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文陶然体系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3-02

灵照撩香暗路上(散文)

灵照撩香暗路上散文。

四季当然各不同。

何愁春水与秋风。

红尘总被浮云累。

急雨来时一样空。

李运祥彝。

我到达大红坡水库时,水库吸呐了一阵一阵的雨水后,越来越满,我的双眼亮汪汪的,我的呼吸,好像也更为舒缓和悠长。那只蹲在山上的夕阳,被满山鸣叫的鸟儿吐出来,悄然从早上换防到晚上。凉风吹起四围的树叶还有地上的野草,到达我的发梢,这烟雨也让尘封在我内心深处的快乐与烦恼的词章及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山,看一路向上的小路,弯曲蜿蜒在树的簇拥中,一柄久违的时间的大伞,遮住了低过树梢的光阴,凉丝丝的。

玉溪这地方,四季不那么明显,但也不用你去翻日历便在体上知晓季节的变换。立秋的信号似乎才从夏天浓绿的裙边刚刚打出,秋的端倪已在人的意识中逐渐显露。变凉变冷的皮肤无时无刻不在上了年纪的我们的身体内部被唤醒,气温正在慢慢降低,身体必须有所准备,变白变硬的经络,告诉自己,秋天已经来到。到了夜间,我明显感到,身体内部有许多蚂蚁爬来爬去,在我曾经辽阔的寂静里,有如是寺庙里抽出数声木鱼放到耳边让自己谛听,茅塞渐渐开启,漫到我身体的表皮,又如空气中的水气凝成露珠,缀满紧贴地面的草叶,晶莹透亮,犹如大地的眼睛一样一闪一闪的。我想,如果说健康的一半,是从身体外部降落的,那么疾病则至少有一半是从身体内部滋生出来的,这让我想到了刚刚过去的节气白露紧接着,白天变短,夜晚拉长,换句话来说,健康越来越短,疾病有来越常。田野里被割倒的庄稼和我们身边变红的树叶,都醒目地写上两个字,而旷野里瑟缩的树上那些啄食树浆的知了,也在反复的吟唱着这两个字寒露。时断时续的鸣唱,从一棵树滑向另一棵树。

我发现,今年玉溪的秋天似乎来得格外早,几场连续不断的大雨与天鸽”达到高潮,已把玉溪城边的满山的树叶染成了绿中带着些许的金黄,我即将到达的佛教圣地”—灵照寺,在我的眼里似乎也被季节的妙手装扮得越发地秋意深重了。我抬头望望天空,云很淡,显得天空就很薄,风很轻,没有方向地吹着。凝聚树梢的清露,早就滴在僧众们的六根之外那些自顾自地站立在山坡上的花草树木的叶子和花瓣上。夕阳已跌进大红坡水库中,把所剩下的余辉泼洒在水库四周舒缓的山坡上,犹如一袭金色的袈裟。瞬间的感觉,仿佛所有的山脉,无论大小,都在视野中坐成各自静默的佛像。

我的习惯就是这样,吃毕晚饭,如果时间少,我只在红塔山转转山,时间尚早,我不变的习惯照例是到灵秀,大红坡甚至灵照寺。山路虽然蜿蜒却也算宽敞,两旁树木还在苍翠,但走得久了,我似乎会听见些关松寺和灵照寺檐铃梵音穿俗而来,这些随风大小急缓不一从山顶飘挂下来的声音,总能过滤掉我一些内心的烦躁。我在山间的硬化路面踽踽独行,空阔寂寥,却竟有一种脱俗的感觉弥散心间,精神上一阵难得的超脱和轻松。小道两边,刚刚绽开的各种野花,抓紧时间似争相开放着自己,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如刚到佛界的小僧尼,探头探脑,怯生生地,学着方丈读经做弥撒,花是盛开,小僧尼们则是闭合内心的欲望,了却了尘缘。而如烟似雾的层层林木,犹似没有净化的般若情感,只有时而露出绿树掩映的雄峻高大的树木,看上去算是彻底入定了。灵照山就在这般景致中显得空阔无边,灵照寺此刻有种高挂在半山上的幽静,很是投合我的心意。不久前,去灵照寺的公路经过了大规模的整修,盘山公路由州城过红塔山下的红塔大道,告别了钱瓜山与红塔,直上关松寺,再穿过上灵秀,分两条,一条上大红坡水库,直通龙树向前延伸。一条则到达小三家,就停在灵照寺。我经常选择顺着陡坡,到上灵秀大红坡水库,直贯灵照寺。而此刻,一个夏天的热闹,却被一场风雨,几阵秋霜剪除了。

就在夜幕渐渐降临前,我又一次朝灵照寺进发。四周疏朗的景物,已被我模糊成一片墨绿,我依然在通向灵照寺的山路上盘桓。蓦然回首,却见稠密的林梢上,已空浮着一轮硕大的黄月亮,大大的月盘黄亮如一张刚煎的饼,我回头的一刹那,目光与它撞个正着,令人怦然心动。那深沉的柠檬黄,黄的正宗而斯文,又很有力度,不像即将到来的八月中秋的满月,玲珑剔透,但又像镀了一层银铂,亮得有些招摇卖弄。这奇特的灵照月突兀的出现,使我毫不设防,竟让自己有些措手不及,仿佛是从云层中瞬间滚出来的,是怕我在这幽深的山路上寂寞吗?一霎时,我便领略了这月儿的多情。正是这灵照山月诱导着我,继续向灵照寺攀登。上到灵照寺,我坐在冰凉的石凳上,像坐在时空的交叉点了,内宇宙渐渐静了下来,冥冥中颇有点入静生慧的感觉。一排镶嵌在黛色山麓之间的飞檐琉璃、瑞气腾腾的寺庙建筑群中,透出一种平凡中的气度不凡。秋风拂面中带着香火的香,伴着松涛阵阵,在灵照松风的古遗韵中,让我步入佛门净地的肃穆庄重。此时,又一阵清风徐徐,檐铃自语,从灵照寺的寺顶上方那枚渐变中的月上投下那把把清辉,把山麾下的林路模糊得一片神秘而朦胧。当我把身体全部置入到寺庙的佛影中时,我看见一个着黄色袈裟的小僧尼正在做晚课,一双小眼睛似乎盯着有此发黄的经卷上,我猜想,他是不是将自己的生命放在永恒精神吟诵里,那么如醉如痴,那哼哼声音的缠绵婉转,有如攀爬在寺院四周那些高低不一的树上的葛藤。此情此景,我似乎也溶入了那些冥想中带来的梵音无边境界的心境中,感到心佛合一,眼底的三千世界陡然虚化了,一个无我、无法、无相的世界—梵音禅意的空.色.戒在瞬间的轮回里,带来的是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索。使我此时的思想如雾如霭,满山谷弥散。

仿佛有一声声钟声,从寺内发出,铿锵有力地穿透,撞破了这浑圆的禅境,让我的思绪从中回到现实里来。从前现实中的那些闪烁,把他们具像为玉溪城灯海明亮闪烁,五颜六色的的霓虹灯不舍昼夜地向行人抛着媚眼,如煮的市声也在这夜幕中渐近地被慢慢虚化,甚至融化了,消解了。大街上,偶尔弛过的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那些不得不在晚上工作的人力车,给寂静的夜打上删节号。入夜的玉溪正逐渐飘向睡眠,它的活力和脉动即将止息,城也累了即将进入休眠期。而我仍在从灵照寺回程的路上,头顶一轮朗月,过关松寺,俯视玉溪一城的灯海,独对苍茫,思索着我人生的诸多况味。无边的岁月奔来眼底,简化成对悠悠世事的一声喟叹…或许正是我生命中所追求的自然状态,是人在十里红尘中,宁静思索的尊贵体悟,当然,人间烟火也是我须臾不可缺失的,只是此时此刻,让我握有一段梵想吧了。

访灵照寺,成了条让我步入清静独乐的路,在这条路上,我拾得轻松,觅得美感,而我今夜却在灵照寺的月下意外地获得了许多禅趣!

我读过,过去伟大的灵修有这样的一个比喻:气就像一匹盲马,心有如残障的骑师,脉可以比做扭曲混乱的道路。所以通过对合宜环境的选择,对身体姿势的调整,对呼吸的控制,我们可以使道路不再扭曲不清,盲马就能没有错误地沿着道路奔跑;这也表示,这个残障骑师—心—更受到控制。当心越宁静、越广阔、越调柔,继而就会发展出明观我们的心将变得更清明,更敏锐,更具洞察力。这就好比一个湖,当被搅动的湖水渐渐平息,一切的干扰慢慢消失,污浊的成分开始沉淀,我们就能够看清湖水本来的颜色与质地,甚至可以看到湖中的水草和细小生物,也能看到湖面所映照出的整个虚空大地。静定和明观可以让我们梳理、沉淀并洞悉我们所有的情绪,让我们看清楚是问题带来了情绪,还是情绪制造了问题?静定和明观也可以让我们更了然这个世界的实相,更接受变化的本质;因为专注和洞察力,我们了解想要成就一件事情所真正需要的条件,所以我们比原来更容易达成目的。

如此想来,这个喧嚣的世上,我们真的需要一点安宁和纯净。

当你听到木鱼轻叩,梵音缭绕,是不是感觉到空明之音如镜花水月,捉摸不定?当你听到古筝、箫音和钢琴划破了夜空,是不是又好像如遇知己,促膝倾诉?因此,在行云流水般的旋律里我们不禁会扪心低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人生碌碌不过百年,到头来,求了多少,得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

想着想着,关于灵照寺的选址的优美动人的传说进入我的脑海中:元代高僧莲峰禅师云游四方至玉溪,喜欢上了灵照山秀丽的景致,不愿离去,遂在灵照山用茅草盖了间庵堂修行。由于莲峰禅师能言善辩,戒律精严,受到玉溪百姓的欢迎,人们纷纷捐资,帮助莲峰禅师建成了灵照寺,莲峰禅师成为了灵照寺的开山之祖。莲峰禅师后来遍游滇中名山,广建梵刹,先后建成晋宁盘龙寺、昆明圆通寺、安宁觉照寺和昆明普照寺,最后圆寂于盘龙寺。故有诗云:三照一圆通,证果在盘龙。”其中三照”即玉溪的灵照寺、昆阳的普照寺、安宁的觉照寺,均为滇中名刹。

传说在山间随云伴雾漂来荡去,我似乎也在这种幻觉中想入非非。就在我分析天堂的时候,风嗖嗖嗖。地又响了起来。我则闻着另一种现实的味道,伸手去抓那入耳的声音,我发现自己正在自己全部的强大和懦弱,超过任何想像走近平衡。与佛对望,平等相望,佛那无的玄机表情,我只浅悟我浅意,放下,即天堂。心存美好,即天堂。

突然就想起苏轼那首《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与指头相遇,有了琴声。

恰似男女之相遇,有了爱情。

恰似水与酒精的结合,才有酒。

如果把一首让人会心一笑的诗作,故作高深去解读什么哲学道理,还当成格物致知的典型,就会特别无趣,如同牛嚼牡丹。

没有人知道苏轼在什么事情的触动下想写这么一首诗。但我可以模拟推测一下。如果苏轼有个好朋友,很会弹琴,苏轼很欣赏他的音乐,一次约会,酒也喝了,琴也听了,漂亮的侍妾也在旁边含笑不语。

乐观豁达心甜意洽的苏大学士忍不住调侃起来,这琴声到底从哪里来呢?如果是琴上有琴声,放盒子里不响,如果在你的指头上,为什么不直接听你的手指头。

我简直能够想象到,被开玩笑调侃的人,忍不住瞧着自己的手指头发出哈哈大笑。

或许是童心雅趣,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任有人去联想吧。当然,我更愿意往童趣上去想,因为真实有趣还有哲理。相比之下,灵照寺,是我碰到你才让我有想法,还是我根本就碰不到你,但我还是随心性,写下这些文字。

灵照寺,正如一个圆,我又来了,正如来,我又走了。一个从外在,一个从内在,我始终绕着这个圆不停地轮回,相信我不会走得太偏。

2017/09/14日参悟。

微血栓血管堵塞心梗吃通心络可以吗中药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
孩子早上咳嗽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口腔溃疡怎么好快一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