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小巷吆喝声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11
摘要:这些美妙的交响曲,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飒飒地飘向过去。每个旋律都变成一根琴弦,被微风弹奏成一支怀旧的小曲,让几近干涸的心,重拾绿草般的梦…… “有没有货呢——”
每天清晨和鸟鸣一起打破夜色迎来黎明的,便是这悠长的吆喝声,中气十足,尾音袅袅,声声穿透阳台,把瞌睡虫们从纷繁迷离的梦境中揪出来,上学的、上班的、晨练的以及家庭主妇们,便又掀开了一页精神抖搂的新日子。
这是一位年逾花甲的大伯,总是穿着褪色的工装,皱纹里却藏着永不退色的笑容,和气得常常让人把纸箱书报、废旧电器白白送给他。他在收拾了宝贝之后,会自自然然地抢了扫帚、拖把,敏捷地将狼藉的“货场”清理得干干净净。这“货”,便是家家户户短不了的废旧物资。
无论寒暑,屋前房后,总能听到三轮车驶过的兜买录音:“回收彩视、冰箱,电脑、空调,饮水机、热水器,电动车、摩托车。回收废铁、旧书、报纸……”有时在长云舒卷的上午,有时在蝉鸣鸟唱的午后,有时在霞光满天的黄昏,这平平仄仄的合成音调,规则短促有力,像一把干柴,给昏暗的灶膛添了一把火,顿时煮沸了日子疲沓的神经。
不管昼长夜短,还是日短梦长,早早晚晚,楼下总有特别诱惑人的声音。听听,早点十分,真来了——“卖汤圆、米酒嘞!”起先,像二胡拉出的颤音,远远地还在小巷那头徘徊,得竖耳谛听,才能辨明方向。很快吆喝声越来越清晰,声若洪钟了,响遏行云了,近在窗前了,便伸了头高喊:“买米酒哦!”“好嘞!”拖腔拿调的应答之间,仿佛穿越了一派茶楼酒肆的旧时光。
我连忙拿起早候在桌上的空碗,“噔噔噔”下楼去。熟悉的三轮车上,墨绿的雨篷下歇着两个巨大的不锈钢圆桶。身材魁梧的大叔正弯腰揭盖,米酒的醇香霎时四散开来。清冽的酒水中,洁白的糯米粒粒分明。
“嗯,这回肯定好吃!上次的米软了,没这次的精神。”我十分满意。
“是呢,做米酒就是巧活,蒸米要掌握火候,过了,米就软,都说没后劲;欠了,米就硬,大家又嫌生。下了酒曲后,温度和时间也得拿捏分寸。来,再送你一勺,保你吃了还想!”呵呵,热心,暖心,这不是免费听了一堂“孝感特级米酒”制作秘笈吗?旁边是瓷白的汤圆,照例买了一坨。左邻右舍闻声纷纷携碗而来,高的,矮的,老的,幼的,立时围了个圈。
端着上楼,心里的歌儿满溢米酒的甜芬展翅欲飞。“哧啦”,打开天然气灶,沏上水,一碗甜津津的地方名吃就手到擒来。
米酒汤圆作早餐,是多少荆楚游子永远不醒的故乡梦。以前客居广州,难闻活力四射的吆喝声,难觅香喷喷的米酒店,梦里满是米酒香,声声吆喝声像彩旗飘扬。所幸,近年孝感米酒旗舰店雄心勃勃地在神州大地上开花遍地。
如果说,米酒的吆喝是诗,是乡愁,是文化,那么还有一种吆喝是版画,是民生,是风情。
“修楼顶漏水!安装雨棚!”
“修胶盆、胶桶哦!”
“便宜卖西瓜啦!”
“灌煤气哦!”
“修煤气灶啦!”
“修——雨——伞!”
“收长头发,换旧!”
……
在这个小巷里,各种各样的吆喝声层出不穷、千腔百调。昂扬的高音,低沉的磁声,金石相击的,珠玉落盘的,干脆利落的,拖泥带水的,男的,女的,本地的,外来的,一条条街巷,就像一个大肚能容的染缸,将之杂糅在一起,五色纷呈,生动鲜活。
我盼望一种声音好久了。
“修煤气灶啦!”终于听到了!来不及把头伸向窗,语无伦次地大喊大嚷:“这里——这里——修煤气灶!”生怕又错过了。
暑假里,右灶就吐不出火,左灶单枪匹马地超负荷替一家大小效劳至今。上楼来的王师傅五十开外,精瘦精瘦,朴实干练。进门径直去了厨房,戴上手套,把尚有油迹的灶翻个身望闻问切,打开随身的小工具箱,用启子下了几个小螺丝,换了管道里的什么环,分秒钟就手到病除了。
付了区区20元,困扰全家良久的疑难杂症,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我十分感谢,临走,还要了联系,想替他义务作广告呢。
小小的吆喝声,真是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否则,请店家上门服务,如同待宰的羔羊。或者自已扛了灶去投奔,费力费神不说,还不知要饿到猴年马月呢。
“戗刀磨剪啰——”一天,楼前传来一种特别高亢的宣言,有如反串的花旦,应者云集,叽叽喳喳响作一团。
我匆匆地扑到阳台前,一个海底捞月探身去瞧望,原是一位矮胖的爷们,穿了“大桥牌味精”的深蓝色宣传服,正在一楼门口歇了家伙,慢条斯理地放平一旧条凳,又慢悠悠地从工具箱里摸出圆形砂轮和青粉石,再抽出磨得雪亮的菜刀和剪刀示众,早围上一群大爷大妈,纷纷看个究竟。
“嗯,有功夫!磨得比纸薄哩!”不苟言笑的邻居张爹开了金口。
“我磨了几十年刀,这汪家台哪个不晓得我的手艺?”奶声奶气的声音,竟然出自这样一位须眉“武生”? 我支肘着窗楣,暗笑难止。
“史师傅!好久没来了啊!”果真有人认出他来,有人点头称是。“老嫂子可好?儿子大爷哪里发财?……”熟人纷纷问起他家长里短,一时,寒暄不绝于耳。于是,各式各样的菜刀、砍刀、水果刀,黑把剪、红把剪陆续上阵。
秋天的阳光像清脆的钢琴声,澄蓝澄蓝地撩拨着温厚的巷子。只见史师傅卷了袖,朝一楼李姐要了一碗水置地上,骑马似的跨上条凳,低头倾身,双手把刀在磨刀石上来来回回。一把老了口的菜刀,先用那砂轮粗磨,后用青粉石细磨,还得不时弯腰探身蘸些水。众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史师傅那微胖的身躯像海浪追逐堤岸般起起伏伏,有节奏的“霍霍”声,像深情的配乐,和着谈笑风生,声声入耳,美妙动听。
这些美妙的交响曲,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飒飒地飘着。每个旋律都变成一根琴弦,被微风弹奏成一支怀旧的小曲,让几近干涸的心重拾绿草般的梦……
童年盛开在乡下青山秀水间,各种久违的声音经典得像童话。叮叮当当之声在村头响起,就如大潮涌来。“货郎来了!”人们奔走相告,倾巢出动。祖母的针头线脑,母亲的橡筋、按扣、气眼,我的头绳、手帕,弟弟的小风车,便都有了着落。“卖冰棒呃!”炎夏烈日,田间地头,如闻惊雷。一分两分的币,便消去全家老幼的暑热。“祖传的豆腐脑哎,要喝赶快哦!”剪剪春日的下午或者秋风扫落叶的日子,母亲派我打了冒着热气的白花花的一大洋瓷碗,盖了盖,飞快现身邻村,等没牙的二婆笑眯眯地接过了,又分出半碗来,我便坐在厚厚的木门坎上,祖孙俩吸溜着,享受着最美的人间美味……
“磨好咧!试试,看锋利不?”高音再度划破秋空,也划破我无遮无拦的记忆的天幕。我不知道,这样亲切的吆喝声还能在这条小巷行走多久。如今,小区改造的步伐与时俱进,小巷连同这一片居民楼很快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不久,这悦耳动听的货郎吆喝声也会渐行逐远,恐怕终成绝响……
共 25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巷的各种吆喝声,声声悠长、尾音袅袅,此起彼伏、经典得想童话。叫醒了小巷的黎明,叫欢了小巷的日子。昂扬的高音,低沉的磁声,金石相击的,珠玉落盘的,干脆利落的,拖泥带水的,男的,女的,本地的,外来的,一条条街巷,就像一个大肚能容的染缸,将之杂糅在一起,五色纷呈,生动鲜活。这些美妙的交响曲,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飒飒地飘向过去。每个旋律都变成一根琴弦,被微风弹奏成一支怀旧的小曲,让几近干涸的心,重拾绿草般的梦。记忆因了这些叫卖声而呼啦啦地全部打开。文章语言灵动、描写生动,很有画面感和带入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一并呈现。一篇精美的散文!倾情推荐共赏!【:清菡】【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7:16: 1 感谢疏竹淡影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回复1楼文友: 21:2 :55 编按一气呵成啊!感谢!只是题目怎么出现两个散文?
2楼文友: 17:18:18 昂扬的高音,低沉的磁声,金石相击的,珠玉落盘的,干脆利落的,拖泥带水的,男的,女的,本地的,外来的,一条条街巷,就像一个大肚能容的染缸,将之杂糅在一起,五色纷呈,生动鲜活.
它们在文字中唱响,也在作者的心中唱响!生活因它们而变得鲜活起来!很接地气的文字!
楼文友: 17:18:56 问候疏竹淡影老师!祝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不断!
回复 楼文友: 21:21:12 谢谢辛苦!俗务缠身,未能常来向诸位老师学习和参加活动,致歉!
4楼文友: 00: 2:52 祝淡影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出!!
回复4楼文友: 09:42:00 谢社长深夜改文!安安安!
5楼文友: 09:27:16 喧闹里最朴实的声音,繁华里最平淡的颜色。欣赏学习老师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5楼文友: 09:42: 8 谢老师垂爱!文安!
6楼文友: 1 :10:5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7楼文友: 19:08:5 祝贺老师美文斩获精品!精彩不断!
回复7楼文友: 21:40:07 谢谢鼓励!写得太少了!惭愧!难得的精字里汇聚了荷塘多少心血和关爱啊!感动满满!
8楼文友: 21:14:05 祝贺淡影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8楼文友: 21:42:07 万分高兴和感动!终于脱贫了!除了感谢,还有感恩,感激,感怀!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症状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治疗方法
胃肠敏感是什么意思男士夜尿增多吃什么药
孕产妇骨质疏松
上一篇:谍战之父走出国门
上一篇:实力写手选拔抬格子蒸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