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一位伟大的母亲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9-28

在昭平县城,有一条老街,当地人称之为牛屎巷,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曾经是一条繁荣热闹的商业街,我们此次要去采访的百岁老人——冯意卿老太太就住在牛屎巷。

冯意卿老太太家住在平安街12号。这是一户普通人家,普通的单元房。但这家的主人却有不同寻常之处。冯意卿生于1906年,至今已105岁,经历了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老人家脸上、手上的皱纹可以看出百年的沧桑,老太太的个头虽然不是很高,但脸色红润,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驮,走路也不须借助拐杖,而且仍然长着一头黑发,思维清楚,语言清晰,行动方便,精神饱满,非常健康。冯老太太平日里做家务、带小孩、打麻将样样都行。

我们和冯老太太聊了起来,老太太不仅会说粤语和西南官话,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令我们十分吃惊。原来,老人年轻的时候进过一年学堂,会识字算数,晚年的时候,到过南宁、桂林、长沙和沈阳等地,帮助女儿和儿子带小孩,在城市里呆久了,也就学会了讲普通话,这是我们采访的百岁寿星中唯一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尽管老人已百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和我聊了半个多小时,老人没有丝毫倦意。“吃饭不挑剔,最喜欢粗茶淡饭”,老太太的孙媳妇李女士在一旁向我透露老人家平时的饮食情况。老人家平时大约能吃一两半大米饭,比较喜欢吃青菜,煮着吃炒着吃都可以。

在与我们的聊天中,冯老太太告诉我们,她是昭平街上的人,1925嫁入本地一家富裕的家庭,丈夫叫谭俊贤,是家里的独子,因为住在老街做生意,因此家置有一二十亩地产,算得上是小地主。冯老太太与丈夫先后生育了四个子女,大女儿、二女儿和三女儿先后出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年代,三个女儿的降生并没用给冯老太太带来多少喜悦,相反,她受到了公婆的歧视,但丈夫对她疼爱有嘉。19 2年,公公因病去世,婆婆伤心过度病倒了,受到了很大打击,冯老太太与丈夫悉心照顾婆婆。19 4年,他们终于有了小儿子谭硕成,这才使婆婆喜上眉梢,病情也大有好转。然而,命运却给冯老太太开了一个大玩笑,就在幸福刚刚降临到她的身上,丈夫又在19 8年因病去世了,这厄运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冯老太和婆婆给打垮了。

当时冯老太太刚刚29岁,望着四个哇哇嗷叫的孩子和病倒在床的婆婆,冯老太太埋葬了丈夫,毅然擦干了眼泪,坚强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时她既又照顾生病的婆婆,又要抚养四个孩子,当时最小的儿子才四岁。为了养家,她不停的干活,舂米、种地、打柴和做家务,什么劳动活都做,虽然家里有几十亩田地收租,但是在荒年的时候,还是不够养家糊口。为了补贴家用,冯老太学会了做生意,舂米做糍粑卖,她还亲自下地耕种,因为不会耕田,老人只能种花生和木薯等旱地作物,她常常天还没亮就起床了,做完家务后就挑着粪到地里干活,从家到练摊上面的田地,要走5公里远路程,经常天黑了才回家,还要顺便带回来一捆柴。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冯老太很有见识,为了孩子们前途,冯老太坚持送四个子女上学堂,独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她每天白天下地干活,上山打柴卖,晚上在灯下纳鞋底做布鞋卖,换回每天的米和生活物资。后来,四个子女先后初中毕业逐渐长大,大女儿也出嫁到了梧州,婆婆却渐渐变老了。

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冯老太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命运再次给她开了残酷的玩笑。1949年,远嫁梧州的大女儿因为难产不幸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让老人悲痛欲绝,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1950年,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开始了,因为谭家有田地,冯老太被打成了地主。她家的田地被农会无情没收了,还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几十年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婆婆因为饥饿和年迈多病,加上受到不公正的打击想不开,为了不拖累家里,在一天夜里偷偷上吊自杀了,婆婆的去世,无疑使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生活,冯老太太带领三个子女上山打柴卖,维持基本的生活,虽然生活很清苦,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她仍然深明大义。1950年,当朝鲜战争的硝烟燃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冯老太太含泪把唯一的儿子送到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女儿加入后勤保障队伍。当时儿子才十六岁,这意味着谭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但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谭家从此便绝后了。因此,在儿子奔赴朝鲜战场的那些日子里,冯老太太每天祈求丈夫和公婆保佑儿子平安归来。1951年,冯老太的二女儿参加了工作,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一家人的生活才开始逐渐好转。195 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儿子平安归来,后来转业到南宁参加工作,后来,三女儿也出嫁了。

为了让子女们安心工作,195 年,冯老太到南宁帮三女儿带外甥杨永林。几年后儿子结婚,她又到桂林、长沙和沈阳,帮助照看孙子和孙女。孙子孙女长大后,冯老太又帮照看几个玄外甥,她先后亲手带大了8个孩子。当晚辈们个个长大成人,老人的思乡之情重新萦绕上心头,她大半生经营的老屋一直牵挂在心里。1986年,她不顾子女的反对,坚决回到昭平老家,独自一人居住在祖屋里,那时候,冯老太已经82岁了,但是她仍然能自己煮饭、做家务,样样能自理,而且经常帮亲戚和邻居照看小孩,闲暇的时候,她还和邻居的老太太一起打麻将。因为老人坚持在老家生活,老人独自生活始终令儿女们感到不安。为了照顾老人,孙子谭力铭甘愿放弃沈阳的工作和城市生活,把户口从沈阳迁移到昭平,并在昭平成家立业,陪伴老人,悉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

如今,冯老太已经是五代同堂,儿孙满堂。在她的影响下,孙辈们个个追求上进,很有出息。儿子谭硕成已经退休,居住在广州,孙子谭林、孙女谭湘玲在美国工作,孙女谭湘红和玄外甥李扬在意大利工作,玄外甥梁喆在英国读博士。她一手带大的孩子当中,外甥杨永林去年也已经退休了,因为三女儿行动不便,杨永林经常过来看望老人,二女儿今年已经82岁了,仍然身体硬朗,经常过来陪母亲聊天。

在坎坷的人生中,冯老太太面临丧夫、女儿去世和缺吃少穿等重重困难,但在困难面前,冯老太太选择了坚强;文革时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列为四类分子批斗,老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当美帝国主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她仍然响应国家的号召,把唯一的儿子送上朝鲜战场;平日待人宽厚,睦邻相处,终于送走了风雨,迎来了朝阳。2011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中文国际频道《长寿密码》摄制组到我县拍摄,摄制组总导演张鸥听了老人的故事后肃然起敬,被她顽强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所感动,说:“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却仍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唯一的儿子送到战场,这样的胸襟,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她呢?”正是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博大的胸襟,才创造了老人这生命的奇迹!

晚年的冯老太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很少忧虑。老人最喜欢打麻将!不怎么看电视,每晚的七点半,老人家会准时到隔壁邻居家打麻将,或者约邻居到家一起打,到了10点半,她会准时睡觉了。平时与老太太一起打牌的牌友告诉我们,冯老太太打麻将时算牌准确、出牌快,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已经105岁的人,而且经常是赢家。如今,105岁的冯意卿仍然能做家务活,当问到老人家长寿秘诀时,老太太笑呵呵地说:“我这一世遇到什么困难事情都看得开,相信困难总会过去的,年轻的时候是这样,老了也是这样,没有什么看不开的。”正因为老人家豁达平和的心态,使她在人生的坎坷之路上冲破重重困难,战胜磨难,实现了许多无法实现、却梦寐以求的夙愿!

共 297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位伟大的母亲】冯老太太,一位饱经风霜的长寿老人。她不仅经历了缺吃少穿的种种困难,还经历丧夫、丧女的巨大痛苦。在文革时期,她还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可她抛开了个人的恩怨,依然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把唯一的儿子送上朝鲜战场。她顽强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令人称赞,令人感动。正是因为她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生活的顽强信念,对祖国的感恩,为人的宽厚仁慈,心境的豁达平和,才使她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冲破重重困难,健康长寿。她直面人生的智慧、温婉淡定的性格、遇变不惊的心境、豁达平和的生活态度融合着她本质中的勤劳、善良和坚强,使她在尘埃里轮转时却能将生命开出最有韵致的花,并让周围的人获益终生。文章讲述了冯老太太艰辛而坎坷的一生。这位母亲,这个命运低到尘埃里的普通的母亲,她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却是这样丰富而坚定,伟大而无私。作者文笔细腻,情节感人,在质朴的内容中感受到了一个母亲最伟大的本质。佳作,推荐欣赏!【山水神韵:航程心语】【江山部精品推荐01 102 6】

1楼文友:201 - 1 : 8:22 感谢赐稿山水,问好作者,创作愉快!

2楼文友:201 - 18:47:55 让人尊敬的百岁老人!

大腿肌肉酸痛原因

肌肉酸痛时候吃什么

感冒咳嗽吃什么药好

灯盏花领军企业产品
哪些食物治疗便秘
八子补肾胶囊功效与作用
友情链接