑰》,仅从三个女人的角度去诉说着文中的故事。读完这篇赏评,林语堂老师的原文故事已十分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林语堂在《红玫瑰》中塑造的这三个女子的形象,正是代表了三种性格的女人,性格决定命运,她们的最终的命运最后都是比较完美的,这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吧,随心随性地去寻找生活,经营生活,这也是千百年来共同追寻的生活。”性格决定命运,我非常赞同作者把这看成是林语堂老师的一种理想,那个特殊的年代,社会特殊的背景,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对女性人性束缚的残酷与反对,而文中玫瑰的命运安排又从某一面表现了作者对新解放下女性观念解放的一种怀疑和困惑……作者深入阅读并从中汲取精华,在读书中对人性进行深度思考,确信在人的性情本真存可以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存乎于心,能以坚守,让人读来思考良多,也获益良多。推荐阅读。问候作者,感谢投稿作品赏析,欢迎再次来稿。问好!【编辑:周泊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0 04】

1 楼 文友: 2012-06-01 22:20:18 林老散文易懂却通俗,却内里有大乾坤,大智慧,幽默趣味、性为超远,是少有的大家。作者对林老的散文赏析深入精彩,读之称快。阅读欣赏,问候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6-02 08:41:10 谢谢您的用心品读。

2 楼 文友: 2012-06-02 08:47:5 其实,写这样的文章我是有些力不从心的。我就试着从我感受到的角度去写吧,也算是对得起读到的好的文章吧、、、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楼 文友: 2012-06-02 22:50:04 叶老师的品文很精彩,泊行浅评,有不到之处还望指正啊,问好叶老师了!

4 楼 文友: 2012-06-04 21:42:09 栏目组为精品文章送上金神石1000。 漠视三千

回复4 楼 文友: 2012-06-10 08:44:55 (*^__^*) 谢谢

5 楼 文友: 2012-06-09 14:50: 5 不像常见的文学评论那样流连于故事情节、作品架构、语言风格的探讨,而是直接从三个人物入手,把一篇小说品评的花开水流,满口生香。角度独具一格,品读别开生面,堪称精妙。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6-10 08:45: 7 :) 谢谢。(上茶)

6 楼 文友: 2012-07-26 15: 8:21 人应认识人性,认清自我需要,还要超越人性,顺应社会需要。

回复6 楼 文友: 2012-08-08 19:55:19 理性的分析,的确,但是很难,人是感情动物,这是一种制约

7 楼 文友: 2012-07-26 15:42:18 叶老师的视角和文笔有得一拼,继续努力出精品文字了。

8 楼 文友: 2012-10-06 2 :47:14 很深入的评论,老练的行文,精彩的阐述,这样的赏析风格令人折服。南宁男科医院地址滨州治疗牛皮癣医院南京治疗妇科方法

吃什么能消除血管斑块
酒泉有没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常德著名妇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